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图/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刘冰 2020,庚子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不寻常。 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加速,铜山想方设法、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发展的进度赶上来,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迎难而上,探索解决难题的“铜山方案”;笃定前行,扛起高质量发展的“铜山担当”;勇于探路,闯出化危为机的“铜山路径”。誓夺“双胜利”,铜山努力交一份用初心和担当完成的“高分卷”。 迎难而上 探索解决难题的『铜山方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地方治理能力的一次“突击”大考。 对于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环绕徐州主城区,人员流动性大,仅国省干线就有161.719公里的铜山而言,这是一道稍有不慎就易丢分的难题。 对于这道必解难题,铜山拼尽全力,但求无愧于心。 一轮轮严而又严的排查随即迅速启动。上线“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抗疫模式,借助警务“云平台”,疏网清格,确保“找到人、管住人、看好门”……一个“严”字,体现出强大的执行力。 一项项细之又细的防控举措密集落地。交通、公安、卫生防疫部门尽锐出战,对交通管控点实现全覆盖;为确保不漏检,铜山区卫健委率先进行两次核酸检测;无物业小区,街道吸纳党员志愿者,设置疫情防控检测站……一个细字,彰显出谨密的组织力。 一个个实之又实的保障机制创新而出。为所有防疫卡点配齐“十有标配”,铜山防控疫情不让干部群众与病毒“肉搏”;区城管局对主次干道715处果皮箱上张贴废旧口罩回收标识,实行专人专车收集处置,在小处亦不放松……一个实字,透射出解决难题的应变能力。 拼全力,铜山以“铜墙铁壁”守住了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零纪录”。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为打赢这场硬仗,铜山持之以恒发力,越到最后越绷紧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 按照铜山区委、区政府制订的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铜山区扶贫办联合区财政局投资安排各级财政扶持资金2亿余元,加强村级农业公共资源治理与开发利用,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经济薄弱村增强经济实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让经济薄弱村不仅由穷变富,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铜山区在土地上作系列文章。一方面,完善土地流转,借助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平台,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方面,以地为媒寻求合作,办项目求发展,摸索村庄致富路。 通过实施“富民工程”,铜山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5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15元;通过兜住民生底线,铜山6.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98个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四类重点人群危房改造任务。 绷紧弦,铜山用持之以恒兑现脱贫攻坚的郑重承诺。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铜山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力量解决事关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在共建共享中提升高质量发展温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域覆盖,38个校舍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娇山湖中学、江苏师大附小等一批新学校投入使用。按照市统筹安排部署,铜山在全省率先组建医疗集团。建设农村道路706公里、改造危桥154座、建成镇村公厕1953座,“户户通”农户数达到22.3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实现了全域覆盖。 保民生,铜山用共享共建增强应对困难的底气。 笃定前行 扛起高质量发展的『铜山担当』 去年,在市重点工作考核、高质量考核中勇夺“双第一”,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在全省6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位,铜山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一直是排头兵,并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 后疫情时期,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铜山速度”,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发展的进度赶上来,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走下去,铜山提升标杆再出发,聚焦更高标准求突破。 靠创新驱动,铜山激发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立足传统产业的“家底子”,敢于咬紧牙关做减法,按照徐州市五大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关停2家钢铁、1家水泥企业;善于张开双臂做加法,在做好主导产业壮大、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成长和“四新经济”培育“四篇文章”的同时,构建“一特三主四新”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在筑牢转型之基、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瞄准产业前沿、抢占发展先机,安科园获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徐州高新区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以创新驱动,铜山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创新提升;新兴产业,抢占先机”的转型之路。 加快城市建设,铜山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中心区、主城区”定位,实施总投资315亿元的9大类83项城建重点工程,年度完成投资176.4亿元。围绕商贸物流功能,铜山加快淮海国际陆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通用机场、东南商贸新城、生产资料市场、城市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科教功能,铜山快速推进徐海学院迁建、师大新校区、江苏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谷等项目进度;围绕医疗功能,铜山加快布局吴孟超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围绕文旅功能,铜山加快实施园博园、方特乐园、汉文化新城、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项目,继续提升吕梁、汉王、微山湖、故黄河等生态片区,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发挥更多城市生态功能。 