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山七组村民王世民反应因清理下水道,路面上有大量淤泥影响车辆通行,请网格员前去处理”——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综合指挥中心接到上报事件后立即派单,小黄山网格员黄涛到达现场将淤泥清除干净,并将清理后的图片上传到平台。截至8月底,像这样的事件通过指挥中心已经处理了3725条,大黄山街道综合指挥中心大屏上,代表网格员巡查轨迹的橙色头像不断游动,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连线,实现及时调度,让事件闭环,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及经开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操作方案》决策部署要求,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学习经济发达镇“1+4”改革经验,大黄山党员干部以爬坡过坎的勇气,敢做善成的魄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实。这项工作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围绕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三整合”工作进行多次专项部署,整合机构、精准赋权、人员下沉,截至目前,“三整合”改革框架全面拉开、机构整合全部到位,街道治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经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大黄山街道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方案》出炉,为确保目标不偏向不落空,大黄山将方案细化为责任单位、完成时限、逐月进度和阶段成果,形成了明晰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对照方案将蓝图愿景变成现实图景,用实际行动书写基层群众满意的改革“答卷”。
一是规范设置综合网格,推进网格管理标准化建设。
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加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制定考核办法,不断提高网格化运行机制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管理网格内矛盾化解、风险防范、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工作,逐步把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公共卫生等工作纳入网格统一管理,实现“基层治理一网格”。
二是整合基层执法力量,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大黄山街道按照“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三整合”要求,依据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综合设置8个职能机构,构建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的组织架构,破解了以往主管责任不明确、属地责任无限大的问题。统筹相关执法机构在街道内联合执法,统一负责辖区内各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工作,实现“综合执法一队伍”。
三是整合各部门专网,构建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
办事处成立综合指挥中心,平台接入“12345政务服务热线”、综合性企业服务、数字城管、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水利、公共卫生等各类信息化管理端口,实现部门端口互联、信息数据共享。秉承“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台运行”的平台管理运行机制,承担发现问题、信息归集、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指挥调度职责,并与经开区平台无缝对接。通过分析研判政务平台、执法平台、部门数据,还可为大黄山街道的运行和应急管理提供决策辅助,构建事前事中事后日常监管新模式,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实现“指挥调度一中心”。
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后一公里”。依托“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治理体系,大黄山街道实现织密基层治理一网格,组建综合执法一队伍,建成指挥调度一中心。这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将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图/由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办事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