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淮网讯(刘德明 刘晶)酒令行千古,每朝各不同。唐代人是如何喝酒行酒令?近日,沈阳收藏的一件龟负“论语玉烛”酒筹亮相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向众人讲述了古人喝酒风俗。
沈阳藏品亮相国宝档案
节目中称,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可知,自唐代起,用酒筹行酒令就已经十分流行了,以至于诗人在醉态中,错把花枝当酒筹了。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留存至今的酒筹实物非常少。江苏省镇江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龟负“论语玉烛”酒筹、沈阳东方美术馆收藏的小“论语玉烛”酒筹,可以让人们看到唐代的酒筹实物。两个酒筹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它们都是银质鎏金,器身以鱼子纹为地,上面錾刻龙凤、芦雁等唐代经典图案,纹饰华丽,造型巧妙,把唐代宫廷金银器的的雍容华贵和儒家经典巧妙地融入饮酒游戏。专家说,大的酒筹有50支酒筹,还有酒旗,适用于大型宴饮,玩法也更为丰富;小的只有10支酒筹,比较精致小巧,更适合家庭聚会和闺房小酌。
论语玉烛金酒筹系祖传
说起自己收藏的这件国宝级藏品,陈先生透露,儿时经常去外婆家,在外婆家的佛堂上供奉着这件“论语玉烛”。当时,自己并不知道这件物品到底是什么,因为爱收收藏后来这件宝物就辗转到了自己手中。 2013年11月,
看到这后,陈先生心中极为震惊,自己收藏的物品和镇江博物馆收藏的唐代“论语玉烛”酒筹极为相似,两件器物造型、装饰图案几乎一致。只是镇江博物馆的“论语玉烛”个体较大,有五十支酒筹,而自家的这件个体较小,只有十支酒筹。 (小标)沈阳论语玉烛为晚唐 因无法断定自己收藏的物品是不是真品,
经过对两个“论语玉烛”酒筹的认真对比,专家认为,小的与大的相映成趣,唐代真品无疑。从精致程度看,鎏金、捶蹀、錾刻工艺制作,两者几无差别,特别是龙凤造型,凤呈短翅长尾,S型身段优美,龙则蟒身虎口,长角鹰爪,唐风浓郁。 同时,专家鉴定认为在制作年代上,大的略早,为中晚唐时期;小的应在晚唐,相差不到百年,二个都弥足珍贵,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大的端庄雍容,更符合唐代大型宴饮中的群聚豪饮,而小的精致玲珑,更适合家宴闺蜜浅酌。
唐朝酒筹有六种喝法
中国古代酒文化非常发达。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饮酒风俗就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春秋战国时代的酒令。最为著名玩法便是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兰亭按秩序安坐在潺潺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停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趁微醉或吟诗或作文。最终,书法家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到了盛唐,我国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也使得酒令得以长足发展。在唐代时,酒令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目前,全世界所发现的两件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皆为银器涂金,长方形,切角边,下端收拢为细柄状。每枚酒令筹的正面刻有行酒令的令辞,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文字内涂金。酒令包括“自饮(酌)”、“伴饮”、“劝饮”、“处(罚)”、“放(皆不饮)”、“指定人饮”等六种饮酒情况。 如“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客五分”,意思就是说酒桌上重要、尊贵的客人要喝半杯,唐代以“十分”为满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饮十分”,对不起了,自己喝一杯吧! “与朋友灾(交),言而有信,请人伴十分”,可以找一个人陪着喝一杯。 如此多样的饮酒方式,既活跃酒席气氛,又使人掌握许多典故。不仅让饮酒多了许多趣味与惊喜,更让喧闹的酒桌上多了几分文雅之气。
责任编辑:滕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