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编者按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贾汪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首批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明实践各项工作,立足当地农村实际和群众需要,按照“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的工作理念,在宣传新思想、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传递爱心、凝聚民心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起,徐报融媒将推出系列报道、系列评论、系列视频,全面介绍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创新举措、特色亮点、意义启示,深度挖掘贾汪文明实践的内涵、厚度、底蕴和品质,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贾汪经验”。 ◎文/徐报融媒记者 张德鹤 杨旭东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打竹板,笑开怀,志愿宣讲走上台。 四中全会刚召开,精神要义须明白。 你来说,我来讲,党的领导把方向。 总书记,真英明,百姓拥戴是核心……” 12月3日,“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演+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村居行活动”在潘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马庄农民乐团自编自演的快板《牢记四中全会精神》,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讲+演+问’理论宣讲村居行活动”,是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品牌项目。活动中,志愿者们结合乡村实际,以“宣讲+文艺演出+互动问答”相互穿插的形式,通过故事、快板、琴书、歌曲等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群众欢迎。 节目接地气,群众聚心气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徐视察期间,在马庄村文化礼堂观看了马庄农民乐团自编自演的快板《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称赞他们编得好、演得好,鼓励他们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贡献。 贾汪的10个镇和街道办事处都有群众自发形成的文艺队伍,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长期在基层一线演出,内容取材于生活,贴近生活,紧接地气。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优势,将各地原有的群众文艺团体优中选优,整合组建成为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并授予旗帜。原来的“游击队”变身为“正规军”,由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指导、安排,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力军。 马庄农民乐团自编自演的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快板《牢记四中全会精神》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乐团团长孟辉告诉记者,四中全会召开后,乐团就认真考虑将会议精神编成快板,于是找到马庄村大学生村官、村党委副书记王浩和潘安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辉一同创作,经过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这部作品。 12月14日,记者来到马庄文化礼堂,马庄农民乐团的8位姑娘正在排练这部快板作品。 “原原本本学文件,坚定自信是关键。 制度优势要记牢,重点任务十三条。 首先一条最重要,坚持完善党领导。 四个意识要树牢,两个维护不动摇……” 作品不仅节奏欢快,语言平实,还准确地将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个坚持和完善”都写进作品。王娟是8位姑娘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自己演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内容很多,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很难把握好、理解透。创作成快板后,如今在全区已演出十几场,群众反映挺好,最大程度上领会了全会精神。” 大吴街道办事处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编演徐州琴书《中国特色就是好》《庄户人说唱中国之治好》,与马庄《牢记四中全会精神》快板节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见主唱李兆侠右手敲扬琴,左手打快板,边弹边唱,曲调婉转,唱词高亢,旁边3位演员一人拉坠琴、一人敲瓷碟、一人摇撞铃,这种充满浓浓乡情的演出形式正是徐州琴书的独特韵味,演唱内容则是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新成就,紧贴现实,紧跟时代,群众爱听爱看,节目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如今,贾汪13支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招牌节目”,他们发挥各自文艺特长,深入社区村庄、田间地头,把党的理论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出去,让老百姓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让村民来得了、坐得住、听得进。 大喇叭一响,好声音推广 乡村大喇叭广播存在已久,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收听方便、传播快、受众广、贴近生活,长期以来都是乡村传达大事小情的重要媒介。特别是马庄的“金马之声”广播,坚持了33年,在群众中有深入的影响力。