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报融媒记者 王彬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正在经历着另一场巨变。 8月13日,徐州发布“关于推进美丽徐州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促进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在这一问卷中,我市将如何作答,如何创新? 近年来,徐州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了以党建为引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善治徐州模式,打造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大胆创新、先行探索,推动“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该体系在应对“大战大考”中彰显威力,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建引领 “点燃”社会治理“红色引擎” 6月30日上午,徐州经开区宣传思想工作暨第三届“金龙湖榜样”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朱克艰在此次表彰中获得“最美抗疫先锋”荣誉称号。作为桃园社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他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党员志愿者。 在金山桥街道,像朱克艰一样的普通党员,承担着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工作的“吸铁石”作用。 “金山桥街道以‘党建+社会治理’为主线,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全面推行‘红网格’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金山桥街道相关负责人称,辖区6个社区、42家企业、12526户4.6万多人被划入40个社区“红网格”和3个非公“红网格”,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自去年9月23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党建+”工程,把党的领导、决策和把关作用贯穿社会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迄今,已经相继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深入推进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六大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发扬了“逆行而上、担当实干”的抗疫精神,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孙伟是沛县安国镇苗岗村的一名党员中心户,作为当地有名的“西瓜大王”,他引导村里的瓜农成立了西瓜合作社,还注册了“沛公”商标,让西瓜产业化、品牌化。 每周五,云龙区大龙湖街道丁庄社区居民都会迎来市委政法委的12名党员,这些机关党员以网格员身份与辖区群众面对面,听民意解民忧,充分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党员同志时刻就在身边……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无数实例证明,办好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项系统而复杂的民生工程,就要牢牢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 “如何攻克基层治理难题?要从党建引领入手,做好‘党建+’文章,将基层‘党建’与‘网格’有机结合,统筹使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无死角基层治理体系和全方位为民服务机制,切实把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邳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青春如是说。 ◆多元共治 “奏响”社会治理“大合唱” 疫情防控期间,徐州利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防控模式,获得了央视点赞。通过遍布全市9000多个网格、26000名网格员的庞大力量,构筑起社区防控的坚固屏障,有效织密抵御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用网格化机制为平台强化法治保障,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治理法治基础。把“三官一律”“八大员”举措,也与网格结合起来,在全市城乡进一步织密风险隐患监测网、优化公共安全防护网、筑牢百姓平安守护网、完善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网。 “我们依托‘小网格’做好‘大文章’,实现司法职能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更好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徐州经开区党工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宏表示。 在经开区大黄山街道坡里村,记者见到村副书记胡建时,他刚从一户村民家出来,因为和邻居发生一些争吵,这户村民找到了小组长,要求给评评理。作为网格负责人,胡建邀约了律师、志愿者以及开发区法院的一名法官,一起过去调解。 事情不大,双方叫到一起后,最初的怨气也彼此消了不少,握个手就一笑置之。 “以往社区治理是‘九龙治水’的格局,无法充分地整合成一股合力来推动整个社区发展治理的有效推进,其间盘根错节复杂多变,一度成为‘梗点’。”胡建直言,如今变社区居委会唱独角戏为“多元共治”,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千条线”纳入“一张网”,构建起全要素精细化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新格局的同时,我市在强化德治先导、自治自制上也不断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的“徐州样本”。 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有效融入“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之路,叫响了“有事好商量”的基层协商民主特色品牌。 贾汪在全省率先村村建成“文化大礼堂”,以此承载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打造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从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中选取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贾汪名列其中。 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做群众工作”到“群众做工作”的转变,更是源自一组组数据的真实呈现。 全市152家派出所设立了公调对接调解室,配备了300余名专职调解员。形成了医患、交通等纠纷专业调解,机关、单位内部调解,家庭、邻里社区调解“三结合”的多元调解格局。 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7348家,其中,市级社会组织1459家。这些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规范行为、反映诉求、化解矛盾、激发活力、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市48个城管服务岗亭,将市区划分为64个巡区,城管公安联合开展全方位、全时段巡查。市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马路市场等热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科技支撑 推动社会治理“智治力” 泉山区河畔花城小区,外卖小哥张恒站到小区门口的智能前端感知系统面前,大门就打开了。这套系统识别的并不是张恒的面部,而是通过5G技术进行服装辨识身份。 徐州经开区金苑北院小区居民王秋晨在“智慧街道”平台反映小区电动车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一个多月后,该小区就新建了450个充电桩。 鼓楼区凯旋门社区的高晶,由于儿子急需就业创业证,她在手机上关注“马上到家”微信公众号,输入相关信息,证件次日就快递到手了…… 这一幕幕便捷居民生活的高科技场景,每天都在徐州城乡角落发生着。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如今已经很常见。 科技赋能,让市域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最强大脑”在我市纷纷登陆。 鼓楼区投入1000余万元在位于辖区内奔腾大道旁的鼓楼数字产业园内,打造了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鼓楼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了网格化服务管理、数字化城管、综治、政务服务“四个中心”集中入驻。 市公安局相继研发建设了警情监测平台和案件库、行业网点库等专门数据库。由传统电话报警向电话通信警情、网络监测警情、基层上报警情、数据比对警情、视频图像警情和执法请求服务为内容的“五类警情一个服务”延伸拓展。 市城管局依托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搭建了与群众交互的手机APP——“市民城管通”系统。市民可通过该系统,对市区范围七大类问题进行监督举报。 邳州市委政法委推出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以街道网格化管理分工架构、基本信息为基础,构建覆盖所有村居、村组的网格地图,网格管理、流动人口、出租屋、特殊人群、信访稳定、校园及周边信息一目了然。 “智治力”支撑社会治理的“徐州实践”未来或将有更大动作。 不久前,在我市召开的数字政府高峰论坛中,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伟表示,政府服务、社会治理、政府决策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内容。我国正处于推进治理现代化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交汇期,应把握历史机遇,采用“技术变革”推动“服务变革”和“治理变革”,推动数字政府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应以大数据发展应用为抓手,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聚焦全局性核心数字应用建设,助力徐州打造为数字中国建设全国先进城市。”王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