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满东广 6月4日,37℃的高温酷暑。在骆马湖畔的新沂市窑湾镇刘宅村,标准化水槽里近1万尾草鱼挤得密密麻麻,等待饲养员喂饲料。村支部书记孟旭正在组织村民提水增氧,加大换水频率。 “这方水槽,长26米、宽5米,面积仅130平方米。每个水槽可养草鱼1万尾、鲫鱼3万尾。这片面积100亩的‘厂房’,可养鱼100多万斤,而传统的池塘、网围、网箱最多只能养20万斤,这里的产量足足提升了5倍!” 鱼住进“小区” 节约成本产量高 200多亩池塘里,上亿尾鱼和人一样分“小区”生活。 这种养鱼方法被称为“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主要就是通过流道、排污设施、增氧设施,组成的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孟旭指着鱼塘描述说,底部兜着渔网的“流道”,就像一个个“小区”,把鱼集中到了一起,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单产效益。 由于采用新技术,渔民养殖的效益提高,环保问题也得到解决。孟旭启动按钮,气体推动水槽内水体移动。“每个槽日消耗饲料一吨,定期投放的益生菌,可使水里的氨氮含量保持较低水平。所有的水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孟旭说,每户渔民计划分得两个水槽,年收入可超过10万元。“工厂化养殖效益明显,捕捞1万斤鲜鱼,以前需要20个人拉网一天,如今用电动设备一勺可打捞1500斤,仅需要4个人工作半天”。 菊花进“小区” 科学种植长势好 “你可别小看这普普通通的一朵菊花,那里面的学问可太多了。”6月4日,在新沂市草桥镇十里生态长廊农业产业园区沂岸花卉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内,王贵林这样对记者说。 40岁的王贵林是草桥镇农民。在他生产基地内的连栋大棚里,一株株菊花被准确地定位在一个个小小的方格子里,一垄一垄,整整齐齐,每株菊花高度都一样。同时,在每垄菊花的旁边还都有一个固定的铁架。王贵林介绍说,这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连栋大棚,一共有21.6万株菊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一般的出口菊花相比,王贵林种的鲜切菊花恒温保存包装运输时间更久,可以达到55天,而一般的保存期只有25天。 如今,王贵林的鲜切菊花由于品质优良早已打入了韩国和日本市场,每年的订单数量非常稳定,平均一株菊花可以卖到2.8元,效益颇丰。 葡萄进“小区” 智能管理收益多 相对于菊花的“小区”,每株葡萄的“小区”要大得多。 一亩地只栽17棵葡萄?眼下,正是葡萄收获季节,记者在新沂市瓦窑镇采访时听到这一新鲜事,充满好奇。 一进园内,果园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一座座高立的避雨设施大棚呈“一”字型东西坐落。走进棚内,一株株单独种植的葡萄树都栽在用黑色凹凸橡胶围成的圆柱形内。有的半径1.2米、有的1.5米,高都在0.5米左右,一根黑色的滴灌管道埋在其中。葡萄藤缠着钢丝,茂密翠绿的藤下悬挂着一串串裹在纸袋中的葡萄,抬手可及,而从一棵葡萄树到另一棵葡萄树,大约要走上三四步。 一般种植葡萄,每亩种植大约在120—200棵,而这样让葡萄住进“小区”,省时减力。根域限制种植技术,将果树的根域封闭在一定的空间内,限制其无序生长,使它们可以充分利用肥水。让每一株葡萄都能享受到最灿烂的阳光、最充足的养分、最贴心的关照,成长为最成熟、最美味的果实。 “我们这样的高端大棚,葡萄亩产达到5000斤到8000斤很容易,但是我们就是要把产量降下来,控制在2500斤以内,来保证口感。每斤20元,一亩的收益就是5万元。”戴希元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