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我省各地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发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一系列金点子、好方法。即日起,本报推出“基层治理好方法”专栏,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探访一线,解析我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力点,为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提供可借鉴的鲜活路径。
2月16日晚上八点半,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13号院6号楼微网格长王讯给楼院里的独居老人罗喜梅打去了平安电话。
每晚给微网格里的老人们打个“八点半平安电话”,已经成为王讯的习惯。
“这是我们和老人之间的约定。没事时聊两句家常,知道这些独居老人是平安的、健康的,我们就放心了。”这样的“规定动作”,王讯已经坚持了700多天,“修水管、换灯泡、上门送药……老人有需要时,我们也能及时赶到。”
纬五路13号院位于金水区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社区内老旧小区集中,老年人较多。老旧小区怎么改、怎么管?独居老人的生活如何保障?一度成为困扰通信花园社区的治理难题。
“我们对辖区楼院、楼栋、社区社会组织逐个过筛子、查底子,建立了‘网格党组织+楼院党组织+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社区党委书记张亚君说,依托这一机制,居民关心的大事小情得到妥善解决,网格服务也延伸到了“最后一米”。
家长里短的小事,微网格员挂在心头、上前帮忙。还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上报楼院党组织和网格党组织。
空中,线缆密得像蜘蛛网;脚下,道路坑洼污水外溢;电动车充电难,停车位紧张……多年来,纬四路15号院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大杂院,这些年,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引进专业物业公司的呼声越来越高。
难题怎么解?在居民议事会上,社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大家商量着办。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方长桌,网格长、楼长、微网格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围坐一起讨论方案。
“得引进专业化的物业公司。”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共识。会上,很多年轻业主表态:愿意承担物业费;但也有不少年长的居民打起了“退堂鼓”。
随后,楼长、微网格长们多次入户拜访,听取需求、讲解流程、唠唠好处,把老年居民的思想疙瘩逐个消除。
“社区的事儿办得顺不顺,关键看民主协商程序走得实不实。”楼长姚风安谈起了自己的心得,“从群众利益出发,就能找到最大公约数。”
如今,小区里的物业工作人员不仅解决了卫生清洁、路灯照明、停车困难等问题,还随叫随到,看到谁家有困难,主动前去帮忙。
5个三级网格、12个楼院、43个微网格……在通信花园社区,社区、网格员和居民之间形成了自然舒适的近邻关系。如今,探索还在继续,通信花园社区从民生“小切口”入手,以“长藤结瓜”之势,培育形成社区助老食堂、便民超市和党员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模式。
织好“网格”,幸福升格。“社区治理不能只是‘单打独斗’,还必须拉大‘朋友圈’,把各类主体有效凝聚起来。”张亚君告诉记者,社区里的楼长、网格员都由居民担任,他们把社区的事儿当成自家的事儿,不仅在自治中解决了问题,居民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治理妙招
通信花园社区紧紧围绕抓牢抓实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基本盘”的目标,建立“网格党组织+楼院党组织+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社区治理体系。该社区秉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理念,持续吸纳离退休党员、辖区单位代表、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等多元主体,补充网格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通信花园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友好型老年社区和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