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徐州日报首次刊文《以国际视野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布局公立医院转型发展之路,徐医附院——百年名院的“健康梦”》,专题报道徐医附院转型发展,如在医疗界平静的水面抛起一块重石,激起千层浪。截至9月底,不少知名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现在距徐医附院6月份提出转型发展战略以来已200多天,这个被业内称为“刀尖向内、自我革命”的城市大型公立转型发展的先行者,踏出了怎样的征途,记者循着前行的足迹,再次专访徐医附院总舵手——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医附院党委书记、代理院长王人颢教授。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微 通讯员 王以坤
紧扣时代 解放思想 凝结出城市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
凝结出城市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
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引领下,王人颢感受良深:“医学的真谛是维护人民健康,我们要牢记医学使命,回归初心,追逐梦想,用实际行动推动大型公立医院转型与发展,这样才能使总书记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地开花。”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省委相关领导来徐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为淮海经济区医学中心建设的主力军,徐医附院在解放思想和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对标找差,自我革新,奋勇向前,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医院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照北上广和省内等标杆医院,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面对追兵,感觉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紧迫感和压力更大了。那么,作为百年老院如何在淮海经济区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王人颢说。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总开关。当前,徐医附院适时提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即“1234”发展战略——1.围绕一个中心: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2.实施两大战略:人才学科战略、文化铸院战略;3.狠抓三项工程: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程;4.实现四个回归:回归初心、回归本职、回归传统、回归梦想。
“医院发展集中在一个目标和一个目的。即未来建设发展的所有目标,都集中在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建设上来,未来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守护人民健康。”王人颢的话掷地有声。
放眼国际 服务淮海 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
从徐州最早的西医诊所——“福音诊所”,到领航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大型三甲医院,两个甲子的轮回间,徐医附院收获了厚厚一摞亮光闪闪的成绩单。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1.42亿人口。在今年3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上,徐医附院在全国顶级医院100强中位列第65位,比去年前进10位;在地级城市医院100强中高居第2位,此前连续3年蝉联第4位……
过去的“高速度”发展,让徐医附院在规模上跻身特大型医院行列,曾经一度医院规模位居全国第4位。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从单纯的能看得上病到对医院的效率、服务、环境、质量有着综合要求的转变,“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公立医院已由以前靠规模取胜、追求量的变化,向内涵式转型发展,这个转型的立足点在哪里?”王人颢对此有着深深的思考。
“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徐州市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全省看徐州、站在云端看徐州、站在世界看徐州”,王人颢说:“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就要求徐州要加快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医学中心,以满足徐州和周边地区人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当前,徐医附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徐州讲话精神要求,按照‘1234’发展战略,结合医院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运用国际视野不断寻求突破,通过国际化的推进,力求在国家区域医疗布局方面作出徐医附院应有的贡献,带动本区域医疗、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新突破,徐医附院定下未来发展总目标:将坚持高点站位,紧跟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和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对外上联国内顶尖标杆医院及海外培训基地,将一流医疗技术“引进来”,下联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将徐医附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以推进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守护淮海经济区百姓健康。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人才学科与文化铸院“两大战略”齐头并进
人才对医院的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未来医院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王人颢说,徐医附院也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按照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提出的“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医学中心”这一目标,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学科战略。
9月27日,徐医附院和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徐医附院国际合作交流专项基金会,借助其国际化合作平台,推动医院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人才交流等活动。
“以后我们将会和国际一流医学院所开展更加紧密的互动,我们引培并举,有计划地培养本土人才,引进高精尖人才,通过吸引一批学科急需的、掌握关键技术的带头人,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学中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此推进人才学科的战略落实,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王人颢书记坚定地说。
10月份以来徐医附院已经两次和国际顶尖医学院所开展互动,成功举办“哈佛医学院合作中国行——徐医附院站”巡讲活动。邀请美国哈佛医学院全球项目发展部总监威尔先生来院访问交流。11月14日,好消息再次传来,继王学浩院士工作站、董家鸿院士工作站之后,付小兵院士工作站成功落户徐医附院。
除了人才学科战略,徐医附院还在发展文化铸院战略上齐头并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提出文化铸院战略,就是以卫生与健康思想为指引,以文化之魂铸就医院品牌,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这个战略也体现了国家的要求。”王人颢说。他把以文化聚人心、促改革、铸医院就被提到战略层级上。
