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将成一生最难忘记忆 ——徐州小伙段培法南极气象科学考察记(五) |
|
◎徐州日报记者 吴悠 12000公里的征途、522个日夜坚守,4月11日,中国第32次、33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段培法,圆满完成科考任务,顺利返回徐州,虽然在南极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乐趣也很多,憨态可掬的企鹅、带宝宝的威德尔海豹、绚丽的极光、形态各异的冰山……这些都会让段培法和考察队员们兴奋、快乐。 绚丽的极光让人心醉 段培法说,在南极最难熬的就是极夜。从5月中旬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在这里已不存在,中午11点,天才蒙蒙发亮;下午两点,已经完全黑暗了下来,就像从早晨直接进入了黄昏,直至最后的完全黑夜,这就是南极中山站的极夜。 长时间晒不到太阳,使南极科考队员维生素不够,钙流失严重,只能靠药品和保健品维持,但在极夜欣赏绝美的南极极光却成为科考队员们的一大乐趣。 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段培法向记者介绍道,极光是发生在地球高磁纬地区的一种大规模放电现象,由于中山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天穿越两次极光带,是世界上进行极光观测的最佳场所之一。 “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段培法说,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神秘诡异的极光和满天繁星把夜空装扮成一个万花筒,美得让人心醉,“当时,我就被这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深深吸引和震撼住了”。 段培法告诉记者,虽然“极夜”扰乱了科考队员们的生理时钟,但大家能够欣赏到多彩多姿、绚丽无比的南极星空与极光,并经过自我调整,克服了一切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迎来中山站美丽的日出和光明。 和呆萌的企鹅海豹做邻居 提起南极可爱、呆萌的动物,段培法很是兴奋,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看到企鹅是在“雪龙”号破冰船靠近南极大陆的时候,企鹅们在浮冰上面嬉戏,尽管距离很远,但还是令队员们特别兴奋,他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 “在中山站可以看到两种企鹅,一种叫阿德雷企鹅,一种是帝企鹅”,段培法说,其中阿德雷企鹅比较常见,个头比较小,有些就在中山站附近生活,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排着队从科考队员身旁走过,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特别可爱,而帝企鹅比较少见,在中山站待上一年也只能见两三次。 段培法告诉记者,南极环境保护要求极严,在南极不允许留下一点垃圾,而且有规定不能离动物太近,不能干扰动物正常生活,所以即使企鹅从身边走过,也只能看,不能上前抚摸。 除了企鹅之外,第32次中山越冬队还幸运地见到了海豹生小宝宝。段培法回忆,大概是在2015年的9、10月份,南极大陆边缘的固定冰面上有条冰缝,科考队员们偶然看到有一只海豹从冰缝中爬出来,“我们先是看到一只,然后看到几十只出现在中山站附近,其中有一只海豹还大着肚子,肯定是怀孕了”。 于是,段培法和科考队员们隔一段时间就会远距离地观察海豹。“等我们过几天再看的时候,那只海豹已经带着小宝宝了,海豹宝宝显得格外肥胖可爱,我们几乎是看着它一点一点地长大,长得特别快,一个多月后就可以下水了,当时我们都觉得特别开心”。 投入徐州气象探测事业 2017年4月11日,来自徐州市气象局的29岁小伙段培法,克服生理、心理和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在南极中山站圆满完成了大气化学观测、温室气体样品采集、地面气象观测等南极气象考察任务,乘坐“雪龙船”回到了中国,回到了徐州。 5月17日,记者再一次联系到了段培法,他告诉记者,回到徐州的近一个月的时间,先是在家休息几天,好好地陪陪父母和家人,给他们看一些自己在南极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讲述在南极的科考故事,同时也品尝了一些徐州菜,好好地回味了家乡的味道。 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目前段培法已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投入到了徐州气象探测的工作中,把从南极学到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与同事们进行了交流,并把“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上。 回想起这段考察生活,段培法有着太多难忘的记忆,这一年多他遇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段培法感叹道,“能有机会到南极参与这项事业,将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不仅开阔了视野,更磨砺了我的人生。” 记者手记 从2017年4月27日开始,近一个月,五篇报道,完整记录了中国第32次、33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段培法,这位徐州小伙的南极科考之旅。其间,通过与段培法的不断交流,听他讲述在南极期间的所见、所闻,并一一记录,自己仿佛也去南极走了一遭,感受到了在这冰雪世界里的酸甜苦辣。 但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是段培法以及我国其他南极考察队员在这片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土地上,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共同铸成的“南极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中国人在南极的脚步才会越走越坚定、自信而无悔,南极上空的五星红旗才飘扬得那样鲜艳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