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驱动引擎 牵引产业转型升级 |
◎梁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产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确立了科技创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江苏作为经济发展大省和制造业发达地区,提出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进一步确立了“聚力创新”的鲜明导向。近期,国家对徐州提出了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省委将徐州作为全省“1+3”区域功能战略布局的重点功能板块,在我市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科技部门而言,要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创新驱动力和产业集聚力的最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 优化布局,培育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聚力创新的有力支撑。要统筹推进“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构建区域性产业研发集聚中心、创新产业孵化集聚中心、产业化发展集聚中心和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实现创新创业实力、要素集聚程度、产业发展水平、开放创新能力“四个明显提升”,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我市成为淮海经济区重大科技成果的策源地,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聚集区,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强磁场。 分类推进,明确新旧两大产业发展蓝图。推进产业创新,既要全力抓好高新产业培育,又要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一方面,做好增量带动,培育“四新经济”。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建成以生物医药、ICT、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逐步构建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3+3”高新产业发展格局,实现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力争到2020年,高端产业优势更加凸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7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超过45%。另一方面,做好存量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煤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个规模超千亿元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产业研究、项目引导、协同创新和投资拉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700家以上,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超百亿企业15家以上,形成集约集聚、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板块发展新格局。 建设“一院一城一谷一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承载力。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建设“一院一城一谷一区”,从平台建设、财税扶持、租金补贴、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建设用地、科技金融、招商引资等方面推进核心区发展,实现四大优质载体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到2020年,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江苏淮海科技城成为区域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双创载体集聚区,徐州科技创新谷形成高端资源、先进技术和优质平台的集聚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成为产学研一体、学城融合、智慧生态的综合型科教创新基地。 完善工作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完善“两层三级”政策体系,重点研究制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中国矿业大学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试点方案”、“市2亿元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科技支持政策;建立科技创新重大工作市厅会商制度,健全市、县(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科技政策精准落地。完善产业提升体系,实施重大产业升级专项和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加快构建四个层级的科技型企业创新梯队;研究促进高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重点推动徐州高新区提质扩量、进位争先,确保邳州、新沂省级高新区通过验收并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力争2017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8%。完善双创平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载体,积极打造集研发设计、融资担保、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力争2017年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10家,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0%以上。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推动工程机械、生物医药、ICT等产业建设创新联盟,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跟踪创新徐州·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成果,推动更多的合作项目在徐州落地;开展“小分队”专题产学研对接,支持徐工、协鑫、精创电气等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集群。力争2017年校企联盟总数达1600家。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探索政府、银行、投资、担保、租赁“五位一体”科技金融长效机制;举办“发现徐州·科技金融推介会”,加快建设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淮海基金大厦”,打造银企对接平台。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智慧工场创新基金等,探索开展“徐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力争2017年创投资金规模达2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完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全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向知识产权密集型园区转变;开展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力争2017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件。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科技管理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互联网+技术交易”的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平台;持续优化人才环境,进一步拓展“彭城英才”、大院大所对接会、科技招商会等招才引智平台,培育一批高层次创业团队和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作者系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徐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