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云龙书院,矗立在 云龙山上的学术思想高峰

 

鸟瞰云龙书院。
云龙书院文昌楼。 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仲冬竹 摄
每周都有精彩的文化活动。
书院正门。


◎徐州日报记者 张瑾

云龙书院曾是徐州历史上的最高学府,徐淮学子的骄傲。二百年的历史,一百年的沉寂,如今,它又以古朴的面容、鲜活的新姿,矗立于云龙山麓,继续着圣贤事业,成为一城人的精神文化乐园。

为把云龙书院建设成为徐州的文化高地,云龙书院理事会上月召开会议,总结2016,布局2017,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运行模式,把书院打造成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交流传播平台,使之真正成为徐州的文化高地。

过往:育徐淮才俊,弘家国情怀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副名联。

“千古书香,育徐淮才俊;一庭正气,弘家国情怀”是徐州云龙书院文昌楼前的对联。

两联皆道出了书院培育一方英才的积极贡献及崇高的文化地位。

徐州北临齐鲁,民风淳厚,斯文圣境,老子、孔子、孟子曾游学于此,起事于丰沛的汉高祖刘邦又为史上祭孔第一人。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起于唐,盛于宋,止于清。徐地教育历史悠久,记者查阅民国《铜山县志》,“宋元讲学书院益广,然明清时期徐州水患频仍,书院常被黄水冲圮,因此为数不多,规模也小。逮清康熙末,徐州书院方慢慢复苏达十余所。”

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知州姜焯于云龙山西坡兴办义学,开创徐州文化教育新局;雍正十三年(1735),徐州知府李根云值徐州升州为府之际扩建义学,因地取名“云龙书院”。乾隆五十三年(1788),淮徐道康基田将书院增为六进院落,时为徐淮之最。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下诏停科举,全国各地书院改为学堂。关停后的云龙书院校舍为铜山县立高等小学堂使用多年,直至1917年“辫帅”张勋驻兵云龙山上,原书院房屋尽数圮毁。

虽然云龙书院辉煌历史戛然而止,然而曾经在书院主持和授课的百位硕儒的功绩依然在历史中闪光,如书院第一任讲席叶长扬、编修第一部《徐州府志》的王峻、光绪十二年探花冯煦。这些名师,胸怀经世致用之志、爱才育人之心,又培养出大批社会精英,如书法家张伯英、北洋时期皖系名将徐树铮、倾力地方教育的杨世桢等等。

在云龙书院撤废之前的近两百年间,为徐淮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与之相关的人文史话及历史遗存,成为徐州人萦绕心间的文化回响。

重建:继汉代雄风,藉云龙灵气

消失了的云龙书院是徐州人永远的记忆,复原这处文化厚土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时代需要,也是对城市建设者智慧和魄力的考验。

复建云龙书院工程动议于2012年2月。为保护性开发徐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复建徐州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与平台,全面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书院文化名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云龙书院。此时距云龙书院消失已近百年。

复建云龙书院依照同治《徐州府志》云龙书院图,坚持原址建设、尊重历史、结合现状地形的原则,确定了云龙书院的旧址范围于云龙山第一节西麓,从北向南由七进院落组成,分别为门头一、大门、二门、穿堂屋、讲堂、文昌楼、宜福堂、门头二组成,另有紫翠轩、四贤祠、三官庙等配套建筑,占地11亩,建筑面积2208平方米。“云龙书院”大门匾额为乾隆元年(1736)徐州知府李根云亲书的原件,从山石下被发现后重新起用。

复建的云龙书院在保持清初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设展示厅和汉学讲堂,将云龙书院建成为既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又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

2016年8月26日,历时四年、原址复建的云龙书院重新开院。拥集贤达共襄盛举,延请名师开坛讲学,秀山丽水间,书声再起。

“继汉代雄风,占千载地利人和,已振名黉成胜境;藉云龙灵气,贮一楼山魂水魄,广延文脉聚群贤”,这是新启用的云龙书院文昌楼的内联。此联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浴火重生后的云龙书院依山傍水、承楚汉雄风、凝天地灵气的壮丽和生机。

运行:“书院+高校+媒体”优势三叠加

书院是旧式教育的产物,如何在新时期服务文化建设、传承文脉、树立民众文化自信,是现代书院运行机制探索的难题。

从2015年云龙书院主体建筑竣工,到2016年8月投入使用的一年多里,书院筹备团队考察了国内著名的长沙岳麓书院、厦门的筼筜书院等,汲取各地先进经验,结合徐州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运营道路。

2016年4月,云龙书院作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正式获得徐州市民政局批复,云龙书院理事会及其监事会同时成立。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徐放鸣教授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兼云龙书院院长。

书院理事会成立后即确定了云龙书院的办院方针及运作模式,明确了书院讲学、交流、展示的三大功能定位,运用线上线下的平台,以弘扬国学经典、传播地方文化、提升市民素质为己任,并以公益性为原则,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

