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铜山区郑集镇前鹿楼村宗世举的家里,一排6间屋子,被用栅栏隔成两部分,50多只山羊,浑身雪白,看见有人到来,跑来跑去,在圈里撒欢。市残联驻村第一书记鲍福华像往常一样走进养圈,拾起一颗菜花叶子,羊群围了过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争抢着菜叶。
在贫困户宗世举羊圈里,鲍福华一边喂羊一边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笔者,这是土山羊,农村土话叫“狗头羊”,这种山羊肉质鲜嫩,在徐州非常畅销。
宗世举是前鹿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三级残疾,年轻时出力大,骨质增生,没钱医治,驼背厉害,不能出重力,甚至不能背起农药桶,家里只有5亩地,3亩承包出去,剩下2亩地自己种,农忙时节,经常请人帮忙,收入微薄。
扶贫扶到“点”上,既要“输血”还要“造血”。鲍福华联系了市残联,协调村里,多方筹措资金,给宗世举送来了6000元扶贫款。拿着扶贫款,2018年宗世举买了4只山羊,3只母羊,1只公羊。2019年就见到了效益,繁殖了22只,卖掉6只,收入8000多元。今年,圈里存栏44只,春节前卖掉9只,收入16000元,租地收入3000元,自己种植的农作物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21000多元,实现了完全脱贫。
前鹿楼村,位置偏僻,地处郑集镇最西南,南接刘集,西连黄集,三镇交界,距离镇区8里多路,因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不足,为2016年市定经济薄弱村。
2018年,徐州市残联干部鲍福华对口帮扶前鹿楼村。来到郑集的第二天,他就马不停蹄的跟村组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建档立卡群众,了解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经过摸底,前鹿楼村下辖前鹿楼、土楼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949亩,有8个村民小组,696户,2860人,全村共有党员88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总计188户64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60户589人,低保贫困户9户30人,五保贫困户12户15人。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梳理,明确了贫困户需求。鲍福华与村干部协商,制定了详细的扶贫规划,实行包挂制,制定“一户一策”,点对点的进行帮扶。镇、村、组共抽调53名工作人员,每人包挂3户,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如期脱贫。
如何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诺言?形势喜人,形势催人,形势逼人。只有保持干劲、韧劲,才能打赢这场硬仗。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郑集镇始终坚持靶向施策,按照“能致富、脱真贫、有产业、不掉户”的原则,帮助村里出主意、想对策、拔穷根,通过2年的拼搏,如今村里建好了活动中心,改善了人居环境,有了种养合作社,为百姓开辟了致富新门路。
2019年4月,前鹿楼村利用扶贫资金200万元成立了全鑫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当年水稻大丰收,亩产量高达1700斤,总收入93.5万元,抛去化肥、农药、种子、耕种、收割等开销,共为村集体增收23.91万元。2019年8月,前鹿楼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先后采购拖拉机、旋耕耙、联合收割机、粉碎机、斗山小型挖掘机等各类机械12台,农忙时节外出收割、耕种,为村里增加收入4万多元。村里建造了钢结构农机、农资库房用于服务合作社项目。2019底,村里建成一个办公面积1400平方米厂房,用于出租,一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经过2年努力,前鹿楼村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达到了10600元,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村集体收入52.08万元。
(文/由铜山区郑集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