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徐州市云龙区档案馆积极推进江苏省“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新城区建设,更好地保存乡村记忆,同时积极推进江苏省“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从10月28日起,云龙区档案馆深入大龙湖街道张屯村进行口述村史档案采集工作,通过对50名村民的随机采样,将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活历史”永久保存,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口述历史采集前,区委办公室、档案馆召开了多次村民座谈会,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理解清楚张屯村史的历史脉络,为后期采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张屯村历史悠久,经历了几百年的社会变迁。此次采集的张屯村口述历史分为人民公社时代、改革开放40年以及新农村建设三个时期,主要选取老、中、青三代居民讲述该村的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张屯在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同时,通过老一辈人的口述村史和家史,更好的留存乡村记忆,让人们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内心深处记住永世难忘的乡情。

 云龙档案人用这样的方式,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的命运沉浮留下历史的踪迹;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乡愁,为渐行渐远的岁月,为我们不断变化的家园留下隽永不朽的歌谣。专业的录制团队,为本次采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老书记王廷禹

 说起张屯村的人文历史,老书记王廷禹如数家珍,一部张屯村的历史从老书记的口述中复活起来,张屯村70年的跨度正好涵盖了新中国历史的全过程。

书记王廷灿

 在书记王廷灿的故事里,他记忆最深的是生产队里的集体劳作与清贫生活,“大跃进”时的“劳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挨饿”,“文化大革命”中的“狂热”,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土地承包,种韭苔、买破烂,带领村民披荆斩棘、夙夜为公。

70岁的村民张广福谈韭苔特色农业

 口述历史不仅具有传统史书记录过往、资政教化的功能,而且凭借访谈者的参与互动、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利用,以及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多学科介入的研究理路,熔铸了更多的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价值。70岁的村民张广福谈起当年在全国都叫得响的韭苔特色农业,感慨万千。

村民金开庭在口述家庭的变迁

 个人生命口述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更在于每一个社会化的生命个体都是历史与社会、时间与空间的结点。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看似个人生命历程的讲述,表达的却不只是一个人生命的苦乐酸甜,而是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的共同经历和命运。

 改革开放给张屯村带来了转机,村里人的命运也在时代变革中改观。从“40后、50后、60后”的峥嵘岁月的艰苦奋斗,到“70后、80后、90后”的受访者讲述的主题变成了读书求学、进城打工、回乡创业。特别是张屯村的后辈与父辈相比,虽然他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但背井离乡、寄居城市,打工创业的漂泊与艰辛成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痛楚,而这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从农民到市民心路的真实写照。

40后口述者

50后口述者

60后口述者

70后口述者

80后口述者

90后口述者

 此次“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随机抽样张屯村新老党支部书记、新老村长主任、退休老师、村民代表、以及“张屯新市民”共计50人共同参与。

 两天的录制,他们一起回忆了张屯村的演变历史、民俗风情、农田水利等,讲述记忆中的张屯村农业经济、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云龙区档案馆将把这些口述历史资料整理成专门电子文档,进行大数据史实制式样的档案保存,留住乡村记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19-10-31/43969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