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个作用” 推进“两聚一高” ——徐州主城区各区“两会”上传来的发展最强音 |
瞄准“两聚一高” 领跑“三个作用” ◎王维峰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市委书记张国华对铜山在发挥“三个作用”上要走在前列的要求,争当徐州苏北决胜全面小康领军作用的排头兵,淮海经济区建设龙头作用的主力军,营造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的率先实践者。 今后五年,铜山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走在前,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提升目标定位。牢牢把握发展水平更高、群众获得感更强的核心要义,确保到2020年真正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增长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人均GDP超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产值超5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占比分别达45%、4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9%,如期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城镇化率达到58%,打造徐州南部主城区、城市商业副中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问题的整改,在推陈出新中加快铜山经济“凤凰涅槃”。以“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进入全国前三十”为主抓手,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中心地位,推动科技、制度、文化、人才等全方位创新,以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主攻方向。紧扣“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题主线,围绕徐州“五个城市、四个中心”战略,厚植铜山发展特色优势,走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开放合作、统筹协调、民生共享的发展之路,用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力,用富民成果彰显发展目的。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全力打造市“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重要支撑板块。充分发挥徐州高新区创新发展主阵地主力军主引擎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迈上中高端。持续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为突破口。紧盯市场指挥棒,发挥农业“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加快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创新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徐州高新区创新发展主阵地主力军主引擎作用,摒弃跟随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安全科技主导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建设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科技创新谷和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三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5+1”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和省、部共建“蓝火计划”,加大政产学研用金介结合力度。培育壮大“四新经济”,把发展的重心转到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上,在消长平衡中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 全面从严治党。放眼区域、放眼全国审视铜山和高新区发展,以专题化推进为手段,着眼于落实,聚焦在实的点上,确保各项措施可操作、能落地。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把严管干部与正向激励相结合。树立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提振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总之,我们要用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持续推进“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把责任真正担起来、工作真正抓起来、要求真正严起来、标准真正高起来、节奏真正快起来、成效真正好起来,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提供强大的工作动能。 (作者系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争当发挥“三个作用”的主力军、排头兵、践行者 ◎龚维芳 我们满怀豪情地踏上了“两聚一高”新征程,使命光荣,催人奋进。鼓楼区将把发挥好“三个作用”作为引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纲领,突出产业这个根本,强化创新这个核心,补齐民生这个短板,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争当领军作用的主力军,龙头作用的排头兵,先行作用的践行者,在全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展示鼓楼作为、交出鼓楼答卷。 围绕“两聚一高”主题,争当领军作用的主力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网络经济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助推器和主加速器,以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网络经济与创新融合发展,突出营造创新生态、创新引擎招引、创新平台打造,抓好IBM、甲骨文、微软创新中心、大唐电信等一批领军项目的建设运营。坚持把富民作为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全面梳理民生短板,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社会建设、道路畅通、生态环境、城市更新等重点任务,突出鼓楼教育、养老、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板块,扎实推进年度投资142亿元的60项城建重点工程和11大类63件民生实事,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鼓起钱袋子,打起乐拍子,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争当龙头作用的排头兵。全面梳理发展短板,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存量升级和增量培育,加快四新经济招商,重点打造四大特色产业板块。打造现代商贸核心区,加快中心商圈鼓楼板块、鼓楼核心商圈、淮海商圈鼓楼片区“三大商圈”建设提升,加快地铁沿线物资市场、白云地铁上盖等开发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商贸强区地位,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商贸核心区。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区,充分发挥辖区“铁公水”资源集聚优势,重点建设北三环智慧物流聚集区,推进万寨港、孟家沟港转型发展,打造公铁水多式联盟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平台,建设淮海经济区现代化水平最高、核心竞争力最优的现代物流枢纽区。打造商务金融中心区,依托徐州都市圈CBD中心地位,以苏宁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10栋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宇为载体,加快引进证券、保险、风投创投和新金融业态,加快凯越五星级酒店建设,着力打造徐州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圈现代金融街区。打造网络经济高新区,坚持“互联网+”和“+互联网”双措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聚培育 “四新经济”,抓好大唐电信天天电竞、中农联电商区域总部等25个“互联网+”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网络经济高新区。 树立实干担当导向,争当先行作用的践行者。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把“三清示范区”的创建与提振精气神的激励统筹推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绩效管理、惩戒交流和容错纠错机制,做到激励与约束并举,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工作氛围,处理好“亲”和“清”政商关系,开展“三联三化”走访帮扶活动,当好“店小二”,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打造求真务实抓发展、攻坚克难补短板、实干担当惠民生的鼓楼干部鲜明特质,锻造干事创业好队伍。 (作者系鼓楼区委书记) 打造城区经济转型升级典范 争当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 ◎方正华 当前,云龙既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更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去年7月份召开的云龙区第十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在前不久的省党代会上,省委对徐州提出了发挥“三个作用”的定位要求。云龙作为徐州的主城区,在发挥“三个作用”中必须率先突破、勇于担当。 未来五年,云龙将突出“两聚一高”主题,找准“三个作用”着力点,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走在前,更大力度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打造城区经济转型升级典范,争当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云龙。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就要聚力产业强区,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找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战略,以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对接市“333”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优化以“两大商圈”“四张名片”“六大园区”为核心的“246”服务业发展格局,更好发挥资源优势,更加凸显集聚效应,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社会转型。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就要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助推发展新活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文体设施建设。深化机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淮海食品城、汉文化景区、户部山等管理机构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努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就要坚持建管并重,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围绕老城更新改造,加快旧城旧村征迁和土地整理,充分挖潜城市用地空间。围绕新城繁荣发展,加快新城人气商气集聚。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全力实施城建重点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消除城市管理盲点,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城区。要坚持将文化提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更多融入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彰显城市特质,打造特色魅力城区。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就要聚焦富民惠民,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始终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小处做起、细节抓起,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老百姓看病、上学、养老、宜居等民生难题,努力做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多层次、立体化防控体系,织密织牢公共安全防护网,坚决预防重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构建更加安定的社会环境,让云龙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作者系云龙区委书记) 发挥“三个作用” 突出“领跑先行”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泉山 ◎赵兴友 新一年、新目标,新气象、新作为。泉山区要把既有的成绩归零,把存在的短板找准,把发展的路径明晰,把工作的措施落实,以在淮海经济区的领先定位发展指标,以在苏北地区的领先定位实力目标,以在全省范围内的领先定位责任担当,作风建设再强化,工作创新再强化,项目建设再强化。当前,要以“三个作用”大讨论、干部能力大培训、企业群众大走访、环境安全大整治、信访稳定大接访“五大活动”为2017年工作强力开局,引领全区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过硬新成果,让“三个作用”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泉山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发展上找短板,壮大三个产业,全力建设产业强区。贯彻落实“1234”经济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产业强区速度,重点发展科技服务、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三个产业,抓好园区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地块经济“四个板块”,构建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苏山货场国家一类口岸、万协磁悬浮创新产业园、中瑞技术转移中心、中信开诚特种机器人等113个重大产业项目,完善“惠企包”21项服务举措、34项扶持政策,开展“千家企业大走访”活动,促进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微企业做专做精,增强实体经济整体竞争力。 在实力上找差距,提升综合实力,全力打造“五个先行区”。以中关村创新资源为引领,以泉山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以9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建立“三个一”项目库,建设运营淮海基金大厦、淮海大数据产业园、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项目,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先行区;务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8个“互联网+政府服务”创新平台,打造深化改革创新先行区;着力实施泉润公园、卧牛山山体公园等功能性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和西部城区综合环境整治,打造优化生态环境先行区;更大力度办实事、建体系、保基本、兜底线,创新实践“返乡创业就业计划”、“学在泉山”品牌、“家庭病床”服务、“双+惠民包”等富有泉山特色的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打造构建社会建设体系先行区;全力解决历史疑难、拆除遗留、信访稳定等问题,深入推进法治、平安建设,打造创新社会治理先行区,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在担当上找问题,强化正向激励,全力铸就勤廉从政的干部队伍。大力推行“落实、协调、督查”三大体系,持续开展“六项督查”工作,有效落实“工作清单”制度,推动全区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制定干部正向激励措施办法,完善干部选任、容错免责、澄清保护“三个机制”,抓实重点经济目标、机关部门绩效、干部作风效能等考核,开展“百名勤政廉政好干部”和“十佳”社区、“十优”社区干部等评选活动,以科学健全的激励机制推动干部担当有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开展“机关作风开门评议”、城市社区“民生月谈”、涉农社区“勤廉双述”等活动,努力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先行区”。 (作者系泉山区委书记) 聚力创新走在前 聚焦富民写新篇 ◎刘广民 省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发展主题和省委李强书记对徐州更好发挥“三个作用”的殷切期盼,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有效发挥“三个作用”,全力推进“两聚一高”,按照“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的现实要求,铜山区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坚定不移聚力创新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引领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完善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线、“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使高新区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标准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徐州科技创新谷建设步伐,打造要素集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深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铜山行动纲要》,实施好年度投资80.3亿元的25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形成新的实体经济增长点。