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时父亲突然离世,15岁时遇车祸差点成植物人
■在母亲的坚持下,他重新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并读完大专
■在社区帮助下,他终于能自食其力,找回人生方向重拾生活信心
24岁小伙李研琛的悲喜人生
□晨报记者 芦青 13岁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15岁时遭遇严重车祸,颅骨被拿掉一部分,右手无法拿东西。李研琛小小年纪却命运多舛,但他没有被接二连三的厄运击败,而是在母亲的鼓励与陪伴下勇敢前行,令人欣慰的是,他不仅坚持完成了学业,还在社区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少年遭遇车祸几乎成了植物人 泉山区和平街道民健社区民健东园南门值班室里,有一个穿着蓝色冲锋衣的小伙子,忙着给人们打印复印材料。奇怪的是,不论有多少东西等着复印,他总是慢慢地进行着,而且只用左手。 小伙子名叫李研琛,24岁,是民健东园小区居民。记者注意到,李研琛右手残疾,头部有大片凹陷。闲暇之余,李研琛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李研琛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工作挣钱养家,他只负责读书考一个好成绩。然而这一切幸福美好在他13岁那年彻底改变了。 那一年,父亲因急病突然离世,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15岁那年的8月2日,他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因为再过一天他就要提前开学升入初三了,但是一场车祸将李研琛送进了医院。当时他的左侧颅骨粉碎,右手被轧断,身上还有多处伤口。由于失血过多,头部损伤严重,医院已经让家人做好最坏的准备,不仅费用巨大,很有可能钱花了人最后也抢救不过来,即使万幸抢救过来也可能是植物人。 李研琛的母亲知道医院是好意,是在委婉地告诉她可以考虑放弃。但是李研琛的母亲、爷爷、姑姑、叔叔都决定不论花多少钱,只要孩子还有一口气,都要做最大的努力。连续抢救了一个月,李研琛才醒过来,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醒来后的李研琛不会说话,四肢不能动弹,就像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婴儿,一切都要靠别人,包括穿衣吃饭。 一年后重新学会说话学会走路 几个月后,李研琛出院了,母亲张辉为了帮助儿子学说话,下班后一进家就说个不停。说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张嘴说话,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一个简单的句子,母亲会重复一个晚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直到李研琛学会。那时的张辉经常因为总要不停地说,嘴里总是起泡,嗓子总是干哑。 比起学说话,学走路稍微要简单点,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李研琛就可以下床行走了。为了能更好地在家照顾儿子,张辉决定辞职,但是迫于儿子后期治疗还需要很多费用,她又不得不继续出去打工,保证让儿子有钱吃饭有钱看病。于是她将母亲从农村接来,从此一家三口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年迈的外婆分担了照顾李研琛的重担。 今年73岁的外婆说,她没有文化,不知道什么是康复,也不知道怎么康复,但是她能保证让孩子按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样女儿在外面打工也能放心了。 “以前是个健全人,突然变成了残疾人,心里接受不了。”时隔9年,说起那场灾难,李研琛眼里仍泛起泪光。“灾难发生前我正处于叛逆期,谁的话都不听,有时候还和妈妈对着来,经历那次变故后,我开始感激妈妈,学会了感恩。”李研琛说,虽然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但是他一直都在庆幸,幸好自己还活着,幸好妈妈没有放弃他。 差不多一年后,李研琛不仅可以缓慢行走,还可以简单地对话了。
重返校园发奋苦读求职屡受挫 “说实话,我之前并不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成绩也就是中等。”李研琛说,出了事故后,他才发现能够在学校里读书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刚会说话走路,他就要求重返校园。 再次回到学校后,他感觉仿佛获得了重生,开始拼命地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他也十分照顾。但是由于身体原因落下太多课程,最后只上了一所中专院校,学习计算机专业。 由于右手不能拿东西,他写字用左手,拿鼠标用左手,一切都用左手来完成。经过多年的学习,李研琛又考取了大专,依旧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认为自己虽然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还有欠缺,于是又进一步学习实践。 从15岁出车祸,到22岁时学有所成,这些年他受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说,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如果不比别人多付出,怎么和健全人竞争? 原本以为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具备后就可以找到工作了,事实证明他想得太简单了。在他找工作前,母亲曾对他说:“你找工作会遇到障碍,如果找不到工作,就先回来。”但是李研琛并不这么认为,他自信满满地告诉母亲让他等着自己的好消息,于是就和十几个同学到上海求职。“每次人家和我交流后,就说让我回去等消息,我应聘了十几个公司,为了等回复我在上海住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接到录用通知。” 李研琛这才明白“回去等消息”是一种婉拒。和记者交流时,记者能感觉到李研琛的语速比较慢,他说,沟通能力和右手残疾是他找不到工作的最大原因。记者从其母亲口中了解到,李研琛脑神经系统受损,现在恢复得已经很好了,不过仍需要服药。 找不到人生方向 让他惶恐不安 李研琛回到徐州后多次求职也没有音讯,不得不到熟人开的公司帮忙送货。“我多年来学的电脑知识用不到,我还是想做一个与电脑相关的工作。”李研琛主动离开了。 辞职后的李研琛一直待在家里,变得沉默寡言。母亲张辉说,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不说话也不做其他事,好像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整个人都封闭了起来。 曾经自信满满一路坚强前行的李研琛感到莫名的恐慌。比起那场灾难,屡屡被拒绝、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或许更让他惶恐不安。 “什么工作能用到电脑知识,而且他又有能力操作?”看着日渐消沉的儿子,母亲张辉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无意中发现,现在很多老师都把试卷用电子版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回家自己打印,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打印机,而且这个业务与电脑操作也有联系,所以我就想如果儿子能开个打印店,或许能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 张辉说,去调查落实时,才知道这并不容易。门店租金每月就得一两千元,打印机一台要好几千元,纸和墨也不便宜,开个店要投入好几万,而且小本生意也不能确保盈利。 几万块钱对于张辉一家而言是个天文数字。车祸肇事方死亡,而且其家里无房无存款,李研琛几乎没有获得经济赔偿。当年的20万元的治疗费已经让家里负债累累,至今还有几万元没还清。如今张辉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要负责一家三代的吃穿和医疗费。 社区助他开店后 重拾生活信心 看到儿子多年来拖着残疾的身体学的知识却没有用武之地,心急如焚的张辉决定去社区咨询咨询哪里有便宜的门面。今年3月初,当张辉把自己和儿子的想法告诉社区后,民健社区党委书记李桂云十分重视,经过社区各部门协商,决定拿出母子二人所居住的民健东园南门传达室的一半给李研琛当门面,免费使用,电费也不用交,社会各界还给李研琛捐款买了一台复印打印机。 昨日记者见到了李桂云书记,李书记表示:“这孩子太可怜了,母亲很伟大,我们能做到的事就要尽力做好,不能做到的也要想办法解决,只为了让孩子对生活更有信心,不能枉费了身残志坚的孩子那么多年的坚强苦读。” 3月18日,研琛爱心复印社正式开业。从那天起,李研琛每天早上7点就来到店里,晚上什么时候干完活什么时候回家。“复印一毛钱,持残疾证只要五分钱”,看到这个标价记者有些吃惊。李研琛说之所以定这个价格,是因为要回报社会对他们一家的帮助。 由于小店刚开业,一天下来,营业额平均也就是二三十块钱。“再去掉纸墨钱,剩下的更少。”李研琛说,这份工作不在于挣多少钱,而是生活有了盼头,只要努力,总有一天可以靠自己养活外婆和妈妈。 来源:都市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