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熊冬梅
10月15日, 新沂市第十七届经贸投资暨枢纽偏好型产业对接洽谈会举行,集中签约项目40个,协议投资额400.96亿元,其中的六成为枢纽偏好型产业。
发展“枢纽经济”,对处于重要枢纽位置的新沂来说,迎来了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要素再分配和区域深层协作的重大机遇。对照枢纽经济内涵、特征和发展条件,新沂已具备十分优越的枢纽条件、“互联互通”的集散功能和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可以说,新沂发展枢纽经济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效已显。
交通纵横 编织最优发展路径
新沂在全国县域交通枢纽条件独树一帜,境内公、铁、水、空、管等各种运输方式互通融合,已形成无缝对接、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条件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屈指可数。陇海、胶新、新长铁路大通道,京沪、连霍、新扬高速大通道,京杭运河、徐连运河、新戴运河水运大通道,徐连、合青、京沪复线高铁大通道,在新沂交汇互通、呼应叠加。目前,新沂已全面融入长三角“2小时通勤圈”,全国县级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新沂拥有3条国家高速主干线、6个高速出入口、8条国省道,无论是道路等级,还是密度均在全国县级城市领先。新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第一座交通枢纽城市、沿东陇海经济带中心节点城市,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左襟右联,兼具向东、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是江苏打造国家“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战略支点,也是建设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得天独厚。
平台多种
打造最优投资高地
围绕交通关联性产业,打造了七大产业平台,培育壮大临港产业、临空产业、物流产业,以枢纽聚产业,以产业强枢纽,促进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在新沂集聚重组、辐射、扩散,实现要素“流量”变效益“留量”。目前,公路港物流园作为徐州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已入驻邯钢附企、上海则一等物流企业70多家,2018年营业收入约10亿元;新沂港物流园正在积极建设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枢纽内河航运中心,9月份已与南京港合作开通集装箱服务,每年将为全市企业节约3亿元运输成本;国际铁路物流园与上海铁路局合作建设国家二级区域性铁路物流园区、集装箱二级节点货场,着力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智慧国际物流港;通航产业园与中航爱飞客合作,成为国家通用飞行网络六大布点之一,重点发展航空消费、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产业,成为了淮海通航产业、新兴航空消费示范基地;美妆电商园作为全国最大的美妆仓储园区,目前已入驻电商企业176家,入驻品牌361个,日发单突破6万单,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快递物流园作为江苏第一个快递物流园区,去年快递进出港突破6500万件,占据徐州快递量市场份额的26%。
产业多元
创新最优转化方式
近日,在新沂港二期集装箱码头,两艘满载着大米、玻璃以及瓷砖的集装箱货轮缓缓出港,分别驶向广州和湖北恩施。
发展枢纽经济,搭建物流平台,其最终目的是为产业发展。
将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将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新沂创新枢纽、物流、产业联动模式,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发展之路。
新沂结合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目标导向,基于交通与产业的耦合关系,利用高质量、低成本的交通运输优势,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加快产业链条化和集聚化发展,着力构建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区。
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加快新沂港物流园建设,积极对接连云港国际枢纽港、自由贸易港区等平台,依托南京港集装箱航运体系,利用水运低成本优势,围绕新材料、木材、化肥等大宗货物,形成大宗原材料产业的“磁吸聚合”效应,成为区域大宗原材料交易的路由中心,实现大宗原材料交易和流通联动并存,打造淮海经济区大宗原材料区域交易枢纽。目前东方雨虹、瑞图建材、阿尔法等一批防水材料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新沂,实现临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打造新型商贸物流集聚区。依托公路港物流园、快递物流园、美妆电商园,通过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发展新零售、新物流、新流通业态,从有形市场跳至“三新产业”,形成“三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积极对接上海期货交易所、港交所以及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引入上海百联大宗贸易平台、深圳前海交易中心,探索设立期货交割库和现货市场延期交割平台,形成新材料、木材、化肥、粮食等大宗原材料产业“磁吸聚合”效应,打造淮海经济区大宗原材料区域交易枢纽。
打造临空产业集聚区。目前,通航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瞻望世纪航空、欧斯安娜通用飞机制造、福仕达航空科技、环球之翼航空科技等一批项目落户新沂,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特色优势。未来,新沂将围绕临空经济产业链,重点发展航空消费、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等通航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