顺应新兴服务消费增长迅速、中高端消费需求旺盛的新趋势,加快打造 “333”体系,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 全力以赴狠抓改革攻坚,以更强的决心推动深化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围绕提高资源配置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经济免疫力,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有效发挥新招商体系作用,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一批主导产业强链补链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创新引领的龙头企业和地区性总部。强化叩门招商、委托式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年内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旗舰项目1-2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2个。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5家。 一心一意繁荣农村经济,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抓好张集、沿湖粮食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黄河故道沿线农业综合开发,巩固提升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年内实现设施农业占比26%。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00户,建成农村公路160公里、村内道路200公里,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建成8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年度投资4.45亿元,加大农田水利、水环境治理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力度,加快实现农村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全力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培育亿元以上镇村特色产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2万人脱贫攻坚任务,8个村达到新“八有”标准。 凝心聚力改善人居质量,以更高的站位推动城镇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积极争取和确定铜山新区发展定位,深度融入市区,重点做好城市设计,努力实现与老城区、新城区并驾齐驱,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道路。推进利国、柳新、郑集、大许、张集5个重点中心镇建设,使其成为人口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功能较全并辐射带动周边的新市镇。加快打造一批宜业宜居宜游特色小镇,推进高新区“智慧小镇”、汉王“生态颐养小镇”、房村“光伏农业小镇”建设。实施年度投资208.2亿元的75项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四路两河一湖一线”规划开发建设。 坚持不懈致力绿色发展,以更严的标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按照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坚决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发展绿色产业,筑牢绿色屏障,践行绿色生活,参与构建徐州生态建设“三廊四体系”,留住生态底色。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 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以更优的服务推动保障改善民生迈上新台阶。围绕“七个更”目标,聚焦“全面”和“全体”,突出富民优先、民生共享,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聚焦补齐短板,实施年度投资20亿元的5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作者系铜山区区长) 全力打造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 ◎罗德清 鼓楼区将突出“两聚一高”主题和发挥“三个作用”要求,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 突出稳定增长,着力增强行稳致远、持续发展新动力。始终把项目投入作为稳增长的主抓手,破解要素制约,完善推进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和功能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加强投融资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和要素制约。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以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小气候”。 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产业经济、特色发展新高地。围绕全市“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五个城市”和“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聚焦“4+2”主导产业、“5+1”新兴产业特色领域,加快产业项目招商和建设,掀起产业转型升级新高潮。高标准启动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集全区之力推动鼓楼再创业。编制完成8.5平方公里高新区核心区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全面拉开高新区建设序幕,力争2017年创成省级高新区。 突出招商引资,着力拓展内外并举、开放发展新空间。始终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位置,放大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强化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专业招商、活动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突出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街区经济和税源经济等招商重点,力争年内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善招商调度机制,分类破解项目落地难题,进一步提升招商服务水平。 突出创新驱动,着力开辟网络助推、创新发展新路径。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传统产业出新、新兴产业创新,加快动能转换。壮大创新创业主体,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众创空间建设,拓宽创业创新者的融资渠道,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加快打造创新平台,抓好“十园十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和平台的承载力、集聚力。 突出产城融合,着力构建宜业宜居、绿色发展新天地。围绕“双核两带两路四片”产业规划,像建新城一样精心打造老城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分类实施342.7万平方米棚改工程,大力推动九里山北和下淀新区开发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打造生态文旅品牌,突出鼓楼历史文化禀赋和生态特色,重点建设“一楼一庙一城,两山两河两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完善城管长效机制,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突出民生改善,着力开创共建和谐、共享发展新局面。积极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聚焦富民增收,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全面完成169个老旧小区和61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巩固基础教育强区地位,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文体设施,不断满足居民需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支持智慧社区平台运营发展,以社区大数据的运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者系鼓楼区区长) 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实现2017年发展目标 ◎周天文 2017年是云龙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经济强”上实现新发展。