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祖三轩 窑党轩 他从抗日战场的硝烟中走来,从辽沈战役的冰天雪地中走来,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在战场上身负重伤,手指脚趾全被冻掉,留下了终身重度残疾。他就是新沂市窑湾镇革命老战士臧公尧,在无数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挥洒青春热血,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翻身解放过上好日子。 “我要永远跟着党走” 1942年3月,年仅14岁的臧公尧参加了八路军沂河大队,正式开始了他英勇的革命生涯。 “由于能说会道,还有一些文化功底,沂河大队就把我编入了宣传队,开展一些文化宣传活动,激发战士和群众参与抗日的斗志。”臧公尧回忆说,每当有战斗任务时,他也拿起枪到战场上打鬼子和土匪,先后配合上级参加了宿北、宿迁、马陵山对日作战数十次。 1944年2月,臧公尧跟着部队进行了一次长途转移,他随着沂河大队部分成员转战东北地区。1945年,臧公尧又编入东北第四野战军,在东北战场上继续抗日,先后在战斗中负伤两次。由于他英勇善战,多次受到部队领导表扬,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1945年4月,他郑重地向连队指导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支部一年多的考察和培养,1946年11月,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8年3月,臧公尧转入第四野战军二纵担任卫生员,当时团长萧克将他编入急救卫生队,专门负责深入战斗一线抢救战场负伤伤员。回忆峥嵘岁月,臧公尧历历在目:“不管转到哪一个部队,我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直坚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只要有一口气 就要坚持战斗”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臧公尧也扛起枪,背上医用急救包,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冲到战斗第一线抢救伤员,先后救治了100多位负伤战士。10月2日,当时臧公尧所在连队接到命令,专门负责攻打娘娘庙。 “由于刚刚下过大雪,零下30多摄氏度,天气极其寒冷,敌人的防御堡垒又十分坚固,易守难攻。”那一天的情景臧公尧始终难以忘怀。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受伤倒下,他全力抢救伤员,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突然,我感觉自己右后臀部有点疼痛,伸手一摸到处是血,发现自己负伤了,子弹从右后臀部射入,从前面出来了。”臧公尧回忆说,由于失血过多,他一个趔趄栽倒在了前沿阵地上,“当时自己受伤醒来后已是黑夜,嗓子干得难受,只好一边趴在雪地上舔着雪冰,一边向部队前行的方向爬着,等待着战友来营救自己。4天过后,实在坚持不住昏了过去。” 等到战斗结束,连队终于在一个雪坑里找到了臧公尧。经全力抢救,他醒了过来,但遗憾的是由于冻伤太过严重,他的手指和脚趾全部实行了截肢手术。在娘娘庙战役中,臧公尧被授予“二等一级功臣”荣誉称号。 “坚决不给组织添麻烦” 解放以后,臧公尧被国家民政部评定为一级残疾,部队安排他在疗养院工作。1956年,臧公尧的伤口再次复发,他主动申请回家疗养。 回家后,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仍然带头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为了筹集治疗费用,他克服手脚伤残、行动不便的困难,自己在骆马湖边放养猪羊。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办。”一直教育子女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臧公尧始终不忘把战争年代的火热激情和拼命精神传承到新一代的党员身上。他经常在新沂市、镇两级相关会议上为党员干部作报告,同时与窑湾的两名村书记长期结对指导,指导帮助他们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尽心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 臧公尧还言传身教,将自己的入党初心用于教育事业上,经常自主到学校或者古镇景区讲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故事,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鼓励青少年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报效国家。 近年来,臧公尧先后到窑湾镇中小学、胜利村党支部等地讲解部队英雄战斗故事150余场次,受教育人员近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