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9月29日至今,我市总共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712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2145辆——— 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惠及徐州百姓 |
|
◎徐州日报记者 刘作霖 公共自行车具有低碳、环保、节能的优势,对优化城市交通状况,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大气质量和城市人居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项展示城市形象、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如今在徐州,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据了解,我市公共自行车自2012年9月29日正式运行以来,目前,我市总共建设站点712个、锁车器26740个、投放自行车22145辆,老城区、新城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贾汪区等公共自行车达到了全覆盖,基本能够满足市民借还车需求,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民生工程 优化城市交通状况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我市围绕“建设美丽徐州,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创建工作。2012年,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并提出到2015年,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应达到65%以上。我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迫切盼望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此,市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周密论证、规模发展、确保成功”的指导思想,适时启动了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建设,将其列入2012年、2013年市城建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2014年后各区也将公共自行车项目列入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并启动运营。 2012年8月份市区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建设开工,9月29日启动运营,11月30日全部竣工,共投放7500辆自行车,建设297个站点,安装8200个锁车器。随着办卡量不断增加,每天借车达8万人次以上,7500辆自行车不能满足市民借还车需求,为解决市民借还车需求,该项目二期列入2013年城建重点工程,继续投放7500辆自行车,新建145个站点,安装9200个锁车器。二期工程适当增加站点密度和扩容车位数量,完善边缘区域站点建设,特别是公交无法停靠或不通公交的小区增设站点建设。目前,我市总共建设站点712个、锁车器26740个、投放自行车22145辆,基本能够满足市民借还车需求,方便市民出行。 我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兴建,财政全额投资,分期5年购买服务,专业公司建设、运营、维护,政府全程监管的运作模式,建成了技术一流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建立完善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监管制度。通过优化管理调度方案,强化现场巡视,驻厂质量检验,故障分析研究,着力解决运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设施完好率、保洁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保障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得到市民高度认可,市民满意度达92%。 交通分担率明显 提高徐州城市知名度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慢速公共交通服务。公共自行车填充了交通末端部分交通工具的真空,更好地解决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公共自行车既为市民休闲、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提供了265个再就业岗位。市民租用实行一小时之内免费,减少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实现了惠及民生。根据统计,现已为市民办卡66.7万张,市民借车总量达1.55亿人次,日最高借车15万人次,高峰期一小时借车辆达12000人次,每辆车日均使用8次左右,使用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据统计,2013年公共自行车运行1年市民借车总量为3311万人次,对我市的交通分担率达到2.5%(公交一年3亿人次占25.5%)。2014年借车总量超过4300万人次,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3%。2015年借车总量超过4458万人次,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随着办卡量的增加,预计2016年借车总量超过4500万人次,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 徐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2013年获得“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奖一等奖”;2014年被江苏省住建厅评为“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2015年通过“住建部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奖”验收,得到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认为徐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徐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的成功运作在淮海经济区乃至其他省份城市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引领作用,先后有来自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河北、辽宁、新疆等42个城市前来调研学习我市成功运营经验,对提高徐州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