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创新新动能引领徐州转型振兴

 

2017深圳文博会徐州馆。
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
 

 

创新

◎文/徐州日报记者 邬政

图/本报记者 徐剑 孙井贤

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依托现实、推动变革,是徐州发展和百姓富裕的核心动能。在实现“两聚一高”的新征程上,我市干部群众心往创新上想、劲往创新上使,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不断上演精彩的发展传奇。

思想创新 凝聚徐州发展的精气神

思想理论创新是“脑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

省委书记李强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徐州更好发挥“三个作用”的定位要求,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三个作用”,凝聚全市智慧力量,动员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大讨论活动,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深入发动,一把手垂范在先,亲自抓、负总责,树立标杆,以上率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各自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用新定位校正新目标,以新要求调高新标准,全市上上下下、各条战线全面沸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的背后是不懈创新和聚力开放等发展理念的内化。这次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风暴”引领了思想理论创新的风潮,对于破解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营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制度创新 打造一流创新环境

制度创新属“原动力”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能够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也是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摊开“十三五”期间我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美好蓝图令人振奋——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示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以创新驱动引领全面振兴,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创建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双向开放改革试验区,形成较为完备的开发园区体系、开放平台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开放高地,成为双向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城市。

为了打造一流的创新环境,真正让徐州成为追梦者卸下行囊的地方,我市还将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配置产业、企业、平台、人才、金融、政策等要素,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形成最具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一系列彰显徐州发展特色优势,牵引全局的载体平台的建设规划和制度机制的创新,让我们这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创新 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源

科技创新属“主动力”创新,是全面创新的重中之重。

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中关村”在我们徐州布点。徐州是中关村实施“走出去”发展在全国布点的第三处地方。每周二,位于泉山区的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都要进行一次路演,为各类项目搭建人才交流的平台。“我们看重这里十多所高校的20万人才资源,看重当地政府创新发展的魄力,看重苏北老工业城市转型的巨大潜力。”中心负责人姚建林说。中关村在泉山区建立创新中心,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目前已招引落户企业186家,甲骨文、华为等全球500强企业和东软、神州数码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纷纷入驻。

市委书记张国华要求,徐州要聚焦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校地合作,推进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转型汇聚新动能。坚持把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聚力创新”的主抓手,着力构建“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以创新驱动引领全面振兴,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全力推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力。

擘画出的宏伟蓝图需要落地开花。走进徐州工业园区,扑面而来的是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新兴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园……硕果累累的科技创新项目正在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活力迸发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支撑我市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源。

文化创新 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勃发生机

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保障我市永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实施“文化传承世纪”工程,100多个文化重点项目破茧而出,把文明碎片拼成了一幅幅珍贵的“城市文化图”;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徐州好人园”,用“美德柱”、“善举墙”、“凡人像”和爱心主题雕塑展现好人品德,树立好人榜样;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出版印刷、演艺娱乐、文化信息、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项目,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其谱认为:“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淹没在‘水泥森林’之中,就等于割裂了历史。我们发展文化,重要的是强化文化创意,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勃发生机。”

“诚信徐州”建设、“书香徐州”建设、“文化+”计划、“舞动汉风”工程……市委市政府在统筹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方面举措不断,通过不同类型的主题实践活动、文化惠民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通过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文博展区建设,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领域的创业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激发文化改革创新驱动力,推动徐州文化“走出去”,讲好徐州故事,传播好徐州声音,不断扩大徐州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今天的徐州,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着力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探索出一条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发展、支撑发展的振兴新路,唱响一曲洋溢着时代精神、区域特色的当代大风歌。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5-22/39429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创新  发展  文化  徐州  建设  产业  城市  我市
中心  推动  全面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