文化是大家的心声,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徐医附院自7月初开始,在医院、科室、支部不同层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集职工对医院发展的建议和意见。9月初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职业精神大讨论,倡导价值回归、文化自省。11月初,开展全院职工针对医院发展和科室发展,每人提出一条建议。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意见征集,梳理出医院发展任务147项。医院职工思想高度统一,已经形成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党建引领文化。王人颢要求医院党群部门和各级党总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把握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医院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党建引领、促进和保障医院事业发展,提升文化内涵,强化医德医风,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
在不同场合,王人颢都强调和赞赏作家梁晓声关于“文化”的四句话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他认为,“这种文化内涵非常适合当今医疗机构,要求医务人员在服务病人过程中德术并举,以德为先,树立甘于奉献的理想信念。”为此他提出“两个中心”和“六个有”,临床要以病人为中心,行政后勤要以临床为中心,医务人员要做到“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
满足更高的健康需求 狠抓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三项工程”
进入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需求? 王人颢说,狠抓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三项工程”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唯有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让患者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徐淮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王人颢说,医疗服务依托在先进的医疗技术上,要把好的技术发挥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说到底就是要把病看好,同时,让就医流程更便捷顺畅,才能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
脏器移植被视为医学技术的尖端水平,也是王人颢提升医院技术水平的关键突破点。今年6月,徐医附院被省卫健委纳入“江苏省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2018-2020年)”技术网络单位,增设为苏北地区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区域布局医院。这标志着徐医附院率先在苏北地区获得了省卫计委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规划布局。
10月29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确定全省省级、区域级胸痛、创伤及卒中救治中心的通知》,徐医附院正式被确定成为江苏省省级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这标志着,该院历时两年的江苏省省级三大救治中心建设顺利结出硕果。“我们争取在国家实施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有所突破,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危重症及高危孕产妇救治的‘五大中心’建设,以满足人们的新期待。”王人颢说。
服务质量关乎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好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情怀、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7月中旬,徐医附院在全院范围取消走廊加床1000张,并逐渐取消病房内加床,使医院床位回归省卫健委批复的4500张。使医院实现全院零加床,住院环境大为改善,现在的医院内部,就医环境宽敞整洁、井然有序,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获得了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医院所有病区的加床都不见了,环境恢复了宽敞明亮,平时也能在走廊里溜达锻炼了,感觉真是不错。”不少住院患者如是感慨。
“医学的真谛是维护人民健康,医院应该端正办院方向,体现公益性和医学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使‘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落地开花。”王人颢表示,医院会严格按照单病种、临床路径等规范开展诊疗活动,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践行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徐淮百姓带去更多、更广、更高效、更有尊严、更有温度的健康福祉。
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技术与方法,对推动现代化医院基础医疗质量水平提高,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王人颢说,徐医附院体量的增大,对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巨大挑战,医院管理要运转高效,体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必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高效、可行、规范的章程和流程,提高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水平工程的第一步,是徐医附院对党建部门和行政部门作出改革,医院总支由五个扩充为七个,推动30位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轮岗,新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临床学院党政办公室等。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HRP智能管理系统上线,以大数据为依据,实现智能管理,科学决策;加快院内HIS、LIS、电子病历建设,实现医联体内信息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11月21日,王人颢书记带队赴临沂开启学习考察之旅。“对标找差,要落到实处。我们接下来还会到省内外发展较好改革创新具有代表性的医院考察学习,多看才能找出差距,多学才能进步。”王人颢说。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实现初心、本职、传统、梦想“四个回归”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公立医院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何规划?在徐医附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擘画的新时期改革蓝图中,规划了四个回归——让医院回归使命初心、让医生回归医者本职、让诊疗回归优良传统、让人们回归健康生活方式、以“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王人颢提出,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很多疾病,医学有时是无能为力的,这就要求医院和医生要体现出医学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他引用美国知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的碑文来诠释诊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是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受人尊敬,病人也应当受到医者的关怀,医患之间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双向的,从而形成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因此,重拾人文关怀、提升医学温度,这是摆在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回归初心的要素之一。“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医者使命就是守护人民健康。他们入职之初都会庄严宣誓,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这就是医学的本质和初心。”他如是说。
