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看!借助一带一路济宁正在加快走出

 

看!借助一带一路济宁正在加快走出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08.19万人。
▲辰欣药业是国内综合性化学药品生产企业,济宁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型技术纺织企业。
▲济宁城市展示馆是一座全方位展示济宁形象、科学教育、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馆。
▲书香曲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项目。

 

8月23日至24日,“2017,大淮海一起赢——淮海经济区全媒体观察特别行动”采访团走进山东济宁。我们进企业、下矿区、寻文化、访古迹,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济宁正在借助“一带一路”,加快向海外输出技术、资本、品牌、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领域越来越宽,成果越来越大。

学习借鉴济宁加快“走出去”的经验做法,是我们此行的一大收获。我们选择了如意集团、兖矿集团和尼山书屋三个典型,分别介绍他们技术“走出去”、资本“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如意集团以一技之长进世界百强

在当今国际纺织领域里,高端纺织技术一直由国外掌握。而“如意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状,将原来分别由意大利、英国等创造的毛纺180公支、棉纺300英支的世界纪录,提高到现在的毛纺500公支和棉纺500英支,双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目前,如意集团依托这一技术,正在纺织强国意大利、法国、日本找“洋打工”,让他们给中国企业做贴牌生产,利用自己独有的高档面料和品牌,直接打入国际高端纺织市场。

一提起山东如意集团,人们很难把如意和奢侈品画上等号。事实上,如意集团并购的国外2个奢侈品集团旗下品牌2016年的营业总额92.35亿元,2016年如意集团用13亿欧元控股84%的法国SMCP时尚集团,是目前中国时尚领域金额最大的并购交易。

如今,如意集团在全球11个国家拥有20多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旗下拥有国内A股山东如意和日本东京主板株式会社瑞纳两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国内拥有13个高端制造工业园,国外拥有13个品牌服装制造企业,拥有多个国际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在意大利、英国、日本、韩国四大时尚中心建立了如意的创意设计中心和时尚研发中心。

近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发布的“2017全球奢侈品百强”,如意控股的法国SMCP(Sandro、maje)、日本主板上市公司Renown Incorporated分别排名百强51和58位,2016年如意控股2家企业合并营业额13.4亿美元(92.35亿人民币),如意集团也是中国唯一通过控股进入服饰类奢侈品百强的公司。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 打造“世界”如意

——对话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

作为首批沿“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的先行者,如意集团自2013年开始就超前决策、抢抓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加速布局,利用广阔新空间,在宁夏、新疆、巴基斯坦等政策密集和低成本地区新建智能制造项目。如意集团始终围绕着“一个坚持,四个走出去”战略,针对原料价格波动和供应紧缺的行情,加快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优质羊毛和棉花等原料基地的收购,将产业链向前端延伸,增强了原料资源掌控能力和价格话语权,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持续的、稳定的原料保障。

2010年如意集团主动出击,并购了日本瑞纳集团。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而且被收购对象是曾长期占据日本服装界第一把交椅的品牌公司。

如意选择适宜的时机,以低成本实现与瑞纳的合作,符合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政策,是当前“转变企业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收购瑞纳,如意集团拥有了国际一流的服装品牌运营团队和知名服装品牌群,为高端“如意纺”产品找到了稳定的客户资源。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如意集团时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总书记的指示给“如意人”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2016年,“如意”一举拿下中国工业界的三项最高荣誉,分别是:中国工业大奖、中国工业设计奖金奖、中国工业设计中心,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唯一同时囊括这三项大奖的企业。

兖矿集团

到南美掘金,到澳洲并购煤矿

总部位于济宁邹城市的兖州煤业是由兖矿集团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1998年分别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上市。兖煤澳洲于2004年入驻,目前为澳洲最大独立煤炭上市公司。2016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实现煤炭产量1.14亿吨,营业收入1300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35.59%、35.93%,位列国内煤炭行业50强第6位。

9月1日,兖矿集团旗下境外公司——兖煤澳洲公司发布公告,完成了对力拓下属联合煤炭实业有限公司的收购。至此,历时近两年的兖州煤业“大圣项目”终于修成正果。交割完成后,兖煤澳洲控制和管理的煤炭资源规模和产能得到大幅提升,符合JORC标准资源量达到79.24亿吨,储量21.08亿吨,原煤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8000万吨以上,正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专营煤炭生产商。

