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行情导购 > 正文

车险改革挂钩汽车“零整比” 猜猜哪款车保费最高?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 (张文婷)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两协会)联合发布第四期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其中北京奔驰GLK级车型零整比系数974.66%,登“榜首”。

所谓零整比,即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简单来讲:零整比就是将整车全部拆散了,这些零部件的销售价格之和,与整车售价之比。 一般而言,零整比越高,维修价格就越高。

北京奔驰GLK级车型维修价格最高

近年来,走在路上大家都不难发现,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即:suv车型)增多了,数据显示,2015年1-9月,SUV的销量同比增长46.68%,已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新热点。

为此,两协会首次开展国内乘用车市场细分车型的零整比系数研究,依据销量、保有量、熟知度选取了18款SUV车型测算零整比系数,经计算此次发布的18款车型中,零整比系数最高的车型为北京奔驰GLK级(12/04-),零整比系数为974.66%,零整比系数最低的车型为长城哈弗H6(11/08-),零整比系数为189.5%,零整比系数高低相差5.1倍。

零整比越高,维修价格就越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买车容易养车难。以北京奔驰GLK级(12/04-)为例,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9辆整车。

据一位资深汽车行业人士透露,某些品牌汽车之所以零整比系数偏高是由于大多汽车厂商有自己旗下的零件生产公司,同品牌车型零件销售竞争压力不大,汽车零件定价较自由,最终导致4S店维修价格太高。

部分汽车品牌常用配件降价不明显 仍“以修养店”

自从2014年4月,两协会累计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三期共56款车型的零整比,部分汽车厂商开始下调零配件价格,车型零整比畸高的现象虽已有所抑制, 。不过,“有些公司为了降低‘零整比’,会刻意降低部分不常用配件的价格。部分品牌仍把‘以修养店’作为经营策略,侵害消费者利益。”中保协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消费者日常用车成本密切相关的低价值、高损失频度的配件降价较少,致使消费者对配件价格下降的感受不明显。

据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汽车行业仍存在维修服务整体质量不高、维修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其中,汽车维修保养费用中的工时收费,对很多私家车主来说,是一大痛点。诸如维修总价“打闷包”、工时单价“说不准”、工时定额“不好说”等消费不透明的情况比比皆是。

为此,两协会从今年4月起,配合发布了500款车型的消费者常用配件负担指数和汽车喷漆工时实测的研究。中保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此类数据的目的在于提升消费透明度,促进汽车售后配件价格的合理回归,逐步消除由汽车消费带来的诸多痛点。

18个商业车险改革试点 挂钩“零整比”:零整比越高 保费也越高

据《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基础保费将不由车价直接决定,而来自于这款车的零部件更换价格标准,也就是车辆的“零整比”。即同样售价的车型,零整比越高的,可能需要承担更高的商业险费率,最终的保费也会水涨船高。

在这次车险改革中,商业车险费率与车辆零整比挂钩后,零整比就会影响到车损险的定价,零整比系数越高,赔付成本越高,相应保费就越高。即使在新车价格一样的情况下,零整比系数高的车辆需要支付更高的维修费用,所以其相应的保费也应该比零整比低的车型多。

 

这将间接推动汽车生产厂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易维修性,也将最终使消费者获益。此外,高零整比车型的商业险保费提高,消费者购车之后的用车成本也相应增加,这将影响用户的购买意愿,对车企来说为了提升销量,也必须要对产品的零整比进行相应调整。

目前,已有18个地区纳入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分别为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天津、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新疆。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auto/hqdg/2015-11-05/24094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车型  价格  系数  越高  汽车  维修  配件  消费者
保费  商业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