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先 走在前 沛县发挥“三个作用”勾画未来五年新蓝图 |
|
||
|
||
|
||
|
||
|
||
|
||
|
◎文/徐州日报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杨林静 王辉 李辉 更加突出创新驱动 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战略,主动融入徐州“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转换,构建“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政策”区域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振兴,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县域板块中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强化“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理念,打造新能源、新型铝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坚持把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壮大“四新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大育强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 更加突出统筹协调 着力提升城乡一体水平 坚持“多规合一”、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积极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提升老城区,完善新城区,优化开发区,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任务,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城乡发展格局,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空间有序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更加突出绿色发展 着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更大力度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徐济之间最具带动力的宜居宜业福地。全面落实“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环保责任制和环保执法,确保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在省市平均水平以下,提高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以良好的生态增强发展的竞争力。 更加突出改革开放 着力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着力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抢抓国内外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的机遇,在更广的范围内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开放型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开发园区体系、开放平台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 更加突出富民导向 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构建社会建设“十二大体系”,提升教育、文化、卫计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打造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的平安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拓宽增收渠道,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努力让城乡居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扎实推进新一轮脱贫帮扶工作,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巩固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快平安沛县、法治沛县建设进程,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今后五年,是沛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强富美高”新沛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市委书记张国华到沛县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督查和工作调研时,明确要求沛县抓牢发展第一要务,聚焦全面小康建设,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让省委对徐州提出的最新定位、最新要求在沛县落地生根,在发挥“三个作用”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在后来的党风廉政建设汇报会上,张书记再次提出,沛县要在发挥“三个作用”方面作出示范、勇挑重担、多做贡献。按照这一要求,沛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以加快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徐济之间最具带动力的宜居宜业福地、微山湖畔最具幸福感的平安地、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政治新生态“三地一新”为总抓手,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力创新促转型、聚合要素增动能、聚焦富民补短板,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改革创新、城乡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各项工作,着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沛县。 2017年,不仅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翻开今年年初发布的沛县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充满着争一流的劲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外资外贸完成市下达任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一组组数字无不体现着沛县2017年干在先、走在前,争一流的信心和底气。 全力聚焦创新驱动 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突出项目主抓手,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组织实施215个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90亿元。 做优做强平台载体。加快产业集聚、物流配送等各类平台建设,完善“一区多园三中心”布局。积极推进科创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聚集的重要载体。 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 继续加大改革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抓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打造全县政务服务“一张网”,真正做到利企便民。 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沛县行动纲要》,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导向,推动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47亿元、增长15%;开票销售406亿元、增长25%。 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汉总部经济园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优先促进富民增收,突出富民优先、民生共享,着力办好投入15.2亿元的78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让老百姓的口袋尽快鼓起来。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000人。坚持精准扶贫、精细脱贫,增加村集体收入。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保障救助力度,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深化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弘扬好人文化,打造“好人沛县”特色品牌,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沛县、法治沛县建设,确保群众安全感、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率居于全市前列。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扎实推进城乡建设 进一步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多规合一”,着力实施好七大类100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新建省道427改扩建、省道253东环段改扩建、沛公路西延等工程。投放城区公共自行车800辆,加快实施李园、龙王庄、三里河等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房屋征收面积150万平方米,并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进程。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围绕“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沛县将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功能,积极创建省级优秀管理城市,完成幸福家园小区创建任务。 打造新型特色镇村。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城镇发展,着力培育敬安小城市,集中打造龙固、张庄、魏庙、安国4个中心镇。聚焦特色产业,示范推动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交通通信等工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启动建设河口第二地表水厂,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以更实举措推动绿色增长。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全面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坚决打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守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和闲置土地处置到位率。 以更高标准打造生态绿城。全力实施园林景观“靓化彩化”工程,为城市增添色彩,营造更多绿色空间。加快推进“一湖二园四河十路”绿化工程。规范运行垃圾收运、焚烧发电、镇级污水处理,着力开展村庄环境改善行动,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以更大力度推进环境整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环境治理,大力实施“碧水绕城”工程,加大微山湖千岛湿地、安国湿地建设保护力度,着力构建大沙河、徐沛快速通道、江淮大走廊沛县段生态廊道,打造“一城好水、两汉源头”城市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