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政协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 本报记者 徐剑 齐浩 摄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启“十三五”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政协徐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代表中共徐州市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徐州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展开“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实践,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20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68亿元、增长12.4%,人均GDP增至1万美元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10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孕育形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徐州“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合力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和统一战线各界的智慧和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徐州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中共徐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认真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提出今后五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为徐州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宏伟蓝图。今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新业绩,为“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好局、起好步。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在实现“经济强”上推出更实举措。要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发挥扩大有效投入关键作用,抓牢项目建设生命线,突出加快制造业发展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着力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持续有效投入稳增长、促转型。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业态、汇聚新动能、形成新的增长点,走出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要释放新型城镇化巨大潜力,加快推进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专、轨道交通、空军机场迁建、骆马湖水源地和第二水厂建设等重大工程,持续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力,不断提高县域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要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各项改革部署的落地见效,积极培育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改革品牌,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动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加快“百姓富”上创造更多成果。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七个更”的目标,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徐州人民的生活年年都有新变化,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就业创业富民增收,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覆盖更广、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空气质量改善、大型医院新建迁建、中小学建设、农贸市场和街坊中心建设、老年公寓建设等年度8大类72件民生实事,努力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坚持“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17.5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和54个经济薄弱村的年度脱贫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标杆,在打造“环境美”上取得更大突破。近些年,我市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生态环境指标跃居全省前列,“一城青山半城湖”成为城市名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新需求新期待,深入实施美丽徐州建设“五大行动计划”,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着力打造绿色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文特色之美、宜居家园之美。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着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把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采煤塌陷地、采石宕口和工矿废弃地等生态修复治理,构建覆盖全域的绿色生态网络,实现老工业基地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大力挖掘徐州历史人文资源,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国际化城市中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徐州“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魅力。

 

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开展重点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和管理示范镇创建,扎实推进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展现更新风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民群众过上衣食无忧、殷实富足的生活,而且要使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更多收获,实现城市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同步提升。要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核心支撑,抓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心骨,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舞动汉风”工程,精心打造“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好人文化”、“书画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新徐州建设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不懈追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把维护安定和谐作为重要保障,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结构性改革攻坚等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机制,夯实维稳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切实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广泛汇聚建设新徐州的强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全部智慧力量,使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意气风发地投身于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伟大实践。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政协工作中去,为各项事业发展汇聚最大公约数和强大正能量。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着力拓展协商平台、创新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切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把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献计出力作为履行职能的主线,紧扣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接地气的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多做释疑解惑、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工作,做群众的贴心人、知情人、代言人。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支持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证。

各位委员、同志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完成这一伟大历史进军的光荣使命责无旁贷落在了我们身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奋发昂扬的斗志、务实创新的举措,坚定信心、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而不懈奋斗!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1-21/30517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