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江苏省委书记前后调研十余次 大运河文化带魅力何来?

“立足资源禀赋和良好基础,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势,加快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成走在前列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让江苏的美丽中轴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初秋时节,运河两岸迎来最美风景。9月1日至3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专程用了3天时间,先后来到镇江、常州、苏州,开启一场大运河苏南段考察调研之旅。

事实上,这已不是娄勤俭第一次专题调研大运河,在过去的三四年间,他造访省内运河城市不下十余次,最为关注的便是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这样的美好愿景如今有了哪些现实模样?不妨跟着娄勤俭的调研足迹,一探大运河的魅力。

一次次调研中的高度关注

有人将大运河文化带看作积蓄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瞭望君”觉得十分贴切。穿越2500年时光,纵贯6400里大地,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可以说是自带光环。

这张文化“名片”的日益彰显,离不开沿线城市的创新智慧,更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高度关注和布局谋划——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率先垂范,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一马当先,在全国范围内首个提出全面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并提出将此建设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标志性工程。

一直以来,江苏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关注和重视都非同一般,讲好运河故事,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最繁华、最精彩、最美丽的“江苏名片”,娄勤俭先后十余次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作出20多次指示、批示。

“瞭望君”注意到,2017年11月,娄勤俭就任江苏省委书记后的首次调研就去了有着“中国运河之都”美誉的淮安,他先后考察了中国漕运博物馆、里运河文化产业带等,强调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文化传承,丰富表现形式,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8年3月,娄勤俭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之旅。先后到大运河淮安段、镇江段、扬州段考察,提出要系统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传承文明,造福人民,创造未来,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要科学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统筹考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各项工作,做到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娄勤俭在这次专题调研中这样指出。

“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必然离不开高位推动。2018年6月7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娄勤俭和省长吴政隆分别“解锁”了新身份——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只有真正行走在大运河上,才能切实感受大运河不仅是文化带也是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深切理解大运河为什么是‘流动的文化’‘活态的文化’,充分体会到大运河的重要和文化的深厚。”2019年9月18日至21日,娄勤俭用3天半时间跑了4座城市,从水路、陆路多角度对大运河徐州至扬州段进行全程考察。

高标准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等标志性工程;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制定出台《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组建全国首家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运河通志;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作为起源地,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江苏一直担当作为、走在前列。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体系正式出台,一条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美丽中轴”蓝图正在绘就,千年运河的现代化篇章正在铺展。

不断创造新的精彩

大运河江苏段,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8个设区市,这些城市尤其苏锡常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创新前沿、文化重镇。

一次次的调研,娄勤俭的足迹几乎遍布大运河江苏段的所有城市,有的运河城市甚至跑了两三趟不止,深度考察中精准“点穴”发展,让这些运河城市不断长出新的“风景”。

提起娄勤俭多次调研的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扬州,便不得不提到一件盛事。经过600多个日夜的修建,今年6月16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成为省内外游客为之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何能够收获一众好评?目光往前看,早在2018年,娄勤俭就在南京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大师张锦秋,表示江苏将同她的团队全力合作,打造充分展示国家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建筑精品,使之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在2019年9月18日至21日的大运河文化带主题调研中,娄勤俭强调,要以项目化思路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持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守好红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独特的区域性标识,充分展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高水平,努力做到不负历史、不负当下、不负未来。

匠心打造之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涵与颜值并存,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家标志与地域特色有机融合、个体建筑与山水环境总体协调,真正成为彰显大运河文化理念的时代经典之作,也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如何创建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在最近的这次调研中,娄勤俭又来到镇江、常州、苏州三座运河城市,提出了新的期待。他首先来到有着“江南运河屋脊”之称的大运河镇江段,登船顺河而行到丹阳,沿途检查遗迹保护利用、航运和两岸生态环保情况。调研中,娄勤俭要求镇江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彰显城市魅力,统筹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河道水系治理、文化旅游融合,更加系统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常州在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三河四城”的风貌,大运河沿线分布有水工遗产、聚落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60多项。娄勤俭考察了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街区,乘船察看大运河常州核心区先导段保护利用情况,他要求常州进一步挖掘和扩大宣传,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励人们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设美好家园。

在沿河考察山塘街、阊门、古胥门、水陆古盘门、吴门桥、瑞光塔等点位之后,娄勤俭对苏州围绕打造“运河十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表示肯定,他希望苏州把优势继续发挥好,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融为一体,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始终保持并不断创造大运河文化带新的精彩。

“要通过共同努力,把江苏段建设成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让人们一提到运河想到的是江苏,欣赏运河之美首选到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必须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全国向往着江苏。”娄勤俭绘就的这张蓝图,彰显了江苏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的目标追求,也必将化作美好现实。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近日,江苏省文旅厅公布了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遴选结果,推出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100个,涵盖旅游景区、街区、文博场馆、旅游村镇和线路等多种类型。

作为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最多、沿线城镇最繁华的省份,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的8个城市各有不同的运河文化特点,释放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要做好‘文化’文章、‘活态’文章、‘统筹’文章、‘精细’文章,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更大力量。”娄勤俭在调研中提出这样的希望。

“瞭望君”注意到,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就把“主场”设在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淮安,一曲《运河颂》拉开“里运河之夏”的序幕,来自运河沿线8省27市90余项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市民不仅可以一站遍尝运河美食,更可一展尽览运河盛景,带来运河文旅全新体验。

这些年,淮安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大运河办”实体机构,系统梳理发掘漕运、河工、西游记、戏曲等特色文化资源,精心谋划构筑大运河“百里画廊”等,倾力打造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淮安样板”。

眼下,无锡梁溪区以建设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为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按下“加速键”:钱绍武艺术馆中心、古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羊腰湾古运河慢行桥、接官亭老字号产业园、中国丝业博物馆升级改造等50余个重点项目已经列出“任务清单”,将使运河这条流动的千年文脉更具生机与活力。

放眼望去,在江苏,运河文化正与城市旅游、城乡建设加深融合,像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这样的精品项目正在运河两岸不断涌现。

苏州“运河十景”、无锡环城古运河集中展示带、徐州窑湾核心展示园、宿迁运河湾公园等文化地标陆续建成开放;

南京、镇江、常州打出“名人”“古镇”等特色牌;

泰州、南通充分挖掘古盐运河历史文化内涵,一幅古今辉映、人水共生的最美画卷正在运河沿线徐徐铺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江苏陆续遴选出20条运河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创作出歌剧《运之河》、大型交响合唱《大运河》、舞剧《千年运河》、实景演出《运河四季》等一批文艺精品,今年还将推出“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千年运河·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声誉日隆。

大运河不仅是文化带,也是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美丽江苏建设”的新目标,娄勤俭在会上提出,沿大运河地区要系统推进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苏的“美丽中轴”。

“瞭望君”注意到,推进大运河文带建设,江苏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把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质量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起来,把精品意识融入每一个工程、每一个项目、每一段河道、每一处风貌,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去绣,见功夫、见品质。

有着这样的匠心,江苏谱写的“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一定会释放更为迷人的魅力。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21-09-08/45074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