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6月初夏,大地飞歌。走进铜山区棠张镇,处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作为铜山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核心区、主阵地,棠张镇的产业如何融、融到什么程度、老百姓从中得到什么收益?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实地探访。
好大一个“菜篮子”
棠张镇位于徐州市东南部,有4万亩设施果蔬和3万亩桑园,打造了学庄、跃进、位河等6个设施蔬菜专业村,是著名的省级永久性菜篮子基地。
作为传统蔬菜种植区,如何拉长产业链、做强利益链?
该镇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主攻方向,通过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形成“南桑北菜、东蔬西果”的格局。
在位于跃进村的省级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我们看到设计新颖实用的日光温室横成排竖成行,水泥道路平整宽阔纵横交错,煞是壮观。走进大棚,看到鲜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村民陈小光说,以前都是种的大路货,现在种的都是草莓西红柿、樱桃宝宝西红柿、水果西红柿等应时品种,还有合作社统一进行包装销售,效益比以前高多了。
据介绍,棠张镇在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帮助下,目前已发展西红柿1.5万亩,镇里正在完善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添加景观节点和休闲旅游点,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西红柿小镇。
与东部的蔬菜大棚不同,我们在棠张镇西部看到的更多是设施果大棚,葡萄、桃、杏是主打产品。夏黑葡萄、金太阳杏正是上市季节,运输车辆满载丰收果开往全国各地。正阳康源绿色生态园700亩果树经过9年发展,如今进入盛果期。园主林青告诉我们,他的水蜜桃都是阳山水蜜桃品种,果子在成熟前就已被订购一空。
棠张村农民吴秋萍站在果实垂枝的葡萄架前,笑意融融,一棚3万多元的收入让她感觉生活甜甜的充满希望。
一棵桑的前世今生
棠张是目前徐州唯一的蚕桑与丝绸业全产业链基地,现有桑园面积3万亩,养蚕户6500余户。
棠张蚕桑业早在汉代就已经兴起,著名的解忧公主少女时代就在故里棠张种桑纺纱。后来解忧公主远嫁西域乌孙国和亲,她用自己的大爱、宽阔的胸怀赢得了乌孙人民的敬佩,成为西域各族人民心中的“一代国母”,也把中原的文化和影响传播到了西域,开创了西域地区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史诗般的一页。棠张镇挖掘解忧文化,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培育出戴梦雅蚕丝被、祥华牌丝绸、解忧故里3个省级名牌商标。为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棠张建造了解忧公主纪念馆和蚕桑文化博物馆。如今,种植可供采摘的桑果又成为发展方向,并推出了桑葚酒、桑叶茶、蚕蛹等系列食品,把传统产业做成了文化、做成了旅游。
为把农业休闲旅游业做特做强,棠张镇注重特色产业连点成片,针对百姓要求什么、游客需要什么对园区进行景观化设计,“盆景”变“风景”,“田园”变“花园”,同时注重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与特色村庄打造结合起来,建成红色沙庄、画中喻庄、锦绣铁营、孝道高庄等一大批美丽村庄,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生产、美丽生活“三美融合”。如今来到棠张,既能感受解忧文化、蚕桑文化、喻继高艺术的精彩,又能在田园阡陌间享受大自然的清风绿韵,找到心中那份久违的乡愁。
结在树上的红薯
在棠张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棚中间,铜山农文旅融合展示馆、铜山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铜山设施农业“机械换人”试验示范基地、铜山农业双创融合服务中心等一批场馆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铜山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与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而对于棠张则成为眼皮底下的“高精尖”。
走进农业科技展示馆,水培、基质培、气雾培,滚筒式栽培、层架式栽培、鱼菜共生式栽培,异形瓜果等让人眼花缭乱,眼界大开。
这里不光有辣椒树、番茄树,更奇的是居然有红薯树。技术人员将我们带到一棵红薯树前,只见枝条藤蔓被高高吊起,足有两米多高。技术人员说这种红薯树果实不是长在地下,而是像黄瓜一样结在枝条藤蔓上,9月份就能成熟。虽然现场没看到结在树上的红薯,但前景还是让人想往。
农文旅融合展示馆的主题则是蚕桑文化,6种优质桑果正在挂果,摘一颗尝尝,味道甘甜清爽,回味无穷。
机械换人试验示范馆、双创融合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和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结在树上的红薯”,在我们看来更像一个暗喻,预示着棠张乃至整个铜山在科技及产业融合带动下,农村产业必将结出丰硕果实,鼓足农民的钱袋子。
“我们正借助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建立完善产业链和利益链上持续发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早日成为棠张的现实图景。”棠张镇镇长郭华良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