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慧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艳 每天上午9点刚到,云龙山隧道西侧的一间占地约4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室就已是座无虚席,这是徐州晚霞梆子剧团的活动场地,平均每天近百位老人来这里听戏。老年人来自四面八方,有不少是从徐州周边如大彭镇、万寨港、大黄山等地专程赶来的,他们把晚霞梆子剧团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几天有事不来心里还都挺挂念的。 晚霞剧团戏迷协会会长,75岁的退休教师桂兴高感慨地说:“剧团之所以这么有凝聚力,离不开张宝亚团长的付出,她一个人5年时间为晚霞剧团共自费投入近40万元。” 为传承地方戏曲无私倾囊 张宝亚今年68岁,是粮食系统一位退休厂长。在晚霞梆子剧团,提起张团长,每位老人都赞不绝口,“真是拿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父母”!老人还介绍了最近的一件事,就在这个月,张宝亚因为肾结石动手术住院,戏迷们听说后,自发捐款4000多元送到病床前,谁知她硬是一分不少地退还了。 张宝亚是如何与晚霞梆子剧团结缘的呢?原来,十几年前,自幼酷爱戏曲的张宝亚在云龙湖边游玩时,遇到了一位叫李翠娥的老大姐。李翠娥14岁开始学戏,丈夫是原贾汪区青山泉乡梆子剧团一位板胡师,到了晚年,李翠娥在云龙山上发起了一个业余梆子剧团,老伴拉弦,她边打梆子边唱,这一唱竟然吸引了许多戏迷,其中就包括张宝亚。 5年前,年事已高的李翠娥不再担任团长,便把晚霞梆子剧团托付给了张宝亚。张宝亚觉得传承地方戏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剧团已成为许多老年朋友的寄托,她立志要把梆子剧团发展壮大,给老年朋友带来更多欢乐。 为此,张宝亚从商丘戏校请来了退休专业戏曲教师白龙担任编导,白老师的老伴也跟随他来徐做化妆师,每个周三到周五下午是固定排戏时间。想把剧团办得有声有色,服装、头饰、道具都不能少,张宝亚自费几乎买全了排戏需要的所有服装,青衣的、老旦的、老生的……比专业剧团还全。前不久为了排《穆桂英挂帅》,光服装一项开支就是7000多元,这钱全是张宝亚出的。 5年来,为了让晚霞剧团的演员能够有更高的平台演出,张宝亚自费租赁人民舞台场地举办了7场惠民演出,每次光租场地一项就要花费两万元。 夏天时,晚霞剧团在云龙湖边惠民演出,秋冬就到滨湖公园一处室内场所去演出排练,房租每月1000元,也是张宝亚自掏腰包。张宝亚对晚霞剧团的付出被大家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剧团戏迷协会的戏迷们都说:“张团长为我们这个剧团付出的实在太多,我们说什么也不能再让她自己掏钱租场地。”于是,大家自发每个月凑1500元,租下了云龙湖隧道边上的一处室内场所,这就是现在晚霞梆子剧团的活动场地。 剧团成老年朋友精神寄托 “晚霞梆子剧团成了我晚年生活的好去处,一天不去我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在这里,既能欣赏到自己喜爱的戏曲,又能够以戏会友,生活十分充实。”80岁的苗冠龙大爷说,每天上午,他都准时来晚霞梆子剧团报到,这里一年四季茶水免费,夏天还发扇子、西瓜,冬天发保温杯,逢年过节,张团长还给老人送水果。 从2017年起,张宝亚每年都租两辆大巴车,带100多位老人去周边的潘安湖、吕梁风景区等地游玩,每次还在当地开展惠民演出。“我们早上坐到车上时,发现连牛奶蛋糕都给备好了,真是太贴心了。”苗冠龙大爷感慨地说。 因患脑血栓轻微半身不遂的吴玉成大爷,自从每天来晚霞梆子剧团听戏后,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如今走路也比以前利落了很多。为此老人专门作了一首《晚霞颂》:“说话不清,思路不乱;走路不稳,方向不变。每天早晨,云龙湖畔,晚霞梆子,听戏休闲……” “看到老年人高兴、开心,我就跟着高兴。我们晚霞剧团的戏迷,最年轻的也有70多岁了,最年长的已经90多岁,我是拿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的。”张宝亚告诉记者,在她没加入剧团前,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夏天在凉影地里呆坐,冬天就只能晒晒太阳,“我的母亲也90多岁了,看到这些老人我就想起自己家的老人。老人们普遍喜欢戏曲,尤其是豫剧和徐州梆子戏,把晚霞梆子剧团办好,就等于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这就是张宝亚倾尽全力办好晚霞梆子剧团的初衷。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首歌曲用来形容张宝亚再恰当不过了,她在晚年时光,为老年朋友带来了欢乐,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为自己的人生暮年增添了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