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图/徐州日报记者 仲冬竹
这几天朋友圈新一轮的刷屏,被奥运赛事和王宝强承包了。不过,对于徐州人来说,还有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好像更值得关注。8月已启动的“文润彭城——徐州市文化惠民消费季”,保准能让你愿意为了文化消费痛痛快快地掏腰包。
“徐州市文化惠民消费季”是市文广新局主办的一场以“促文化消费,惠城乡百姓”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活动。从今年8月至10月,由市文化产业协会及各县(市)区文化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举办,为城乡居民提供多种文化服务。
这是一场能看、能听、能玩、能买、能体验的“文化盛宴”,这里的活动有优惠的,有赠送的,还有免费的。很多傲娇的品牌,也只要呆萌的价格,真是实惠得不要不要的。
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文化消费季在全省尚属首次,是尝试,也是一种探索。市文广新局文产办处长朱泓说,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民众为文化掏腰包的习惯。
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把蛋糕做好、做精致,这样自然就不愁没人来买了”
按朱泓的说法,此次“文化惠民消费季”是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的产物。
朱泓口中的“供给侧改革”是近期的热门词汇,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到2016年两会,国家领导层多次提及。习总书记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这“供给侧”到底指的是啥?朱泓的解释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就是经济的“需求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供给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人们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供给侧改革。打一个比方,原来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但现在我们会努力把蛋糕做好、做精致,这样自然就不愁没人来买了。简单一句话,就是企业要生产百姓需要的东西。
“可是现在的状况,就文化企业而言,企业和消费者不见面,他们根本不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者企业有这种产品,但消费者并不知道。”朱泓说,“‘文化惠民消费季’就是要改变些什么。我们想打造一个文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链接供需,拓展市场’的平台,实现文化产品与文化需求的无缝对接。”
据了解,在确定举行文化惠民消费季之前,市文广新局6月召开了两次调研会,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需求;召集县(市)区文体局、文产办领导和局相关处室、相关单位参加座谈会,广泛征求举办好文化消费季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文化产业协会、电影协会、发行协会、网吧协会、印刷协会等协会和重点文化企业征求意见和建议。
“各文化类协会及文化企业认为这个活动是惠民惠企、为百姓生活添彩的好事,纷纷表示支持,并给了最大的优惠力度。”朱泓说。
“让文化消费从临时、短期的支出变成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
犹记得去年7月16日至7月20日江苏书展在徐州进行的盛况。5天时间里,徐州开启了全民阅读的“暴走模式”:书展三个主展馆的人流量达55万人次,现场销售额509.2万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局长周琪在书展结束后总结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徐州展的效果这么好,想不到徐州的风景这么美,想不到徐州市民对书籍的购买力这么强。”
长期以来,如何刺激文化消费一直是个难题,可为什么一场短短5天的书展能取得如此亮丽的成绩单?朱泓说:“徐州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市民文化消费有旺盛的欲求,这点从江苏书展的火爆程度足以看出。只是长期以来我们缺少这样的活动或者说一个平台来刺激和引导民众消费。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是顺势而为,就是要把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以优惠的价格推送到市民面前。”
徐州汉纳国际演艺中心在文化消费季期间推出了票价八折的优惠活动,结果每天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汉纳国际演艺中心总经理刘晓道出了居民文化消费的心理,“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形成消费习惯。有统计说,2015年徐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25元,像我们这样的文化演出大多数人都能消费得起,关键是怎样引导居民愿意为文化买单。”