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利用村级广播的传播优势,大力宣传新时代新思想,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贾汪区文明办副主任徐立海介绍,“新农村大喇叭”从去年11月开始推出,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栏目板块,同时,也会根据一年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唱好“四季歌”,比如春天,大家纷纷踏青出游,就会播出倡导文明旅游的节目,春末夏初农田收割,就会广播秸秆禁烧的节目,端午节即将来临,还会播出有关端午节的文化知识。总之,就是以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播出去,村民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还能跟着广播里的爱国主义歌曲一起唱,在潜移默化中就将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入耳入脑入心,群众喜欢听、听得明、用得上。 目前,乡村大喇叭广播已覆盖全区大部分村居。大吴街道解台村三组村民赵孝顺说:“新农村大喇叭节目里的科普知识宣传和惠农政策宣传我最爱听,因为大喇叭一响,我就能了解许多政策信息,让我这个整天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也能多多增长见识,大喇叭传出来的就是最好的声音,希望大喇叭一直响下去。”西大吴村民李道彬说:“讲与不讲、听与不听,这绝对不一样,原来对于医保、社保政策、土地政策了解得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现在经过这么一讲,大家认识全面了,更深刻了。” “新农村大喇叭”节目不仅通过传统村级广播站播出,贾汪区文明实践中心也注重利用手机微信等现代交流软件进行传播。借助贾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推广的“十必联”工作方法(即谁家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谁家有矛盾纠纷、信访、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都组织志愿者上门联系,主动服务),志愿者们通过手机微信将这些音频资料发送给各自联系的群众。孟洪永是马庄村三组的党员志愿者,包挂10户村民,他告诉记者,每当新一期“新农村大喇叭”节目出来后,马庄村实践站联络员都会微信转发给他音频资料,他再转发给自己的联系户,实现播出内容的全覆盖。 大喇叭全面覆盖的同时,“四前一后”理论微宣讲也在全区逐步推开,让群众在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教育。所谓“四前一后”,就是在村民会议前、文艺演出前、电影放映前、跳广场舞前、升旗仪式后进行宣讲。这也是将马庄升国旗、周末舞会进行宣讲的做法在全区的创新推广。 在大吴街道两妥社区,今年起每月25日,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党总支书记吴过告诉记者,早晨,党员群众集合进行升旗,升旗后由他为大家宣讲最近的中央政策方针以及社会热点知识。同时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村民们反映的冬天洗澡不方便,公厕灯不亮等,社区围绕村民们说的问题,开展整治。新换了个锅炉,让村民们免费洗澡;准备新建两个公厕,马上就实施。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一是向村民们宣讲理论知识,二是倾听群众的诉求,双向互动。 “名嘴”一张,不同凡响 从2012年开始,贾汪区委宣传部立足让老百姓成为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的生力军,在全区开展了“百姓名嘴”评选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后,这些“名嘴”也都主动成了理论宣讲志愿者,他们利用自己的好口才,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百姓关切、讲好身边故事、弘扬社会新风,将理论通俗化,用百姓视角讲百姓故事,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在传播创新理论、推动基层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马庄村著名的父子“百姓名嘴”孟庆喜、孟国栋两任村书记就是其中的代表。老孟和小孟书记不仅在贾汪宣讲,还到全国各地演讲。特别是老孟书记,两年来受邀前往全国30多个城市,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介绍马庄乡村发展经验,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足迹走遍大江南北。 两年间,无论是在贾汪还是全国其他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庄“党建引领、文化立村、产业富民”发展之路的肯定、对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始终是老孟书记的演讲主题。老孟说,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就没有马庄村如今的声名鹊起、快速发展,我们要感恩奋进,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每次演讲短则20分钟,长则一个半小时,老孟侃侃而谈,收获如潮掌声,当地干部群众围着让他签名、同他合影。 目前,贾汪“百姓名嘴”志愿者已经达50多人,宣讲的内容连“天线”,接地气。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副馆长胡军英的宣讲,主要围绕运河支队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展开。胡军英告诉记者:“贾汪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运河支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冲入杀敌的战场,在苏鲁大地、运河两岸谱写了光辉的抗日篇章。如果我不去宣讲,这些就会被历史淹没。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就是要让贾汪大地上发生的革命英雄故事走进寻常百姓中间,引导人们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根基。演讲中,看到很多听众都流下了眼泪,我觉得宣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坚持思想引领,推动理论进万家。贾汪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贾汪特色,紧贴农民实际,创新宣传形式、传播手段、话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经成为群众新的“精神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