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吴悠 通讯员 朱春 张廷廷
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础的关键所在,是党政机构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关键环节、凝聚工作合力,主动学习“1+4”改革经验,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便民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以“组合式”改革,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从“量变”向“质变”形成“化学反应”,打开服务群众的全景天窗。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建互融增活力
树品牌,全景党建“360”。大庙街道紧扣党建引领这一主线,将“360”全景党建品牌作为年初党委“书记项目”,强化龙头把控,赋能街道党委、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同时狠抓组织联建、党群联管、信息联通、问题联办、示范联创、红色联盟“六联机制”,下移重心、提升效能,推出书记有约进家门、回音壁里答民声、民情气象民做主等一系列特色做法,仅上半年就解决民生问题400余件,党代表、民情调查员等高度负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再整合,服务群众更高效。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大庙街道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业务人员先后5次赴无锡、苏州等地学习交流“1+4”治理模式,将原有11个部门精简为8个部门,完成党建和人大工委工作办公室等6家机构的挂牌,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事走”的原则调整相关人员。以街道党委、办事处为中心园区,该街道将范围内党组织、各单位划分为5个园区,由园内协商同办、园外互帮共办,让基层问题有人接单、有人派单、有人回单,充分形成了资源优化配置、流程上下贯通、人员精准匹配的整体架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使服务群众更进一步。
社会治理促转型 幸福生活走进门
大数据,多频联动精准细。大庙街道与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公司签订系统使用协议,打造集党建引领、指挥调度、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经济发展六大功能模块为一体的审批服务综合执法平台,将全体党员信息、窗口办件信息、重大建设项目等信息录入在内,织密覆盖面广、联动性强、精准度高的数字网络,开启“智慧大庙”新模式。
小网格,多网织密心贴心。大庙街道区域共划分了91个网格,有48名专职网格员,以“党建+网格”实行问题隐患预警化、纠纷调解及时化、特殊帮扶亲情化、琐碎工作重点化的“一核四化”模式,整合综治、安全、环保等各类执法资源和力量,让非在职党员带岗带责进网格,让党代表、人大代表入网格,落实“网格联代表、群众无烦恼”工作,让社会治理“多网融合 一网打尽”。上半年共处置各类事件5200余条,对辖区内登记的228处出租屋及流动人口进行巡查,收到并处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913条,排除消防安全隐患1337个,处理矛盾纠纷77起,事件办结率100%。
强服务,红管家敲开幸福门。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最终是为了使“审批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对此,大庙街道自去年开始对118条职责准入、325条赋权事项进行集中排查及专项调查,把“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充分挖掘“一件事”“零跑趟”潜力,在村(社区)下派协理员21名作为A岗,同步搭配21名“红色快递员”作为B岗,并在街道设置90名“红色管家”、1003名党员中心户,在机关、企业实行“平行包挂”机制,进一步打通了村(社区)、机关、企业之间的办事屏障。综合窗口年办件量约35000余件,上半年共帮助企业完成代办服务约130件。
大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上下将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发扬“不要等、主动干、积极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振工作状态,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力争各项工作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智慧大庙”为群众送出“大庙温度”,为发展提升“大庙速度”,共同描绘出“大庙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