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59万张居住证背后的流入人口

徐州日报记者 王春莹 李悦悦

近几十年,“乡土中国”正加速向“流动中国”演进,“流动”成为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

2021年,全国“漂着”的人口增加到了3.8 亿,他们是程序员、设计师、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是无数个来到城市的你我他。

近期,我市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徐州2021年末常住人口902.85万人。据了解,截至2022年5月30日,徐州现有流入人口57万余人,从2014年至今,增长了16万人。

人口的流动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区域优化,更带来消费、信息、资金等各种市场要素的重新配置,由此形成城市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从跳动的数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州流入人口的变化与现状,以及他们与这座城市所产生的情感联系。

——59万张居住证

2015年11月26日,第663号国务院令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截至2022年4月30日,徐州市公安机关已签发59万张居住证。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体现出城市管理的重大进步。将流入人口纳入实有人口属地管理后,增加了居住证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两大功能。

“居住证”背后的你我他,一同组成了巨幅徐州流入人口画像。目前徐州有多少流入人口?他们从哪来?到哪去?如何做好管理服务?

( 注:流入人口为动态数字,居住证数量为累计数字,两者会有出入)

——流入徐州的人口变多了吗?

“外来人口”是都市繁荣指数之一,目前,徐州流入人口57.53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6.37%,即每100个常住人口中就有6人来自其他城市。与2014年相比,流入人口增加16.22万人,增幅高达39.27%,年均增长9.8%。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如今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商贸物流、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建设不断加强,吸引了大量周边人口来徐就业、创业和生活。

( 注:江苏省居住证信息管理系统于2013年启用,因此数据选取2014年与2022年对比更为客观。)

——流入人口画像

年龄结构呈现金字塔形, “中间高、两端低”,流入人口主要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

目前,徐州57.53万流入人口中,20-59岁的人口为51.29万人,占总量的89.15%,超过国家平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全国16-59岁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

80后成为流入人口中的主力军,30-39岁流入人口比重最高达到31.83%,而流动老年人口仅占7.06%。大量年轻人流入可以适度放缓徐州常住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也验证了人口迁移理论中,迁移流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的年龄选择性特点。

“女性流入人口所占比重增多,流入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这是全国流入人口分析中的性别特征,徐州显然与此不同。

我市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57万人,占60.09%,女性人口为22.96万人,占39.91%,性别比为150.6(以女性为100)。

●他们来自哪里?

徐州省外流入人口规模位居前3位的省份分别是安徽、山东和河南,流入人口分别为9.82万人、4.36万人和3.1万人。不难发现,在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多地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内,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对于淮海经济区内其他省市的人口一直保持着高度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4年相比,省外来源地排名前十的人口人数占比40.73%,较2014年降低了8.78%,这也说明了流入人口规模前十名以外的其他省份流入人口来徐占比在提高,徐州跨区域人口吸引力在增强。

排名前五的省内流入人口来源地中,苏北四市“榜上有名”,南通作为距离徐州较近的苏中城市,也以6302人进入榜单。

与2014年相比,宿迁、连云港、淮安市的流入人口,一直稳居省内流入人口前三名,且占比均呈增长态势。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交通区位、产业规划、医疗资源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徐州在苏北地区保持着稳定的辐射力。

●他们来徐去了哪里?

2014年至今年5月30日,徐州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五个区分别是云龙区、铜山区、泉山区、经开区、鼓楼区,集聚了超过2/3的流入人口。

其中,云龙区吸纳人口超10万,占据榜首;铜山区和泉山区则分别吸纳7.95万人和7.62万人,紧随其后;而经开区、鼓楼区吸纳人口也均超过6万人。

由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加之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徐州主城三区及铜山区、经开区对于流入人口的吸附力普遍较强。以云龙区为例,由于该区现代服务业呈现企稳向好趋势,为人才来徐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随着徐州城市框架不断扩展,加之县域经济的发展,新沂、邳州、沛县、睢宁、丰县等县区也吸引了一定人口流入,且整体分布更为均衡。

而从来徐原因看,排名前三来徐目的较为明确,主要是务工、借读培训和投资经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他们大多选择进城务工。在产业转型加快的背景下,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人才引进,徐州的政策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们的学历情况怎么样?

2022年与2014年比,徐州流入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中专中技的流入人口数量也从4.47%提升到了5.29%。随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速,我市对于技能人才需求加大,中专中技人口流入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市技能人才缺口。

从现有累计流入人口学历来看,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占比59.81%。其中,每年研究生流入人口占比不足1%,但现在累计研究生流入人口比重达到了5.26%,也就是说,来徐的研究生大多选择留了下来。

如何吸引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让“人才红利”逐步显现?

目前,我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扣产业所需,精准对接人才,推动人才向制造业集聚、向企业集聚; 改革体制机制,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体系、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体系,充分释放人才发展活力。

——流动的人,温暖的心

●他们在徐州安居了吗?

从流入人口居住时间看,一年至五年的人数最多,达到33.95万人,占比59.01%,超过一半。也就是说,每两个外市籍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在徐居住多年。

结合流入人口居住处所来看,居住在居民家中也就是租房占比达到48.76%。租金上涨可能会导致流入人口的住房消费和总消费支出增加,同时使得流入人口的社会融入度显著降低。

今年3月,为稳定租赁市场变化以及解决租户实际需求,徐州市住建局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徐州市主城区房屋租赁指导价格》,对主城区房屋租赁市场价格监测分析部分区域进行了调整,将以往的8个区域细化为10个区域,为来徐流动人员提供了租房价格参考。

●他们的子女顺利入学了吗?

据了解,2021—2022学年,我市中小学共有随迁子女8.2万人,其中小学4.5万人,初中2.1万人,高中1.6万人;中小学阶段外省流入随迁子女3.6万人,本省外市流入随迁子女0.5万人,本市跨区县流动4.1万人。

2022年,外来经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要求也已发生改变。查阅《2022年徐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解读》,随迁子女入学,父母须提供在徐州市经商务工、现居住地居住的半年以上证明。在此之前父母需要提供一年以上证明,这“细小”的变动降低了不少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

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对于家长来说等于吃上了“定心丸”。他们可以安心地留在这里,对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3.7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26.64%,数据远超预期。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5亿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1亿人,就地、就近城市化和短线迁移成为其明显特征。

让身处“流动时代”的人们心里更加踏实,建立与大规模人口流动、人户分离问题相适应、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容忽视。2022年6月1日起,作为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电子居住证”,实现申领、签发、使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供更智慧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徐州正逐步构建起立体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从子女入学到社会保障,一项项平等相待、充满热度的政策措施,让流入人口倍感温暖。

如今,居住证已实现“一证多能、一证多用”,59万张居住证背后的你我他共享受13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已出台的《徐州都市圈规划纲要》强化了徐州的中心城市功能,徐州向所有城市建设者与管理者敞开怀抱。从“流入”到“留下”,不管是目前在徐,还是将要来徐的你都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力量!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22-06-14/45413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