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看!“德”在贾汪大地上的无穷写法


■试点出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贾汪”系列报道之三
“敲门大姐”为困难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大泉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
 

◎徐报融媒记者 杨旭东 李梦琪 张德鹤 孙井贤

今年4月11日,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召开“厚德贾汪”主题教育动员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12位“厚德贾汪人”、50名“好媳妇”、50名“好婆婆”和90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受到表彰。这其中既有敬业奉献的模范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耿集乡贤协会会长耿德堂、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副馆长胡军英,也有见义勇为的榜样王均法、吴世彦、张玉岭,还有助人为乐的典型孔令梅和孝老爱亲的代表李明圣。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是本,实践为要。

“厚德贾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落细落实的具体举措。突出实践导向,贾汪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积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平台载体,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德”是弥漫在家庭里的温馨

都说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关系是婆媳关系,但是荣获今年3月“孝老爱亲·徐州好人”称号的贾汪江庄镇马安村村民高柏兰,不仅是个好儿媳,还是当地村民公认的“好婆婆”。

高柏兰今年67岁,丈夫蔡敬夫患脑溢血,她在耕种十亩多承包地的同时,精心照顾丈夫,经过十多年的按摩和精心调养,使其生活实现自理,被医生认为“创造了奇迹”。高柏兰有一近房伯母患病在床,无人照料。她除了悉心照顾公婆外,还主动承担起照顾伯母的责任,不怕脏、不怕累,端屎擦尿,洗衣换褥,几十年如一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着老人。

作为媳妇孝老爱亲,作为婆婆关爱子女。高柏兰的儿媳妇欧慧说:“嫁进蔡家20多年,从没和婆婆红过脸。婆婆把我当女儿,我们是母女关系,没有婆媳矛盾。”

高柏兰的美德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家喻户晓,有人问高柏兰如何做到的,她只淡淡地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想让一家人和和美美,都能坐一起吃饭。”

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开展各类道德典型选树活动,不仅评选表彰“厚德贾汪人”、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更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通过乡村道德讲堂、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讲+演+问”村居行活动,开展宣讲报告、座谈交流,让美德善行广为传扬,构建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营造淳朴厚道的社会风气。

好人层出不穷,精神传承不息。

今年,马庄村老书记孟庆喜被评为“中国好人”、第七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孙启林家庭被评为第二届江苏省文明家庭;王均法被评为江苏好人;李秀侠获得第七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卞玉凤、高柏兰、王均法、张玉增、张娟被评为“徐州好人”。这些榜样的感人事迹让人们在润物无声中增强情感认同、道德认同、文明认同,引导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使之成为贾汪人精神生活、文明实践的鲜明标识。

“德”是风行于乡间的文明风尚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婚丧嫁娶等铺张浪费、人情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为突破口,革故鼎新,专门成立群众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

青山泉镇房上村是贾汪区最早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的村子。房上村党总支书记孟宪渠说,村里一个水泥厂老板结婚时,特意请了饭店高级厨师,一桌饭的成本到2000元,村民随礼也水涨船高,让人苦不堪言。一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还因份子钱发生矛盾。更让村民反感的是,有人无论办婚事还是丧事,都要请草台班子表演,其中一些低俗表演还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遏制这股不正之风?房上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在房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服务大厅,显著位置挂着《红白理事会章程》:红事每桌不超过500元,白事每桌不超过400元,亲朋随礼不超过300元,办席桌数不超过20桌。为方便村民操办宴会,文明实践站的综合服务大厅里摆放了20套桌椅,还有现代化的大舞台,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为村民节省了一半成本,现在没人在家里办红白事了。”房上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马龙台说,“婚丧嫁娶的流程,全部由理事会操办,村民省钱又省心。”

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道德水平,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统一红白事办事标准,引导各村建立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村民宴会大厅,为村民节俭办宴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既实惠还有面子,倡导广大群众自觉追求简约适度、健康文明的生活。

目前,贾汪区红白理事会成员涵盖全区各镇、街道办事处和工业园区,移风易俗行动已经在全区全面展开。贾汪区文明办主任黄学成表示:“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加大推进力度,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真正把贾汪建成新风习习、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德”是“我为人人”的奉献情怀

良好的文明素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贾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既通过教育引导和示范引领帮助人们提升文明素养,更注重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提高人们自觉践行的能力。

每月月初大泉街道办事处都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敲开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家门,为生活不便的他们带去帮助和心灵的慰藉。因为这支队伍都是女同志,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她们为“敲门大姐”。“敲门大姐”通过日常的敲门问候、心理陪伴、生活援助以及心理疏导,真真切切的解决了贫困弱势村民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形成了邻里互助的浓浓氛围,让老有所助、弱有所扶、幼有所教变得触手可及。

“敲门大姐”只是大泉街道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互助共享的一个特色项目。今年3月份,按照“内容丰富、功能完善、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总要求,大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培育孵化精准的志愿服务项目,现在已成功孵化了“村民互助”跳蚤市场、“服务前移”流动营业厅、周末课堂、“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项目15个。其中“村民互助”跳蚤市场就是通过发动群众,征集群众家中闲置的物品、衣物、玩具、书籍等,在志愿者设立的公益摊位上进行自由置换。大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副所长姜洁说,“互助共享”不仅有效解决了家中闲置物品的问题,也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目前,“有事找乡贤”已经成为耿集街道办事处当地村民的一句流行语。2014年,耿集街道办事处让“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专门建设了“乡贤工作室”,并于2015年注册成为全国首家“乡贤协会”。耿集办事处从辖区13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中选拔出165位乡贤,包括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村内家族长辈。这些年乡贤们调解的案例大多是家庭矛盾、农民工工资、土地流转、经济纠纷等。

现年69岁的耿德堂是耿集乡贤协会的会长,被人称为“金牌调解员”。“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咱用老百姓的法,平老百姓的事。”耿德堂说。耿集乡贤协会2014年11月成立,当年就调解88例,成功调解86例;2015年,调解588例,成功调解572例;2016年,调解470例,成功调解461例;2017年,调解330例,成功调解324例;2018年,调解240例,成功调解236例。今年至今,调解36例,成功35例。通过这组数据中明显发现,耿集当地的矛盾纠纷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虽说都是志愿调解,没有报酬,但是耿德堂却说:“我们都是退休的人了,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感觉很有社会价值,大家心里都很自豪,虽然不给钱,也乐意干。”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深入,文明实践的种子已根植群众的心田,文明乡风不断注入正能量,不少农民群众自觉远离封建迷信活动。党群干群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村民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更多“徐州样本”

◎本报评论员

摊开世界卷轴,文明绘就了人类发展的绚烂底色。判断一个国家或民族伟大与否,就在于其是否创造了璀璨的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是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广泛深入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文明实践肩负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自觉行为。贾汪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进程中,把文明实践活动落实到一件件民生实事上,大力开展各类道德典型选树活动,在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公民个人道德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使优良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广为传播,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全面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凝聚起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强大精神动力。

贾汪实践告诉我们,要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必须突出实践导向,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乡村的文明水平和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坚持为民服务、求实务实,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要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公婆、好乡贤好邻居等评选活动,用先进榜样、优秀案例来教育引导身边群众。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明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没有文明的繁荣兴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认真总结“贾汪经验”,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和文明提升,传承创新、积极开拓,为更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更多“徐州样本”。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19-12-28/44090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