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曲美慧 李晓航
大会发言是全会的重要内容,是委员履行职责、建言资政的有效形式,也是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具体体现。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31篇,这些发言调查深入、数据翔实,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1月18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十一位委员分别代表市政协各党派团体以及县(市)区政协进行了现场发言。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助推生态文明城市发展
民革徐州市委
“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十二五”以来,我市对山水资源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和景观修复,在一些公园、绿地、小区及单位建成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就我市如何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民革徐州市委提出以下建议:精心组织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控制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建设用地规划,做好规划编制;加快工作推进,搞好综合示范区,逐步推进海绵型公园、绿地、广场、道路、小区等建设,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地铁沿线及新城区建设推进,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建设和管理单位的责任;重视宣传培训,全面植入“海绵城市”理念。
构建优质慢行交通系统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民盟徐州市委
慢行交通,是指与城市汽车“快行”交通相对,由步行和非机动车行两大出行方式构成的城市交通。我市市民步行和非机动车行占出行比例的一半以上,已成为绿色低碳出行的主要方式。但同时,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善与市民亲水亲绿、户外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民盟徐州市委针对构建优质慢行交通系统提出如下建议:界定慢行空间,优化过街设施,强化非机动车道的硬化隔离;完善“沿河、绕湖、环山、连园”慢行绿道,沿故黄河、丁万河、徐运新河、荆马河等9条市区河流打造沿河慢行绿道,改造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的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形成连续的绕湖慢行系统,同时充分挖掘山体健身步道和健身自行车道的潜力,加快推进公园内的绿道建设;接驳公交,构建多元化慢行系统,引导居民出行方式向“慢行+公交”方式转变;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化发展的慢行系统;强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维护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的相关法规,落实保障机制。
大力推进产城融合
加快新城区持续发展步伐
民建徐州市委
新城区是我市“双核心”之一。自2004年启动建设,新城区已累计投资约675亿元,建成区约22平方公里。由于城市化速度快、建设时间短、多规整合协调不够等原因,新城区房地产经济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增速不快,表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城镇化功能不完善共存、产业结构效益低下与城镇化质量不高相伴等问题。
民建徐州市委就推进新城区持续发展提出系列建议。一是加快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产业效益和城市质量互动提升,实现产城功能融合;二是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区和城市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产城空间融合;三是深化分工合作,推进新城区与老城区、开发区一体发展,实现大尺度产城融合;四是完善规划政策,通过引领引导和管制约束相结合,全方位保障产城融合。通过上述举措,逐步提升新城区宜居宜商环境,聚人气、汇商气,实现人、产、城三位一体、融合持续发展。
关于推进我市
功能空间整合优化的建议
民进徐州市委
为适应国家《关于市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指导意见》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市必须统筹谋划城镇、农业、生态三类功能空间,促进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型空间格局,推动徐州科学发展。
为此,民进徐州市委提出了促进徐州市功能空间优化协调的建议。一是科学划定各类功能空间,构建合理的规模结构体系,力争到2020年,徐州市域生态、城镇、农业三类功能空间的占比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23.7%、8.4%、67.9%。;二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重构城镇空间格局,优化农业空间格局,重塑生态功能空间格局;三是重构空间功能格局,建立有效的政策管控体系,城镇空间着力促进土地存量空间的优化调整,农业空间重点支持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用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生态空间重点支持河流、湖泊等生态空间用地的保护和恢复;四是创新空间评价机制,建立可控的评价监管体系。
关于推进我市
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农工党徐州市委
近年来,我市以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城市面貌、功能显著改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较大成就。但我市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任务也十分艰巨。
农工党徐州市委就加速推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申报试点推进低碳经济,我市可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申报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以健全法制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市已编制完成的《徐州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基础上,尽快出台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或规章,尽快出台《徐州市节约能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融资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建立完善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满足我市不同层次低碳企业的融资需求;以科技人才推进低碳经济,整合高层次低碳专业人才资源;以观念更新推进低碳经济,营造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广泛参与、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
关于我市在基础设施
推广PPP模式的建议
致公党徐州市委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为建设基础设施及提供公众服务而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和制度安排。我市是江苏省较早探索和推动PPP工作的城市之一。该模式在各地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实施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项目监管有待加强、项目土地使用权问题存在争议、投资收益机制不健全等。
致公党徐州市委认为,针对上述问题,我市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予以防范。一要制定并完善PPP项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和细化PPP项目中相关部门的管理权限和监管职责,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权、利关系,保障PPP项目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二要建立PPP项目多层次监管体系,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PPP项目监管的局面;三要积极探索土地综合开发项目(CLDP)模式,提高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的整体效率;四要拓宽PPP项目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科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九三学社徐州市委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截至2015年底,我市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已达550多万平方米。但我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国内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配套政策相对滞后等。
