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 通讯员 刘交曼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打赢这场攻坚战,邳州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将精准扶贫和扶志相结合,为建档立卡户定制“脱贫套餐”,提高贫困户脱贫热情和能力,用产业脱贫为“稳稳的幸福”打底。 共享经济 抱团取暖 仲夏时节,清晨的朝阳唤醒了燕子埠镇韩寺村的养殖场。一大早,养殖户梁传亮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给鸭子投食、喂水、打扫卫生……梁传亮忙得不亦乐乎。有自己的鸭棚,一直是他的梦想,这种想法在三年前母亲生病后,变得更加急切。这几年,梁传亮的母亲每周都要去徐州医院透析三次,再加上各种医药费,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看病把家里的积蓄用完了,现在每年还需要大概七八万元的医药费。若出去打工,攒不了多少钱,还照顾不到老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才行。”梁传亮说。 转机出现在两年前,燕子埠镇为了充分发挥农业公司在产业脱贫中的帮扶带动作用,引进燕龙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优先帮扶建档立卡户。“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由我们公司统一操作,把养殖户吸收进来,让他们都变成老板。现在提倡‘共享经济’,大家在一块抱团取暖。”公司总经理梁龙霸说。 农业公司给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和技术支持,实行产销一条龙服务,让贫困群众在产业脱贫路上打消后顾之忧。“建设鸭棚投入大,我们给他们贷款70%,分两到三年从利润中扣除。”梁龙霸说,正常情况下,养殖户在三年内能还清贷款,还清之后养殖户的年收益达到10多万,贫困户可以轻松脱贫。 在农业公司的帮扶下,梁传亮开始标准化养殖。今年下半年,他就能还清贷款,而且还能盈利不少。现在,他又开始规划新的人生图景。“想多赚钱,把家里的瓦房盖成楼房,再装修装修,父母年龄大了,辛苦一辈子,也该让他们享享清福。”梁传亮开心地说。 幸福敲门 干劲十足 等不来、靠不来,幸福生活干出来。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在车辐山镇,一场场专门为贫困户“传经送宝”的技术培训会持续举办。工作人员为大家讲政策、传技术、答疑解惑,经过培训,贫困户种植养殖技术得到提高,自主脱贫能力显著增强。 山南村村民张宗星每一期培训都不落下,丈夫是残疾人,孩子患有疾病,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经过培训,张宗星掌握了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为减轻贫困户的负担,山南村以以租代建的方式,让她种起了大棚蔬菜。仅靠这一项,张宗星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现在,孩子病情稳定了,她干劲十足。扶贫,不止扶起了张宗星的物质收入,更扶起了她的志气,扶起了她对美好生活勇敢追求的信心。“自从村里面推荐去上课,租棚种植蔬菜,感觉到我们不是孤立无援的,日子有奔头了。”张宗星说,现在的她干什么都特别有心劲,“只要干得足够好,幸福自然来敲门。” 张宗星的转变与精准脱贫的方式密不可分。村级服务站站长庞浩的手机背面夹着一张脱贫时刻表,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为建档立卡户制订不同的脱贫方案。“哪种情况能增加收入,加快脱贫速度,我们得做到心中有数。”庞浩说,“今年脱贫多少户,还有多少户要脱贫,采取什么办法,我们得针对性地去帮扶。” 车辐山镇今年计划脱贫458户,共929人。在脱贫过程中,车辐山镇除了进行医疗、教育等行业扶贫之外,还引导建档立卡户通过稻鸭共作、种植水蜜桃等产业走上致富路。“利用车辐山职中教育资源,定期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在电子商务、设施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掌握一门熟练的技能,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车辐山镇党委副书记戴国介绍,同时把各类务工信息及时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反馈,帮助他们尽快脱贫。 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打赢脱贫攻坚战,邳州市不断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强化产业扶贫,实施消费扶贫,推动亲情扶贫。同时,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做到一户一措施、一户一项目,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实施政策兜底,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