兖矿集团海外并购历史超过十年,并购运作集中在澳洲,此前并购的莫拉本煤矿设计产能就超过3000万吨,是澳大利亚最大露天煤矿。此次收购过程中,兖煤澳洲和几家国际矿业巨头斗智斗勇,国资公司在国际并购中不再胆怯,尝试进行“花样游泳”。这场堪称样本的跨国收购案告诉国内企业,既然走出了国门,就要敢于与狼共舞。

2月12日,工商银行与兖矿签署协议,向其提供46亿美元信贷支持兖矿国际化。2月21日,兖矿又与委内瑞拉签署合作开发委内瑞拉金矿的协议。“路线图”的签署,标志着委内瑞拉黄金项目开发又向前实质性地推进了一步。

至此,兖矿拉美战略新区规划日渐清晰:一是以黄金矿为主导有色金属开发;二是以燃料油、矿石、木材等大宗货物为主的国际贸易;三是地质风险勘探;四是铁路建设以及房建项目。

8月7日上午,兖矿集团厄瓜多尔分公司举办在厄矿权揭牌仪式。经与厄瓜多尔国家矿业公司商定,兖矿集团获得厄玻利瓦尔省多个有色金属矿产区块。初期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化探、地质填图和资源分析等内容,并向厄瓜多尔转让自有知识产权的地质勘探专业软件。

煤企全产业链“走出去”是发展趋势

——对话兖矿集团总经理李伟

占有多少资源,决定了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兖州煤业本部资源日渐式微,不能支撑企业发展壮大,走出去是唯一选择。煤炭行业10年“黄金期”过后迅速跌入“铁锈期”,煤炭价格和销量双降,兖矿和国内众多煤炭企业一样,也陷入了几近四面楚歌的境地。在煤炭行业黄金10年里,兖矿频频“出海”扩张规模。

“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成为企业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钱从哪里来?兖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实体助力金融”的总基调,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逐步实现“资金、资产、资本(股权)”三态转化的资本运营循环。人往何处去?兖矿适应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要求,坚持大部制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以双向选择为主、组织调剂为辅,确保每一名职工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2013年以来,兖州煤业探索实践以产促融、以融助产的战略路径。一是转型金融。2014年以来,陆续收购了齐鲁银行2.46亿股的股份、收购兖矿集团100%持股的上海中期期货公司33%的股权,以15亿增资中垠融资租赁。二是做优实体。陕西未来煤制油项目产出欧V标准的优质油品。“十三五”末,将成为西部以煤为原料的燃料、石化产品、合成材料生产基地及炼油电化一体的大型联合生产企业。兖煤澳洲的超洁净技术项目也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在煤基产业链上,兖州煤业2016年在机电装备制造、物流贸易、煤化工和金融投资四大领域均有不俗表现。金融投资方面,形成深圳、上海、北京、青岛“四位一体”现代服务业布局,业务运作趋向成熟,金融投资规模达到243亿元,实现投资创效突破5.4亿元。

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

——对话济宁市发改委主任贺永红

为满足济宁当地企业“走出去”需求,近年来,济宁市通过采取PPP模式加强公私合营、股权投资、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韩和中澳自贸协定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有关省市和国家在纺织、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济宁积极利用财政专项扶持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工具,支持如意科技、山推工程机械、华勤集团、兖矿电铝、太阳纸业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或投资企业,帮助企业组建境外营销网络,增强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中行济宁分行利用该行海外业务优势,加快产品创新运用;税务局对“走出去”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

同时,济宁市政府相关部门还大力支持兖矿集团、太阳纸业、正亚建工等企业推进储备项目,成功开展境外资源开发。目前,济宁企业在境外已控制20亿吨煤矿、10万公顷林地和3000万吨铁矿的资源储备,正向打造济宁海外资源基地的目标迈进。面对国内资源瓶颈、国际贸易摩擦等一系列挑战,积极引导太阳纸业、如意科技、森林木业等企业将优势产能向境外转移,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尼山书屋

让孔子文化走向世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悠远的古琴声中,头戴长冠、身穿灰白两色长袍的孔子缓缓走向舞台中央,在篆刻着其经典语录的巨大“竹简”前翩然起舞,时而旋转,时而垂首,时而跳跃,宽大的衣袂随着他的动作上下翻飞。

