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年轻人负债问题亟待重视

 曾经的寓言故事中,以中国老太太为代表形象的中国人,是省吃俭用,积攒储蓄的代言人,而如今,尤其是年轻人,变得不再喜欢储蓄了。从宏观统计看,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中国居民总储蓄率为42%,10年后的2018年,该数字下降到了36%,居民的负债率从18%直升50%。居民年均消费额则从2005年的人均5000多元上升到了如今的2万多元。虽然中国居民的平均储蓄水平仍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年轻人在负债消费层面似乎步伐激进,据蚂蚁金服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岁至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据汇丰银行的一个统计称,中国“90后”负债人群的平均负债额高达12万,是该群体平均月收入的18倍。许多年轻人不仅没有分文储蓄,反而背上了高额债务。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好奇起来,年轻人的钱都去哪了?

 从年轻人的角度分析,年轻人的过度消费心理是造成负债的重要原因。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年轻人来说同样如此,当生活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为了更高层次的生活,我国年轻人倾向于以负债的消费方式来追求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与年轻人们的父辈不同的是,大部分年轻人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苦日子”,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备受家庭的宠爱。一方面,由于基本生活有充裕的保障,他们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 ;另一方面,飞速发展商品经济的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也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由此,年轻人消费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特别是健身、旅游等行业,年轻人的消费频率较前几代有了显著的提升。

 从市场层面来看,广大金融企业把年轻人当做巨大的商机。从支付宝的“花呗”、“借呗”到京东白条“分期购”;从信用卡到“P2P”小额贷款;从“房贷”“车贷”乃至“旅游贷”贷款仿佛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消费信贷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大量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脱离银行系统,各类不需要复杂的审核,也不需要严格的风控标准,并可以提供小额信贷的网络平台贷款满足了年轻一代有过度消费的需求,而消费信贷的供给者又提供了简单方便的金融产品,并将借贷消费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潮流的涌动下,供给方和需求方相互促进,最终带来了年轻一代的过度消费现象。也让“裸贷”、“校园贷”、“高炮贷”成为时常见诸报端的热点词。

 从社会大趋势看,年轻一代过度消费的现象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总体背景。更离不开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发展越发困难,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大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较快的通货膨胀速度让人们不愿意储蓄。经济发展带来了房产在内的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工资水平的较快上升,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变得更富裕了,提升消费成为许多中高收入家庭的自然选择。而年轻人虽然刚刚开始工作,收入较低,但要比父母一代更加乐观,相信自己未来的工资将比上一辈高得多。也正是在这样的消费驱动下,让年轻人背上了越来越重的债务负担。

 总的来说,年轻人负债过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许多年轻人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消费不是坏事,据有关资料显示,消费的增加,意味着

 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金融业也因此得益,从而正向促进整体的经济进步。从个人层面讲,年轻人喜欢消费也有其天然的、合理的一面,但为了过度消费而负债则会带来不良的个体性、社会性后果。比如,信用卡免息期过后,逾期利息高达15%至20%,这让许多年轻人陷入“越借越穷”的恶性循环。再比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诸如“裸贷”等正是过度消费带来的后果。当前大多数年轻人处在事业上升期,更重要的是努力工作提升工资收入,为将来的财富增值打下一个好基础。才能够真正解决年轻人负债过重的问题。(宋泽坤)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20-01-15/44127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