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科技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食品安全与健康并行”为主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司长李奇剑提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要实现与公众的“零距离”。
据李奇剑介绍,国家食药总局连续四年在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将风险交流作为重点工作,监管和服务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就是做好风险交流工作。近年来,食药总局在全国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各有侧重的抽检信息公开纪律。截止目前,总局官网已公布20多万次抽检结果,基于抽检信息发现的风险点,总局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进行分析,配合每周公布的抽检信息,解读产品健康风险,消除群众心理恐慌。
李奇剑强调,要实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公众的“零距离”。在各级官网抽检信息公布专栏的基础上,总局组织开发了抽检信息手机和电脑客户端APP,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查询总局已经公布的抽检信息,尽最大可能满足社会各界的知情权。APP自去年八月上线以来,总浏览量达到60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达到2.8万人次。
同时,监管部门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去年总局开展了大规模的食品安全调查,把脉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交流。在公布风险提示和消费提示时,以生动活泼的动漫形式发布,对媒体热点、社会关注、突出问题等进行回应,消除认知差异,避免误读误解造成误导反映,使得消费者逐渐远离盲从和谣言,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此外,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向公众有效传播科学。尤其在面对一些缺乏科学基础的信息传播时,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种传媒在风险交流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谈到未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时,李司长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要把握风险交流的发展方向,开展全面的认知调查,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心理和利益诉求以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将正面的信息不限于风险的信息,以易于揭示的方式通过合适的渠道传递给他们,促进多方参与。第二,突出风险交流重点,将监督抽检作为风险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丰富风险交流的工作的形式和渠道。最后,要健全交流工作体系,进一步培训风险交流的理念、制度和机制,培训对象将尝试拓展到行业企业和部分有代表性的消费者。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监管部门要努力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让风险交流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各方科学理解风险信息,增强监管公信力,提升消费者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