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长三角示范区经验走向全国 "无人区"里闯新路

广东与海南成“同桌”,天津和河北是“前后桌”,四川、云南、重庆在一个讨论小组……4月1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第一批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观摩研讨班落下帷幕。与一般研讨班不同的是,本次研讨班由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意在让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走出长三角,“辐射”全国。

40位学员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外全国重点毗邻地区。牵头制度创新的实施者来讲课、现场观摩项目最新进展、组建学习交流群……5天时间中,研讨班紧扣“制度创新”关键词,交流研讨互动热烈。

自2019年11月1日示范区揭牌以来,这片包含青浦、吴江、嘉善共2413平方公里的长三角一体化“试验田”,瞄准“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在“无人区”里闯出新路,吸引全国目光。40名干部取到了什么“经”?未来又如何借示范区“他山之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比读书时还用功”

上海市委党校老师陈荷花是观摩研讨班的班主任,可开班之前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翻开花名册,4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们地域不同、工作情况各异,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然而,4月6日开班式当天的分组讨论立马让她的担忧烟消云散。“按照‘区域就近原则’,我们将40名学员分成4组。”陈荷花给记者一一列举:以京津冀为主的第一组,以粤港澳和东三省为主的第二组,以中部地区为主的第三组,以川渝为主的第四组。“虽然大多数学员素未谋面,但从他们第一次热络的讨论中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满载着学习的热情与一肚子的问题而来。”

陈荷花口中的“问题”不止在报到当天的小组讨论上有所体现。从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的课堂,到风景如画的“五彩姚庄”,40双热切的眼睛,也仔细地观察着示范区的点滴成长。

“示范区在一体化制度创新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首条省际断头路打通,青浦与吴江如何共商共建?”“怎样促进示范区内要素流通、产业协同?”……在课堂,在现场,学员们迫不及待地抛出一系列问题,只为解答心中一个共同的疑惑:示范区能为我们示范什么?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处处长裴东鑫的课程笔记本记录下了他的“取经之旅”。来之前,他的16开蓝色本子还是崭新的,而走的时候,整齐的字迹已经排满了本子的二分之一,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共治、医保同城化、教育一体化、古镇文旅圈……每一课的重点内容都用横线划出。“不夸张地说,上这几天的课比我读书时还用功。”裴东鑫笑着说,“这次河南一共来了3个人,与其说是来观摩研讨,不如说是来找答案的。”

他想找的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答案。“黄河流域发展战略涉及山东、河南和陕西等省份,按照国家要求,目标是要改善整个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质量。各地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可能完全‘齐步走’,因此迫切希望复制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来破解战略推进难题。”

带着问题的还有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处处长李璐。此次学员当中,李璐算得上“远道而来”。从海南飞越近2000公里的她,在课程开始前还在思考: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市县间、邻省间的区域合作可谓“满天飞”,但由于行政壁垒、同质竞争、经济差距等原因,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取得实质性成果真的很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法宝”到底在哪里?“这是我此行迫切希望知道的。”

示范区示范了什么

去年11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去年12月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再次对示范区建设高度评价,希望全国各地到示范区学习。此次研讨班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揭牌仅一年多,这块沪苏浙交界处的示范区到底能示范什么?

记者了解到一个小故事。2月2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翁文星拿到了一张特殊的证件——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作为苏州华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文星获得的是上海面向非在沪工作外籍人士颁发的首张海外人才居住证。有了这张证,翁文星可以享受到上海市海外人才优惠待遇,让他在示范区内工作、生活更有归属感。

在苏州工作,却可以享受上海待遇,这背后是示范区人才制度的创新。截至2020年年底,示范区已形成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成果,包括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亮相;生态环境保护从“三不管”到“三统一”;医保一卡通2.0版,两区一县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

