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沛县大数据豪情书写这五年

 


沛县大数据豪情书写这五年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杨林静 张庆来 李辉

——这五年,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连跨3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8%、10.1%和11.2%。全市科学发展考核稳居第一方阵。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三次产业由2011年的15.9:48:36.1调整为13.8:45.8:40.4。农业“一横五纵”产业布局拉开框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成为富民新业态。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城商务区东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临港物流园功能优势凸显。

——这五年,保生态强基础,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沛县微山湖湖西水源地入选首批中国好水。15万吨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运,基本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10万吨地表水厂建成使用,结束了沛县人民饮用地下水的历史,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1329个自然村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验收,“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城乡统筹“六个一体化”明显提升,城镇化率五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八纵九横”中心城市路网加速构建,美丽宜居沛县呈现出现实模样。

——这五年,惠民生增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年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346项,城乡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改扩建中小学校62所,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1.7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88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5.18万人,增加养老床位3230张,新(改)建农桥423座,建设农村公路553.58公里。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省人口协调发展创建工作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好人沛县建设扎实推进,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户家庭荣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平安沛县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连续五年保持全市领先,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

——这五年,抓改革释红利,发展活力有效激发。着力破解制约矛盾,努力释放改革红利,发展动力明显增强。3个国家级、6个省级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五张清单”全部编制完成,缩减县级行政权力事项431项,精简行政许可事项16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创业就业门槛。梳理监管责任事项228项、随机抽查事项308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226条,促进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农村两权改革全面落实,有效盘活农村“三资”,流转土地占比65%,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添了动力。

——这五年,优服务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财经委、招商委、国资委等集体决策机制,政府采购、国资管理、政务公开等工作不断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全面落实“领导包挂、过程管理、现场督办”工作推进法,用活用好“组织、协调、督查”三大机制,有序推进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得到强化。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沛县人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紧紧抓牢“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战略目标,从更高站位审视沛县发展,把握好“新常态”和“中高速”经济规律,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劲推力,既要靠改革减小发展的阻力,又要靠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在更大范围集聚发展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坚持把统筹协调作为整体考虑。充分考虑沛县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目标和各项短板,正确处理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系,系统有序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必须坚持把为民富民作为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和期盼放在心上,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千方百计促就业增收入,集中更多的资源投向民生领域,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聚力创新强县,聚焦创业富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具竞争力新型工业化基地、徐济之间最具带动力宜居宜业福地、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平安之地,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政治新生态,全县呈现出经济运行向好、基础建设提速、环境保护加力、改革开放深化、人民生活改善、党的建设加强的良好局面。1-9月份,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3亿元,同口径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60元,增长9.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0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395.6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亿元,增长12.5%。

“下一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站在全省及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大格局中进一步找准坐标、校准定位,瞄准打造淮海经济区特色产业基地、构筑苏鲁省际边界公共服务高地、建设微山湖畔人文生态魅力城市‘三个主攻点’,加快提升县域产业支撑力、县域资源要素集聚力、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县域发展软实力‘四个能力’,破除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集聚弯道超越动能,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奋力在徐州发挥‘三个作用’中干在先、走在前,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沛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沛县县委书记李淑侠如是说。

抓改革重创新促转型 发展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为牵引,坚持“工业兴县、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精准施策推动人才、金融、平台等要素集聚集成。四新经济加快成长。对接江苏“1+3”功能区战略,把发展“四新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光伏产业向高端化、链条化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迈进,电动汽车、特种车辆、动力电池、无人机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集群加速形成。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个。上半年,电子商务销售额40.5亿元,增长2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0.2%,获批省级电商示范项目5个,居徐州市首位。自营出口企业74家,大龙网龙工场、辉赫电子等35家企业在国家服务外包统计网完成注册。东方运销集团公司入选国家5A级物流企业。投资22亿元的中核建光伏、投资10亿元的润康医药等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试点工作获国务院肯定、推广。被国家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单位。1-8月,完成产权交易9.68亿元,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半年新增私营企业1042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额91.46亿元、增长44.4%;新增个体工商户3812户、增长58.83%,新增注册资本5.75亿元、增长63.8%。深化“放管服”改革,8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政务中心被列为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人才强县取得突破。出台10多个政策意见支持科技载体建设,引进“长江学者”两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两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两人。举办中科院专家沛县行等专题对接活动,中科院各地院所近70名专家齐聚沛城,24位省专家来沛“1对1”把脉企业,复旦大学邵明博士等一批在复旦、交大、清华的沛籍高层次人才成为沛县经济发展顾问。

