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韩飞
疫情发生以来,市城管局按照统一部署,细化分解责任,层层落实任务,瞄准关键环节,制订有力措施,推进防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从严从细从实做好城管系统环境卫生管理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力为市民创造安全、干净、整洁的居住和出行环境。
■全程监管生活垃圾“收运处”
市区5000余名环卫职工坚守疫情防控“环卫防线”,在做好市区3000余万平方米道路、1500余个居民小区清扫保洁的同时,全面排查市区环境卫生管理盲点,加大对城郊接合部、城中村等薄弱区域垃圾问题的巡查,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利用背挂式喷雾器、1吨高压小水车等工具,对3万余个垃圾桶、果皮箱等收集容器及890余座公厕,全面增加保洁频次,每天至少4次消杀,尽全力给市民创造一个安全、干净、整洁的居住和出行环境。做好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加强对市区20965处垃圾收集点的消杀、监管,严禁市民翻捡垃圾,加大清运频次,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加强对600余辆垃圾收运车辆、27座垃圾中转站规范运行监管,严禁收运过程中抛洒滴漏,确保及时清洁收运。强化对雁群生活垃圾填埋场、协鑫生活垃圾焚烧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无害化处置监管,全面严格落实消毒消杀措施,确保市区生活固废每日及时规范消纳处置。
■有序推进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徐州城管因地制宜推进当前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行“4+1”的分类模式(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加“居民防疫废弃物”)。
在宣传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采用微信推送、户外屏幕播放、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市民发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和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同步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协同市住建部门,督促指导各居民小区开展垃圾桶规范整治,淘汰破损垃圾桶,整合收集点位,对缺少的垃圾桶及时补齐,逐步用脚踏式垃圾桶更换不符规范的垃圾桶。规范道路分类投放设施,督促各环卫企业及时将分类收集设施投放布置到位,主干道上原则上使用分类果皮箱。对需布置垃圾桶的背街小巷,按照“4+1”分类标准配备垃圾桶。
各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各区尽快配备分类收集车辆,
分类收集后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实行分类运输。支队各大队结合片区监管职责,对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加强“废弃口罩”等废弃防护物品处置。按照“定点投放、定时收集、统一消杀、集中处理”的方式,在主城区主次干道、居民小区等区域紧急规整、投放“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4000余个,规范设置红色外观和明显标识,安排专人、专车进行消毒后,单独、密闭收运至协鑫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立作业人员防护保障机制
市城管局加强一线环卫工人及执法管理人员作业防护,根据实际情况努力为环卫保洁、消毒操作、垃圾收运、执法管理等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努力确保一线环卫工人和执法管理人员全程穿戴。
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餐厨垃圾处理厂各管理岗位24小时在岗,场区所有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现场作业避免直接接触各类废弃物,特别是废弃口罩等。做好所有作业人员上、下岗消毒,严格测量体温。建立健全通信保障机制,所有人员防疫信息每日上报记录,所有值班作业人员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场区门卫、作业面指挥人员、作业人员加强入场垃圾识别管理,密切检查入场垃圾成分,杜绝非生活垃圾尤其是医疗垃圾入场。所有未登记垃圾车辆,严禁入场,所有入场车辆司机须测量体温,做好入场车辆密封防护工作,杜绝跑冒滴漏。
每天对作业人员及工作场所、机械进行定时消毒,全覆盖规范消杀,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交叉作业,减少人员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重要岗位人员随时响应,确保厂区生产安全、稳定,保证餐厨垃圾日产日清。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执法监管
徐州城管认真抓好停车设施(场所)、市政设施、照明设施和公共自行车消毒消杀处置,重点加强对商场、超市、宾馆、写字楼、绿地等停车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对商业大街、沿街商铺、流动摊点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检查,督促做好消杀措施。
加大对临时便民疏导点和背街小巷巡查力度,数字城管重点采集重大安全隐患类案件。督促重点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工地管理和施工人员健康情况监测,加强人员摸底排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排查登记。
利用市区28处彩色LED大屏、23块商业大屏、410余块电子条屏循环播放公益广告;在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上制作发布城管系统抗击疫情工作动态信息,配合辖区政府、街道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利用环境卫生组工作平台,每天上报疫情防控信息,同时组织专人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