仅有制度创新还不够,还要有让三地老百姓感受度高的项目。2020年,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示范区60个项目亮点纷呈。在生态环保方面,青浦、吴江共同启动环元荡生态岸线示范段建设;在互联互通方面,东航路—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不仅使江苏吴江到上海青浦的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分钟,还探索出一整套跨域工程项目的实施办法;在创新发展方面,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已开工,建成后预计导入3-4万名科研人才;在公共服务方面,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成启用,为优质医疗资源异地共享创造条件。

示范区是如何在“无人区”里闯出“新路”的?“2020年这一年,在执委会办公楼里开了1079场会,参会人次达19386人,基本上一天就有4个对接会和工作讨论会。距离最远的一次会议1.2万公里,是执委会、开发者联盟和北德地区汉堡商会的对话……”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透露的一组数据,成为示范区建设者们共同努力与担当的生动注解。

“区域协同,确实很难。但如果想明白了,也就没那么难了。”观摩研讨班上,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将示范区的探索和盘托出,“一是把握好‘自留地’和‘责任田’的关系,各省各市要有大局观,甚至有时需要牺牲一点‘自留地’的利益,来种好‘责任田’。在方法上,要注意‘求大同’和‘存小异’,比如长三角三省一市在部分问题上也有分歧,但大家把达成一致的问题先解决,分歧之处先搁置研究,再不断推进,以此实现从0到1的跨越。此外,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上要‘双轮’驱动,制度创新不能停留在纸面,要通过项目来显现,并且通过项目建设来倒推制度创新。”

本分和本领

河北省协同办综合处处长丁凌,已深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多年。在为期5天的“示范区样本”学习之后,丁凌对区域协调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示范区做了许多大家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丁凌感慨地说,从跨域金融支持,到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全部 41个城市;从立法要素不断协同,到人才互认、教育资源共享,示范区创举不断。难得的是,示范区没有简单地走行政合并等捷径,而是紧紧围绕生态绿色协同,努力实现改革集成和制度突破,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同,京津冀地区是‘瓣瓣不同,瓣瓣同心’式的协同发展,虽然三地发展基础差距大、产业梯度明显,但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就是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说,以此次研讨班为契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区域性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执委会的推动落实机制,加快破解制度藩篱,种好“责任田”与“自留地”。

“5天14门课程,授课专家不强调个案因素,不停留在面上的成果介绍,而是深入讲述工作开展的方法与过程,有的甚至把背后的故事和盘托出。”李璐举例说,在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讲述“厄勒地区”给长三角一体化的启示时,来自海南的她迅速想到了海口和湛江的合作,又比如示范区“水上客厅”和元荡桥项目,也让她很快摸清如何谋划既有显示度又有群众获得感的好项目。“如获至宝,弥足珍贵,有共鸣,有触动,有启发,甚至可以说有刺激。”李璐机关枪似的连用了一串形容词,总结自己的收获。

裴东鑫也从此次“取经之行”中摸索出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谋大抓小,依托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积极破题,打造黄河流域新的增长极和生态保护的样板;另一方面复旧于新,用新的形式复活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人民的获得感、认同感。”

“自己的事情做好是本分,合作的事情做好是本领。”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区域合作处处长王善礼,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如数家珍,同样在示范区规划建设中找到了“同与不同”。“围绕川渝一千多公里的交界线,我们谋划了十个类似于示范区的‘先导区’。在平台开发过程中,部分地区也曾有过全部推倒重来、连片开发的想法,幸好被我们及时阻止。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当初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示范区异地盘活、点状供地、以特色提质量提能级的方法,未来也将为我们所用。”

用华源的话说,此次观摩研讨班并不是培训班,而是提供一个取长补短、双向交流的共享平台。在回程之前,带着问题而来的一组组长刘伯正,同样给示范区留下了三个待解的疑问:跨界水体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如何构建?跨界绿色出行如何统一标准?三省交界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布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伯正们”的疑问将在示范区创新举措中得到现实解答。

□本报记者 许海燕 沈佳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21-04-12/44888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