借乡村振兴,铜山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在巩固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成果的基础上,铜山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以实施“三乡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农民增收等工作,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的“铜山模式”——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庭院内部提升、文明习惯养成“三位一体”推进,再建一批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农村集中居住工程按既定部署再提速,打造精品工程、示范项目;强化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突出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再发力,加大农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招引培育,加快“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迈进。 用区域治理,铜山发掘高质量发展的新潜力。强化德治先导,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个平台作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向善向上,释放德治强大正能量。强化自治基础,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挥网格化助力精准治理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法治保障,加大普法力度,引导人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凭党建引领,铜山解锁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强组织,以政治引领促治理有效。强书记,以头雁带动促产业兴旺。强党员,以先锋模范促乡风文明。强示范,以典型引路促民富村美。以“四强四促”党建工程为引领,广泛开展“党建+产业发展”“党建+环境整治”“党建+文明实践”“党建+网格治理”等“党建+”系列工程,铜山真正让党建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 勇于探路 闯出化危为机的『铜山路径』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只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亦能闯出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化危为机,铜山靠敢闯敢试。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才能抓住新的机遇。2月17日,铜山区在我市率先启动“云招商”,通过“屏对屏”方式,总投资约51亿元的基础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模块封测及封装材料研发项目、自动化智能电子设备制造项目、柔性物流的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落地铜山区。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推进铜山区“一特三主四新”产业迈上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3月12日,举办的“直播铜山”产业项目视频招商恳谈会,吸引500余家企业参加视频连线,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02.4万人次,签约新医药科技创新基地、微纳米耐磨新材料、汉云谷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额达256亿元。 化危为机,铜山靠主动求变。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是对危机最好的应对。受疫情影响,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今年铜山区集中开工的产业项目,便紧紧抓住发展的“潜力股”,涉及高端装备、安全产业、电子信息与ICT、环境保护等领域,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一期入驻徐工高端装备、应急及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制造、系数精工大尺寸风电轴承、大通工业机器人等10个高端项目总投资108亿元,投资强度达540万元/亩。在疫情影响下,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的增长点也在悄然生长,在铜山,网销成为“新农活”,镜头成为“新农具”,农副产品从“枝头”跳上“云端”。 化危为机,铜山靠脚踏实地。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如何继续当好探路者和实干家,化危为机,赢得挑战?铜山把制胜之道锁定为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区“3550”和高新区“2330”审批机制常态化、普遍化,实现一窗受理、一分钱不收、一天办好“三个一”服务机制,“落地即开工、开工即加速、竣工即投产”执行不打折的基础上,为了切实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铜山区行政审批局根据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灵活施策,为企业开通政务服务高速路为减轻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降低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带来的损失;铜山区财政局多举措发力,招招见“金”,把“实惠”落到“实处”。铜山区人社局举办“铜山区2020年春季大型网络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创业服务6.3万人次…… 化危为机,关键还靠把贯彻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始终。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铜山打造出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样板: 久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紧盯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通过开发设计新产品,拉长产业链,寻找到一片发展“蓝海”,去年产值2.3亿多元,其中新产品产值占比约1/3,今年公司又在积极筹建博士后工作站,未来企业还会制造出更多抵御市场风险的“定海神器”。 黄集镇黄河故道沿线一路花香,一路果香,依托生态环境、田园风光、乡土文化,黄集镇对黄河故道沿线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农业产业聚集园,以沿途产业和风景作“串珠”,串起一条富民“产业链”。 受疫情及产量影响,曾经的“蒜你狠”今年价格一路狂跌。在市场一片哀嚎声中,铜山农爱田科技有限公司,靠投资信保筛选出的优良客户,成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坚实后盾,与此同时,前几年提前布局的公共海外仓,也为企业缓解了出口运输受阻的困境,1—4月,企业出口贸易逆势上涨,完成销售收入1100万美金。 作为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核心区之一,顺堤河亿吨大港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已完工,通车后,将联通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多用途功能改造工程预计6月份建设完成,将增加集装箱吞吐能力10万TEU/年。未来,这里将成为徐州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新通道…… 以初心,攻坚克难,以担当,聚力发展,以魄力,闯出新路。未来的铜山,将打造更多具有标志性“铜山品牌”、提供更多可借鉴复制的“铜山样板”、贡献更具示范引领作用的“铜山智慧”,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