为把新医改落到实处,维护患者的利益,当前徐医附院狠抓药、耗占比,坚决把药占比和耗占比降低到国家要求的目标值。近期,医院还开展医疗组改革试点,以病种为方向,团队为基础,组建诊疗组,每个诊疗组要求配备一名副高以上人员、两名主治和三名住院医师,有效提升诊疗质量。医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两句话概括了做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德才兼备”。医务人员肩负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使命,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医务人员应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上来,回归医护工作职责和教育职责上,专注于提升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这就是回归本职的意义所在。
回归优良传统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办院的过程中,徐医附院提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持好的、优秀的文化、制度,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不管医学发展到哪一步,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制度、规章、规范不能丢,都要遵循。诸如‘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教学查房制度’以及各家医院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等,都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发扬下去。”王人颢说。近几个月来,他亲自参加放疗科集中早交班,神经外科讨论、普外科学科发展研讨会等,以实际行动倡导回归传统。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健康中国战略倡导的是现代的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治病”,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有温度的医学理念帮助更多人保持健康,更要关注健康,要做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引领者,引导帮助身边人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让百姓少得病、晚得病,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落地,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弘扬新精神 树立新风尚
做新时代充满正能量的“六有”徐医附院人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院121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医改新要求,今年6月,徐医附院新领导班子提出转型发展的明确要求,追赶标杆,变轨超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实现由量的扩增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开启了全院解放思想谋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新突破。
为更好体现对医务人员的尊重与关爱,在2018年8月19日第一个“医师节”来临之际,8月18日,徐医附院在确保全院各项工作平稳交接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医疗系统实现医护人员双休制度,调整作息时间,让医护人员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同时保持周六周日门急诊正常,保障社会就医需求。
医院党委提出了做“六有”医生的倡议,即要求好医生是应当具备“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既有治病救人的能力,又有全心全意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温情。
近几个月医院涌现出一批六有徐医附院人代表,援疆干部ICU重症医学专家晁亚丽因成功救治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凯丽比努尔,受到央视一套、十三套专题报道;祖茂衡教授入选徐州医科大学首届十大感动徐医人物,且获得徐州卫生40年终身成就奖;王军教授被授予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称号;徐铁教授被授予急诊医学杰出贡献奖……他们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新时代徐医附院人的真实写照。
围绕“1234”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除了以上已经落实的措施,徐医附院其它改革举措正紧锣密鼓有序地落实,且转型发展成效正逐渐显现。在结束采访时王人颢坚定地说:“我们坚信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1234”战略的指引下,全院干部职工一定会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在不长的时间内,一定能够完成高质量转型发展。”
九万里风鹏正举 创新高崛起徐淮
——写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荣获“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之际 |
从徐州市专区医院,到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再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时间长河浩浩荡荡,荡除简陋,留存精华。凭借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徐州市中心医院不但在一个甲子之后崛起于徐淮大地,并且借力于徐州这片不断发展和迅速腾飞的经济热土,厚积薄发,振翅高翔,成为国内医疗界的翘楚。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2015—2017年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2017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位居第十二、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徐州市中心医院是全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惟一获得“优秀”成绩的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人踏着历史发展的鼓点,足音铿锵,一路跨越。
最近,好消息再次传来——
由于在质量管理上不断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医疗质量安全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徐州市中心医院在全国200多家医院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30强之一,荣获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
大医精诚、仁爱惠民。在共建共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征途中,徐州市中心医院必将勠力同心,勇担重任,着力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医疗建设攀上新高峰。
打造创新发展高地,深入医改惠民生
破除“看病难”,解决“看病贵”,是发动新医改的初衷。而今,新医改进入深水区,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公立医院面临管理、技术、公益和服务的多重考验。
为了让群众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前提下,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满意的医疗服务,近2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深化落实新医改精神,以“转方式、调结构、强内涵”为重点,充分发挥疑难、急危重症诊治优势,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科研创新,坚持统筹发展,不断提高医院综合软实力。
9月底,50岁的朱女士因乳腺良性肿瘤第二次就诊于市中心医院。对比两年前的那次手术,同一个人、同一种病,只是不同部位的诊疗,手术时间和费用却大相径庭——“2年前那次我住了5天院,花费近万元;这次做的是日间手术,第二天就出院,费用还不到4000块钱。”