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双轮同转,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做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努力打造“云龙服务”品牌。全力构建服务业高地,精心提升“两大商圈”,精细打造“四张名片”,精准规划建设“六大园区”,构筑“2+4+6”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强力推进年度投资110.5亿元的51个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力。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扩大云龙商界的“朋友圈”,强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一批现代主题楼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努力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催生产业”的链式效应。 突出民生民计改善,在推动“百姓富”上力求新作为。坚持富民优先、民生共享,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让群众生活得一年更比一年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投资58.5亿元实施民生实事十大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构建医养融合的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无固定收入特困家庭精准帮扶行动,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推进健康云龙建设,深化分级诊疗改革,努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突出城市建设管理,在推动“环境美”上展现新成效。实施44项城建重点工程,着力构建生产空间集聚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区。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39条区管道路,打通城市路网“微循环”。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完善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全面推广“门前新三包”责任制,实施60余条道路街巷综合整治,着力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深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新增绿地30公顷,让群众共享“绿色福利”。 突出文明城市创建,在推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迈出新步伐。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着力打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安定包容的社会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深入创建文明城市,抓好精准创建、全民创建,抓好素质养成,展示“最美云龙人”精神风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扎实推进群防群治“守护工程”。优化一流营商环境,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开展“问诊于企”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把云龙打造成办事效率更高、服务意识更强、商务成本更低的投资热土。 (作者系云龙区区长) 全力打造“五个先行区”奋力谱写发挥“三个作用”泉山篇章 ◎李勇 去年省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在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对徐州提出了发挥“三个作用”的新定位新要求,这是省委对徐州发展的殷切期望,是我们贯彻落实“两聚一高”的努力方向。泉山区将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干在先走在前、抓关键求突破”,全力打造“五个先行区”,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升发展的新突破,奋力谱写发挥“三个作用”泉山篇章。 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先行区。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全面落实“1234”经济工作布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四新经济”项目200个以上;重点推进113个重大产业项目、55个城建重点工程,以大项目支撑大发展。突出抓好园区平台扩容提质,重点推进江苏淮海科技城规划建设,以中关村创新资源为引领,以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泉山经济开发区等8个产业园区为主阵地,以三胞广场等9个服务业集聚区、苏山货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等94个平台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科技服务、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地块经济“四个板块”,加快构建更具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稳增长与快转型互动并进、同步提升。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打造深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认真落实全市“一地一策”牵引性改革项目,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提升“惠企包”服务,积极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帮助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增效,促进房地产去库存。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坚持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确保新增科技企业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努力实现新旧动能有效衔接、加速转换。 加快功能品质完善,打造优化生态环境先行区。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实施繁荣西部城区、提升老城区、改造棚户区“三区联动”,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重点实施新淮海西路西延二期、金山东路东延等路网工程和九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庞庄采煤沉陷区治理及生态修复两个国家级项目,启动实施桃花源片区等7个棚改征迁项目,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承载能力。高标准抓好城市管理,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精心组织景观绿化工程,进一步扩大绿色空间,增进群众生态福祉。 加快富民惠民步伐,打造构建社会建设体系先行区。坚持“创新+投入”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重点实施“八项富民工程”,拓展更多富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区街物业公司建设,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探索帮扶困难群众就医就业新机制,构建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确保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加快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创新社会治理先行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法治泉山、平安泉山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攻坚解决信访问题和历史疑难、拆除遗留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效增进社会和谐。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六项督查”,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大力实施群防群治守护工程,努力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 (作者系泉山区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