云龙书院施行“书院+高校+媒体”的运行模式,以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优质教授专家队伍作为支撑,同时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等媒体作为宣传平台,在徐州市公益教育领域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至上周,云龙书院已举办各类公益讲座39期,直接听众6000余人次;举办书画展览3个档期、观众达万余人次,还有国艺、中医、养生讲座及雅集,都得到了徐州市民的广泛好评。书院还相继接待了江苏省“书香城市”测评组及徐州市级老干部、台湾辅仁大学参访团等各类团体来访20批次,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云龙书院的社会影响力。

运行半年以来,云龙书院理事会一致认为,书院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取得如此成效,一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从政策和资金两个层面保证了书院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得益于市委宣传部作为主管部门,对书院在功能定位和协调关系等方面所做的设计和努力,为书院的健康运行营造了和谐宽松的内外部环境;三是得益于“书院+高校+媒体”的运行模式,使“三个优势”得以有效叠加,并成为合力驱动书院高效运行的“三驾马车”。

云龙书院常务副院长李靖强调:“创新是云龙书院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被人们首肯的关键所在,这就是‘书院+高校+媒体’的运营模式,这在全国书院界是绝无仅有的。今年,云龙书院将继续以创新为抓手,把书院打造成一个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平台,使之真正成为徐州的文化高地。”

讲坛:学术思想高峰,名家大师云集

云龙书院最聚人气的地方,是汉学大讲堂。在此开设的周末公益讲堂是书院着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也是向广大市民宣传国学国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据记者观察,每至双休日开坛设讲的日子,上午九点开院门之前,便有市民早早占座等候。汉学大讲堂座位六十余席,近百个加座的凳子往往不够,很多人是站着听完两个小时讲座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市民在数九寒冬有此追星般的热情?除去对传统文化热爱的因素,还离不开书院延请的文名显赫的导师团,既有国内名校教授,也有本土学术精英。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莫砺锋开讲的《唐宋诗词的当代意义》,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审视唐宋诗词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徐放鸣开讲的《世界文明的对话格局与徐州》,以具有全球文明对话视野的观察角度,寻找徐州在东西方文明对话中的独特位置;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明奇开讲的《汉文化及其历史贡献》,阐述秦汉之际发生发展于今之苏北的汉文化为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发挥的历史作用以及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当代价值;

文史学者田秉锷开讲的《汉代帝王与儒学一尊》,认为徐州籍帝王刘邦托举了一个儒学圣人,所以徐州自然也成为儒学的支点;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管仁福《遗爱千载苏徐州——苏轼在徐期间的政治与文学》,从政治与文学的视角讲述苏轼泽惠徐州的政绩和旷达洒脱的情怀……

除了庄肃的讲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仲谋教授在《宋词的艺术魅力》互动环节深情吟诵《钗头凤》,江苏师范大学苗雨教授《为人民而歌的音乐家马可》讲座末尾全场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济南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总会徐州分会会长陈伟以《太极拳》“打入”书院文坛,徐州收藏家王宣瑞《从收藏的角度看中国钱币与钱币文化》首开在书院谈“钱”先河。

书院的讲座生动活泼接地气、亦文亦武有张弛,因而老少皆宜,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为使未到现场的市民也能感受专家风采,分享讲座文化精髓,扩大书院社会影响,云龙书院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合作向社会推出云龙书院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书院的讲座及活动信息,回放讲座视频,间接受众多达二十余万人。

如云龙书院徐放鸣院长在开院之日所说,书院将举“书”为魂,以现代的观念和表达方式,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引导民众提升身心素质和文化素养。

未来:打造徐州文化高地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越来越浓,沐浴在冬阳中的云龙书院时而静谧,时而热闹,新年的七场讲座倏忽而过,一波波听众乘兴而至,又带着满满的收获欣然而归。云龙书院文昌楼内的中国书院文化文物文献展吸引了许多游人伫足。除了讲学、展示和游览,书院的藏书和著书功能在未来的文昌楼方志馆里也将实现。

新春将至,对于今后的发展,云龙书院理事会正着力将云龙书院打造成徐州的文化高地上做足文章:

将以书院为载体,构建一个更具感召力的文化平台,吸引更多更高层次海内外专家学者汇聚徐州,为增强徐州文化的软实力出谋划策,提升徐州的知名度、美誉度;

拓展讲座师资渠道,邀请一批海内外名家、大家前来云龙书院交流讲学,努力做到“月有名家”“季有大家”,让普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与一流专家学者零距离交流;

更多地举办各类艺术品的展示及节气文化活动,以丰富和满足现代徐州市民求新求变求高的文化需求;

做好各类宣传推介工作,尤其利用好全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扩大书院的影响力,并在适当时机主办全国书院文化建设研讨会,为“文化徐州”建设作出贡献。

云龙书院院长徐放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书院建设成为徐州的文化高地是具有引领性的大目标,“这要求我们努力增强立足徐州的文化自信,以书院为交流平台,既面向海内外努力推介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又面向广大市民普及徐州历史文化,还能汇聚各方学术力量探索人文社科发展的新趋势新领域,形成高端与普及的多样化成果,特别是通过不懈地努力,培育和提升徐州人的人文和科技素养,让‘来云龙书院听讲座’成为徐州人的精神生活习惯。”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7-01-16/38232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书院  云龙  徐州  文化  讲座  教授  成为  市民
运行  平台  历史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