抓项目筑平台强实体 经济发展质态加速改善

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把经济开发区作为主战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推动经济提质增效。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强化“单月签约、双月开工”机制,推行重大项目“年初建账、季度对账、半年查账、年底结账”台账式管理制度,国机、中核建、中粮等一批国字号企业落户,洲业汽车广场、鑫宇光伏等一批大项目落地。1-8月,新开工珀然铝轮毂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12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03.95亿元。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成立全县重点经济工作总指挥部和7个产业指挥部,设立“北上深”3个驻外招商分局,成立24个招商小分队,实行党政“一把手”AB角轮流外出招商,统筹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全服务、无障碍”立体招商。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87个,计划总投资309.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289.5亿元;在谈亿元以上项目88个,计划总投资486.7亿元。平台支撑功能不断增强。坚持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构建“一区多园三中心”布局,推动资源、要素、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1+10”发展构架。大成航空、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落户科创园,润康医药产业园等项目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入驻国内外知名企业387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4个。

抓生态育特色提品质 绿色发展底色日益提升

深入贯彻李强书记关于做好“生态+特色”发展文章的指示,把融入江淮生态大走廊作为龙头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特色+产业+廊道”发展路径,着力走出一条彰显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生态经济绿色发展之路。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沛县“绿色地标”。以湖西农场为依托,规划建设集绿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于一体“生态+特色+田园”滨湖特色小镇,申报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打造江淮生态走廊沛县名片。坚持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取向,实施绿化造林、园林景观、道路绿化等工程,完成成片造林5.9万亩,培育珍贵用材树种40万株,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11个。加大微山湖千岛湿地10平方公里生态片区建设,建设沛北生态经济功能区,打造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城好水、两汉源头”城市品牌。坚持河湖联动,实施引湖入城工程,提升汉城景区功能,为城市建设注入水脉文化,推动水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碧水绕城、城区道路景观绿化等工程,城市外在形象和品质内涵同步提升。立足“南北贯通、双向开放,对接徐济、融入全国”,投资267亿元实施69项基础设施工程,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搭配合理的路网加速形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摆脱对传统工业的路径依赖,推行绿色制造、绿色施工、绿色出行,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削减煤炭消费量19万吨,制定《沛县化工企业名单及“四个一批”清单》,18家化工企业列入关停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6.1%,空气优良天数上升5.8个百分点。

抓民生促增收创和谐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注重以“大民生”视野来把握群众期盼,统筹推进增加收入、夯实保障、优化服务等总投资15亿元的78件民生实事。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实施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创新工程,健全城乡“四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推进三级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深化“大走访”活动。开展“争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深化大走访、聚力助三夏”和“大走访党员亮身份”等活动。19个工作组4146名党员走访群众家庭28.3万户,企业1153家,梳理问题5906条,解决各类问题3000余件。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承办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新增1人当选“中国好人”,1户家庭同时获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殊荣。持续深化大排查大整治,排查各类隐患3602件,整治化解3325个,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徐州领先。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将胜利召开。沛县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把中央精神和省市委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紧抓每一天、紧扣每一项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确保重大政策和改革尽快落地、重大民生任务尽快见效,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向好。

要抓好经济运行,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小气候”,推动经济行稳致远。要抓好主要指标,要突破重大项目。一方面,聚力攻坚市重大项目;另一方面,重点抓牢县重点项目,加快培育后续梯队和产业集群。结合开展“百千万”集中走访帮扶活动,深入了解实体经济企业需求和存在问题,制定实施重点行业和特困企业精准帮扶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实行“灭点销号”,力促企业健康良性运行。

要深化改革攻坚,不断拓展双向开放空间。一是增强改革开放推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招商。立足沛县产业特色,排出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通过“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不断提升新兴产业的贡献率。三是激发改革开放内生动力,为推动万众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县工作、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要保持高度警觉,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提升风险鉴别力和担当落实力,树立全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一要全面排查化解矛盾问题,切实把工作做在前面。二要持续加强综合治理,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三要牢牢掌握社会舆论主导权,大力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要深化党建引领,着力凝聚党心民心强大力量。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书写好忠诚于党、造福人民、凝聚人心“三份答卷”。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7-10-18/40871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发展  产业  改革  生态  推进  建设  经济  企业
增长  深化  项目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