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脱贫攻坚一年间”系列报道(1) 丰县:凝心聚力补短板 精准扶贫达小康 |
|
徐州日报讯(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石培明)隆冬时节,我们走进丰县。在丰县湖西老区首羡镇的乡村田野看到的满眼是嫩绿的洋葱大蒜秧苗,在顺河镇岳庄新农村感受到的是村民乔迁新居的喜悦,赵庄镇工业园内切割机火星四溅、吊车来回穿梭、挖掘机紧张施工、一个个钢构厂房拔地而起。精准扶贫一年来,记者感受到了丰县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前景、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朝气,丰县正在大力实施丰县崛起、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丰县湖西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等战略,加速迈向全面小康。 2016年全县实现3.3万低收入人口脱贫,10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目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弹指一年间,丰县通过创新精准扶贫的“三个机制”,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化零为整,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丰县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彻底打破资金零散使用成效差的困局,化零钱为整钱,集中财力精准扶贫。建立“以县为主体、省级支持配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把资金集中使用在尚未完成“新八有”建设的经济薄弱村和重点扶贫项目上,并向湖西片区六镇倾斜。同时,健全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完善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奖励政策,将农户单笔贷款额度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 2016年度,丰县湖西片区落实帮扶项目79个,总投资9734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28个,产业发展类22个,民生改善类29个。目前,79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年度投资建设任务。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更为突出。2016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水厂6座、新建水厂2座,解决2.96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疏浚村级河道288条、223公里,整治水塘422座、2633亩;提档升级农村公路72公里,改造危桥23座,完成254省道丰县北段改善工程,新建县道22.94公里,有效解决片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县农业资源开发局积极向省局多争取到2个各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有效改善片区农业生产条件。产业发展方面:争取省农委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农产品精深加工、高产高效示范推广等项目10个,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县交通局推动实施的师寨汪屯村1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目前已全面建成,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和股份量化分红,可有效对接低收入农户7500余人。 清单销号,健全工作责任体系 2016年,丰县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强化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深化县四套班子领导包挂责任制,完善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和“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强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全县有16836名帮扶责任人挂钩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充实配强基层扶贫开发工作力量。认真落实52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建立完善驻村第一书记每周重点工作清单、民生诉求待办清单、任务完成销号清单“三个清单”制度,使他们肩上有责、心里有谱、手里有招。实行严格的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点考核脱贫攻坚实效。在对于民生改善方面的工程,丰县更是一项一项地进行严格把关。 2016年,丰县完成标准校舍建设工程,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新建及改造运动场地3.8万平方米;完成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所;完成农村基本医疗提升工程,升级3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装备,完成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及改扩建17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大大改善片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另外,对于湖西片区4个关键工程项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及农产品集中加工区项目已完成30%;区域供水与农村饮水对接工程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正在组织施工;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顺河镇岳庄村、赵庄镇王庄村基本完成。 不拒微小,创新社会参与机制 丰县注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发展有本事的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探索企业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社会扶贫模式,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宣传,牢牢把准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在第三个全国“扶贫日”期间,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扶贫日”系列活动的通知》,通过走访慰问、扶贫宣传、行业扶贫等多种形式开展“扶贫日”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丰县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据统计,全县参加“扶贫日”活动人员达12561人,其中科级以上领导354人,慰问贫困群众2849户,慰问金102.83万元,慰问贫困物资折合354620元;印发宣传资料23865份,标语横幅1901条;举办现场咨询培训204场20903人;向学校捐赠图书24715册。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参与扶贫开发,凝聚起社会扶贫的强大正能量,形成全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