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钟左右,经常能看到一对耄耋老人轮流出现在铜山区茅村镇人民路的各个餐饮店里。他们不是老板,不是店员,也不是食客,但他们却在不停忙碌着收拾食客吃剩下的饭食,然后打包带回家。这对老人就是四十年前被群众尊称为“粮食书记”的茅村镇退休干部韩如意及其老伴。韩如意今年81岁,先后任留武村支部书记、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前几年,他没事就喜欢早起锻炼。看到附近李记包子铺里有的人把吃剩的饭食全部扔掉,甚至没吃一口的完整包子也扔了——如此浪费粮食,他深感痛心。他曾多次劝导前来就餐的顾客吃多少买多少,吃剩的不要乱扔,带回家还可以再吃,但还是有人不听他的。于是他决定——去捡拾剩饭,身体力行带动大家节约粮食。
他说服老伴,每天早上锻炼回来就到包子铺捡拾食客遗弃的包子。好好的包子自己吃,脏了的就喂小狗。有人笑话他们:“正科级干部还捡剩饭吃!”韩如意就教育他们:“我一辈子和农业打交道,知道种庄稼的辛苦;过去挨过饿,深知一粥一粟来之不易。粮食浪费确实叫人心疼呀!我不偷不抢,不丢人!倒是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才可耻!现在的生活是好了,但也不能浪费呀!”就这样,老两口每天到李记包子铺捡拾包子,自己吃不了,还送给别人喂小狗小猫。同时他们还向前来买包子的群众宣讲——不要浪费粮食,学会勤俭节约,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他们夫妻的影响、劝说下,常来买包子的客户逐渐也养成了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大家一般吃多少就点多少,吃不了的就打包带回去。李记包子铺的剩包子、剩汤几乎看不到了。
2016年,韩如意因脑中风患上了偏瘫,走路不方便,就坐了轮椅。但他仍和老伴一起去临近的各个早点铺、饭店等捡拾饭菜。有台阶的饭店轮椅不好过,他就叫老伴去捡拾,自己一边在门口等着,一边与食客聊天,话语中几乎都是劝说大家不要浪费粮食和自己过去种粮食的艰辛。
韩如意曾在留武村任支部书记,每天带着村民辛劳种庄稼。因为他们村粮食亩产比其他村的多,他就被大家尊称为“粮食书记”。后来任乡党委副书记时,负责农业生产工作。上任后,韩如意决定旱改水,种水稻,引水修渠。当时没有机械,修渠全靠人力,他就身先士卒,每天在工地指挥,同工人一起去山里开采石头、拉运石料、扛水泥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条长3400米的朝阳渠修建完工。朝阳渠沿线1万多亩土地实现了旱改水,从此旱能浇、涝能排。农民也开始能吃上了白米白面了。每每提起这些,韩如意都非常激动,他亲身体会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浪费粮食可耻呀!”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后,韩如意更有了精气神,他每天坐着轮椅与老伴一起,挨个餐饮店言传身教,一边宣讲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边捡拾顾客剩下的饭菜。他说:“现在我老了,不能再为社会做什么贡献了,但是我有一分光就应该发一分热。我天天看报,把报纸上一些浪费粮食的反面报道和倡导节约的正面报道剪下来,或作个记号,向大家宣传。社会都在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我以实际行动来支持。”
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和韩如意的亲身带动下,适量点餐,不剩菜、不剩饭等餐桌文明行为已成为大家的“新食尚”。人民路上的周真把子肉餐馆老板说:“现在大家都吃多少点多少。过去一天下来剩菜剩饭盛满两个垃圾桶,现在只有半桶了。”广大饮食店主都主动参与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中来,每个店铺都张贴着以“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内容的宣传画或者宣传标语。餐饮习惯较之前有了很大变化,大家都吃出了节俭、吃出了文明、吃出了修养。
(文/由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