没有很好的消费平台和消费习惯,是我市文化消费一直不温不火的症结所在,到底要怎样才能启动内需呢?朱泓一语中的:“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民众的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使文化消费从临时、短期的支出变成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为此,徐州惠民文化消费季通过政策培育市场环境,让文化消费更加亲民、便民、惠民、利民。
首先,供给充足多样,“吊”居民消费的胃口。活动包括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名家名画展览、高雅艺术进校园、专题讲座、艺术品鉴定、博物馆分时段免费讲解、江
苏省晋京优秀现代戏展演、戏曲周周看、城乡文化对对碰广场演出、徐州文化博览会等。每个活动都列出了时间和地址供市民选择,市民们形象地说“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来采购文化产品。”
其次,有价格优势,“送”居民消费的实惠。徐州惠民文化消费季推出近50万张“徐州文化惠民卡”,持卡人员到参与活动的1000余家企业可打折消费,包括电影院、KTV、画廊、美术培训机构等。明年同一时间,新一轮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时,持卡的居民可以继续享受优惠服务。富有吸引力和人情味的文化惠民政策让不少市民动了心,主动加入到文化消费的行列。
目前,惠民文化消费季刚刚启动半个多月,50万张惠民卡已经发放近半,这其中有实物卡,也有网上申请的电子卡。“很多设计公司也加入到了这次活动,真是太及时了。我最近正在筹办公司,公司LOGO、宣传册之类的都需要设计,让设计公司设计肯定要不少钱,自己设计的又一直不满意。前两天用文化惠民卡找了一家设计公司,居然打了7折,而且设计出的东西真是没话说。看来,以后这类活儿还是得找专业人士来做。”90后的创业小伙丁旭阳现在逢人就“安利”文化惠民卡。
“其实,有时一个措施、一个平台就能一下子把文化市场拉动起来。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强,它不光能把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消费拉动起来,而且还能带动相关餐饮、交通、小商品、服装等行业。当前文化市场,一些产品价格虚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民文化消费的欲望。如果价格合理,居民消费的欲望会更强。”朱泓说。
“现在,文化消费已进入成长阶段,需要做的是提供更好的产品。”
当前文创产业进入成长阶段,朱泓认为,无论是要素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在逐步地发展完善。特别是政策,政府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力度也比较大。一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经成长起来甚至成为大型企业。国企改制转制,也已经逐步完成。现在,文化消费已进入成长阶段,供需基本平衡,需要做的是提供更好的产品。
业内较为成功的例子就是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立于1989年,经过27年的发展经营,目前年销售额已超过3个亿。虽然经营的是古筝、吉他等传统手工项目,但董事长徐宝华的发展思路却绝不传统。在马云的阿里巴巴出现之前,他就感觉网络会对传统的买卖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他是徐州第一个把电子邮箱印在名片上的企业家,大风乐器也是徐州第一家进驻阿里巴巴的公司。
在大风乐器,徐宝华最“看中”的部门是开发部,每年都会划拨大量的经费,供他们进行研发工作。在古筝上,他们会刻上汉画像石上的车马出行图,并用景泰蓝的工艺进行掐丝;他们会创新地在吉他上印上hellokitty、机器猫、夏威夷风情的图案,与市场一对接,立即风靡全球,平均每年要卖出八九十万把。
在徐州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李雪梅看来,文化消费季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是交易额,更重要的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高水准的文化艺术活动,为优秀文化搭建起有效的传播平台,引导消费者对文化的欣赏趣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此次“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幕式上,江苏省柳琴剧院演出的大型原创柳琴戏《血色秋风》就是一场高水准的演出。这部剧在今年6月进京参加了“江苏省优秀现代戏市场推广演出”,并作为压轴戏出演。开幕式当天,一场演出下来博得了观众十多次的掌声。
据了解,徐州的戏迷人数众多,可每年也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过把戏瘾。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场地少,剧团亏钱。在文化消费季,这些难题政府都给解决了。从8月到10月,市区的徐州民俗馆每周都会上演一台戏,同时还会送30至50场戏到各个县(市)区。
“政府搭台、文企唱戏,惠民文化消费季最终目的是要成为一个文化枢纽,整合、连接市场中庞杂而分散的要素和资源,让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之间相互对接、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激活市场的活力。”朱泓说,他们打算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办成江苏文化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