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个刻度,徐州人社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一个跨越,徐州人对幸福生活还有更多的期许。
五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徐州人社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宛若初春里的一股暖流,激荡彭城大地,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保障大于天。“十二五”这五年,是徐州人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是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五年,更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间,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为民生举善政、为百姓谋福祉”,积极践行“忠诚、公道、敬业、廉洁”精神,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人社工作亮点纷呈!
不出家门就能找工作
【关键词】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数字点击】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到1.9%;建成大学生创业园20个、大学生创业企业6200家,带动就业5.5万余人;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36.9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0.9万人;累计开展城乡劳动者各类补贴培训58.5万人。
【成绩回眸】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二五”期间,市人社部门打出“组合拳”,全力解决企业招工难和群众找工作难。
这五年,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财政保障、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社保补贴、平台建设”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从体制机制上为百姓就业建立政策保障。
面对重中之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市人社局实施创业引领计划,举办创业创意大赛。徐州大学生创业园被授予首批“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要实现就业“一个不落、一个不少”,就要开展“精准”就业服务。为此,市人社部门狠抓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持续保持“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扩大面向城乡各类群体的职业培训规模,重点实施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推行城乡劳动者“自选学校、自定专业、直补个人”的新模式。
五年来,徐州就业服务硬件建设实现了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建成“数字化”徐州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搭建市县联动就业招聘平台,每周开展一场免费招聘活动。自主开发就业决策分析系统,就业服务在“无纸化经办”的平台上又迈上了“智能化决策”的新高度。
管好百姓的养老钱和救命钱
【关键词】社会保障全覆盖
【数字点击】“十二五”末,全市社保参保总人数达到655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201.4亿元、支出209.7亿元,其中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8.2万人和297.8万人;企业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达到98.6亿元和52.2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1连调”,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245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1%和71%;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达到969.6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8.7%。
【成绩回眸】如今,徐州的银行有一种“存折式”取款机,专用于退休老人领取养老金,困扰我市多年的领取养老金排队问题得以有效缓解。这是市人社局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一个缩影。养老钱、救命钱,在老百姓眼中就是天大的事。如何让好的社会保障政策惠及更多百姓?五年来,徐州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心中有百姓,服务不懈怠。
为了让社保体系更加健全,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参保、发放”两个动态全覆盖。有序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保政策,修订工伤、失业保险规定办法,初步形成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
截至“十二五”末,我市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达到97%,“医保监管模式”全国推广。“定点药店进销存信息管理系统”、“定点机构远程视频监控”、“网上监控和数据挖掘系统”等一整套创新性举措,达到医保监管“全面覆盖、全日监管”效果。
社会保障的创新惠及百姓。这五年,徐州医院鲜见推诿重病参保人员的现象。这源于2012年以来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二次补助”长效机制,如今已开展了4次,4万多名重病参保群众获得了2.39亿元的补助。
为了强化社保征管能力,市人社部门建立起部门信息共享协作机制,按月核定社保缴费基数,解决了“漏保、不充分参保、以个人身份违规参保、少漏报缴费基数”四项难题。2015年,市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到54亿元,基本实现社会保险费据实征收。同时,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养老金领取、权益查询”4个不出村,形成“1个市级经办大厅、5个区级经办大厅、45个街道办事处经办点”的经办服务体系,多渠道解决经办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兴市
【数字点击】全市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4.1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20.5万人,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7.9%和107.7%;连续9年举办“博洽会”;16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47人获得省级企业首席技师;50.7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市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家、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3家。
【成绩回眸】为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和留住难问题,市人社部门创建品牌工作,招才引智工作实现两个突破——2012年建立招才引智(美南)联络处,2014年建立“澳中人才联络站”,实现徐州海外引智工作站“零突破”;2014年以来,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5项,实现高端引智项目“零突破”。如今,我市已连续9年举办“博洽会”,跻身江苏三大特色引智活动行列。
如今在徐州,50.7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才载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省首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全市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家、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3家。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建设也喜讯不断,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3个、省级大师工作室5个,载体数量居全省前三。
招好人才 留住人才
管好人 用好人 为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激发用人机制活力
【数字点击】“十二五”累计招录公务员(含参公、垂直管理)3103人,开展公务员培训19.8万人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166人,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393名。
【成绩回眸】五年来,我
市不断完善“公务员考录、分类管理、选用、考核、培训”五项机制,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公务员培训活动,健全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探索开展公务员转任、调任工作,落实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公车改革、乡镇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工作补贴政策。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更加规范,全面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公开招聘三项制度,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与职称评审的衔接,对“吃空饷”、“在编不在岗”和“超编进人”进行专项治理。
为把军转干部打造成建设徐州的生力军,我市积极探索军转培训新模式,形成“军转干部专业对口培训徐州模式”,军转安置、企业军转干部解困、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经验全国推广。
努力实现劳资和谐
【关键词】劳动关系持续稳定
【数字点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4%,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7%。全市共建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575家。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460元,比“十一五”末930元增长57%。“十二五”期间,共接处争议案件1.69万件,66.5%通过调处方式结案;立案处理案件8732件,仲裁结案率达98%以上。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504件,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1.4亿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68亿元。
【成绩回眸】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法治方式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统筹调处资源推动劳资和谐。我市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纳入全市大调解范围,建立健全区域化、专业化调解机制。市人社部门强化仲裁案件质效监管和督查力度,仲裁效能、办案质量、仲裁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市人社部门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推进劳动保障监察联动举报与处置,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市联动受理”。加强跨地域、跨区域联动协作执法,实施 “一体执法”、“一诉全查”。建立违法用工失信企业“黄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强化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
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智慧人社建设
【数字点击】11个县(市)区、174个乡镇(街道)、2732个村(社区)建立基础人社平台、开通人社业务专网;年网上办理业务逾30万件次;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432万人;12333年接听电话25万人次;累计完成档案信息化处理13万份、500万页。
【成绩回眸】在“互联网+”时代,要更好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就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目前,市人社部门已建成就业、社保、人事人才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与地税、银行实时联网交换数据。就业-社保系统一体化,数据共享,人事人才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涵盖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资管理等各项功能。
从全市范围来看,市县(区)人社信息管理一体化已经实现,全面实现“同人、同市、同库”的目标,五大保险、三类数据联网上传率达到100%。公共服务实现“四级管理”,建成覆盖城乡、四级贯通的网络化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线上线下”两个服务平台协调推进。就业、养老、医疗、失业等30多项业务下沉到社区,劳动者不出社区,就可以接受人社各项公共服务。
此外,市人社局还创新人社综合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失业人员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扫描,累计完成档案信息化处理13万份、500万页,逐步实现就业、社保、人事档案相融一体,达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