为进一步科学有序推进我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九三学社徐州市委提出如下建议:一、做好调查评估,深入系统地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切实摸清地下空间资源禀赋;二、树立科学理念,系统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确保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先行;三、完善法规体系,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台《徐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保障地下空间开发依法有序;四、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协调机构,为地下空间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提供科学建议;五、建立数字平台,实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信息化。
关于抢抓“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机遇的工作建议
徐州市工商联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继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之后,我市面临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徐州市工商联就我市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加强我市对“一带一路”工作的领导,理清思路举措,明确重点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发挥“一带一路”智囊机构的作用,重点研究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切入点与增长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苏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召开“‘一带一路’江苏商会在行动研讨会”,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资源,密切与沿线城市经济关系;政府牵头组建“市场推广”组织,加强我市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向西部市场推广;强化督查推进,及时研究解决计划落实、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关于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
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议
徐州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近年来我市着力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机制,推动土地利用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挖潜转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和旧村改造,实现土地利用和人居环境“双提升”,有效保护基本农田,同时使农民财产权逐步“显化”,乡村人居环境发生历史性改变。但这项工作仍存在相关法律政策依据不足、盲目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未能同步跟进等很多问题。
针对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与节约集约利用,徐州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快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立法和制度完善,尽快制定相应地方性法规,规范和促进宅基地有序流转、农村环境整治、旧村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二是因地制宜、区分类型、尊重规律、有序推进,通盘考虑城乡融合发展,一体设计、多规合一;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形成新的就业渠道,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四是扩大融资渠道,形成政府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运作的高度融合,形成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
提高徐州商圈建设水平
政协鼓楼区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2014年,徐州市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但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在社会认知、发展水平、企业规模、人才培育、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政协鼓楼区委员会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一是优化推进电子商务政务环境,制定《徐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产业布局;二是着力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培育壮大网商队伍,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三是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电商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在徐设立区域总部;四是构建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电商仓储体系,优化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电商支付体系,健全电商信用体系;五是积极引导电商创新发展,扩展社区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和旅游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
关于高水平规划建设
淮海生态城的建议
政协泉山区委员会
规划建设淮海生态城,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目标写入2015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加快推进淮海生态城建设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该地区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水平、环境面貌相对主城区发展滞后;二是没有形成总体规划,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三是泉山经济开发区规划区域多为采煤塌陷地,土地回填工程面广量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针对上述问题,政协泉山区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一、从战略高度切实重视淮海生态城建设,将其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推动西部跨区域一体化发展;二、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大企业投资淮海生态城开发建设,促进大项目落户淮海生态城,提高淮海生态城承载能力;三、全力打造淮海生态城的生态品牌,充分利用国家对采煤塌陷区、独立工矿区生态修复的扶持资金,科学布局一批重大生态项目,倾力打造以度假、休闲、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品牌;四、加快推进铜山货场一类口岸建设,更高水平打造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五、推动泉山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把泉山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生态型、智慧型的全省一流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