在全世界已演出逾百场的舞剧《孔子》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也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孔子》用舞剧的形式讲中国的故事,是一次非常好的中美文化交流。《孔子》在纽约观众中的火爆,也反映中国优秀文化和文艺作品的吸引力。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林昌看来,儒家文化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的主流和发祥地在山东曲阜。因此,孔子文化走向世界,也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产业是孔子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诞生于孔子故居的尼山书屋就是孔子文化走出去典型的产业尝试,尤其是其体验式的传输方式,避免了像讲座等单纯的灌输方式,让受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尼山书屋“走出去”工程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自2013 年至今,已有22 家尼山书屋在13 个国家落地,1 万多册图书通过尼山书屋“走出去”。走进尼山书屋,一改过去中国人把中文书翻译为外文书的模式,让外国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融入外国人的阅读视角和语言习惯。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在古时是一种诚信的凭证,虽然现在已不常用,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一直在延续,曲阜市首家印阁孔府印阁制造的印章已经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孔府印阁成为全国较大的印石批发集散地和书画专用印泥产地,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打好“孔子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对话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中国近代以来,国人曾经疏远了儒家经典,孔子文化也被一度漠视。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我们自己都不接受的文化,如何对外宣传?我们本身都不理解的文化,如何讲给别人听?”不过,这种境况正逐渐被打破。

2009年,孔子研究院举办了第一期“春秋讲坛”,当时的举办地是孔子研究院内一个只能容纳50人的学术报告厅,听众是院内的教职工。“当时还有很多空位没人坐。”杨朝明回忆说。时隔8年,“春秋讲坛”的听众越来越多,只好搬到能容纳400人的国际会议厅,很多社会上的人都是慕名而来。自2007年发起并举办国际会议以来,世界儒学大会至今已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子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七届八次,今年将迎来第八届。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提出在曲阜建设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使国外学生看了“三孔”之后,再到孔子研究院进行深加工、再提升,体验中华文化,发挥曲阜文化的优势。目前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逐步对外开放。体验基地将是济宁未来发展的四大平台之一。

用“孔子文化”讲好济宁故事

——对话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昌文

如何进一步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使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生机,是济宁市一直在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济宁市通过办好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精心组织“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这是济宁市进一步扩大孔子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走出去”格局的重要抓手。

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是济宁市文化工作的重点。从2012年起,济宁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今年围绕打好“孔子牌”,继续系统挖掘梳理孔子文化资源,增强济宁孔子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9月,济宁又将迎来万众瞩目的文化盛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日前,济宁市印发了《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总体方案及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确定今年文化节的主题为“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举办文化节,搭建好孔子文化“走出去”的桥梁,让开放的济宁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记者手记

加快培育“走出去”的四种力量

无论是如意集团、兖矿集团,还是尼山书屋,他们都有一个“传统”的标签——如意集团曾经是一个“传统”的毛纺厂,兖矿集团曾经是一个“传统”的能源企业,尼山书屋是一个以传承“传统”为己任的文化企业。他们“走出去”的经验表明,“传统”一经与资本、品牌、科技等相结合,便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放异彩。

济宁的经验表明,越是面临下行压力,越要在更广阔范围寻找出路,汲取能量。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将有助于塑造企业和行业的竞争新优势。济宁的经验也告诉我们:

走出去,需要雄厚实力。从最初的产品、人员输出,到最后的品牌、文化输出,“走出去”不仅是单向的境外投资或产能转移,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全球布局,是行业资源的全球整合,是知名品牌的全球扩张。

走出去,需要巨大魄力。处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不能因为瞻前顾后而错失机遇、浪费难得的时间窗口。这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既要有宽广的视野,又要有决胜万里之外的魄力。机遇总是与风险相伴,把机遇最大化、将风险最小化,在国际上打响打好“徐州牌”。

走出去,需要文化魅力。如果产业扩张、资本扩张彰显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硬实力的话,那么文化、思想的传播,则是软实力的扩张。文化,具有成风化人、潜移默化、春雨润物的独特作用。延续两千多年的孔子文化与汉文化一样,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力。我们要以世界的眼光、迎时的方式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使之在更广泛的范围、更深刻的层次,影响更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

走出去,需要多方合力。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走出去,单纯靠某一个人、某一个企业、某一个项目,都是难以迈出第一步的。政府力量、科技力量、市场力量、文化力量……当各种力量经由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起来,便会汇成巨大的合力。这力量将支撑一个地区的企业、项目、文化行稳致远,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济宁与徐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也都是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让更多的徐州企业“走出去”,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论证的命题,而是我市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必然选择。从济宁“走出去”的历程看,我市企业、产品、品牌和文化等,借助“一带一路”实施海外扩张,也同样具有广阔的空间。

领队:刘明 统筹:何桂香

文字: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黄启源 影像: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 孙井贤 王耀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9-15/40597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