日间手术推行难,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难题。为此,市中心医院制定了《关于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考核暂行规定》,确定科主任为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的第一责任人,医疗组长、临床科室路径管理员为直接责任人,有效促进了日间手术的开展。目前,已有13个病种的患者在市中心医院享受到日间手术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住院患者从临床路径的管理中获得了实惠。
看大病,少花钱,让病人得实惠——这样的初心说易行难。出现疑难重疾,不少徐州患者常常会舍近求远,奔波到上海、北京治疗。为减少患者辗转奔波,帮助他们与权威专家“面对面”,市中心医院积极建设远程会诊中心。
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住院患者刘某是名19岁的小伙,CT和核磁检查发现颅内有出血。经一周的治疗,还未出现好转迹象。此时,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便发挥了作用。通过专用“互联网云会诊平台”,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查阅了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和市中心医院团队交流了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治疗史等……经过近40分钟的远程会诊,最终给出了病情诊断和后续治疗建议,患者家属表示非常满意。
省时省力、高效权威,这正是远程会诊撬动分级诊疗的“神奇”之处。市中心医院区域远程会诊中心的搭建,加强了与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协作,在现有区域医疗技术领先优势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将产生一批不仅在区域内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还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跻身国内前沿水平,让区域内的疑难杂症患者不出徐州,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打造医疗质量高地,坚守医院“生命线”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的生命线。
市中心医院专门成立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梳理医院服务流程中的缺陷问题,决策优化服务流程的目标和重点,同时组织医疗护理方面的专家138位,组建医疗质量督查专家库,加强对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
实施临床科室(病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学科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实现了由仅注重支出的成本管理向注重可控成本、人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制定相关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控制好手术操作、药物调配、临床输血、基础护理、院内感染等关键环节,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注重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内涵质量;严格实行手术分级管理,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医疗管理质量明显提升,各项业务指标呈现出“8升8降”的良好趋势——门急诊人次、出院病人数、手术数量、单病种数量、临床路径数量、日间手术数量、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患者和职工满意度上升;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药占比、卫生材料占比、检查化验占比、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后勤服务支出下降。
2017年,医院单病种付费病种由461个增至594个,共完成单病种14067例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8%;最低月平均住院日下降至8.22天、药品占比下降4.27%、耗材占比下降13.79%、住院人均费用下降1297元、床位使用率下降至95.4%的成绩,其中加床降幅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
医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是,患者医疗负担日益减少、就医体验日趋完善。近年来,市中心医院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度始终保持平稳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内涵基础。
打造诊疗水平高地,学专科跨越发展
不出徐州就能享受到国家级水平的诊疗——这是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的战略定位。新一轮战略规划之下,针对“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基本形成,但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为零”的现状,徐州市中心医院深入创建重点学专科,力求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不仅做到“病有所医”,更要实现“病有良医”。
医院有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1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ICU、神经内科、儿科、麻醉科等1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妇产科、胸外科等9个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按照“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的思路,医院鼓励他们分梯队、分层次、分批次,对照标准,重点创建。近2年来,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著。口腔科获批“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儿科被评为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产科、儿科新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在推动学专科发展的过程中,市中心医院巧搭台、善借力,迅速完成一次次创新。医院以心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为主体,整合全院资源,规范临床路径、优化各项流程,成功获批徐州市第一批胸痛、创伤、卒中救治中心。口腔科“张志愿院士工作站”、泌尿外科“孙颖浩院士工作站”、肝胆胰脾外科“董家鸿院士工作站”、妇产生殖医学“刘以训院士工作站”等权威大咖陆续入驻,助力攻克疑难病症,带动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多年积蓄锻造,强势学科得以跻身国内一流方阵。医院心内科(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作为牵头科室,成功创建了包括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等在内的4个国家级专病中心,神经内科通过了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审核;徐州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诊疗中心)连续2年成为淮海经济区唯一上榜《中国医院竞争力·康复医院50强》的医院。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据介绍,徐州市中心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强化激励约束措施,加大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力度,并以康复科、心内科、口腔科、肿瘤学科等专科为抓手,以区域专科联盟等为载体,深入实施精准帮扶,履行帮扶责任,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区域内诊疗水平,推进淮海经济区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打造优质服务高地,百姓就医更满意
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
如果说臻于至善的技术是医院的核心,那么“以人为本”的服务则是医院的灵魂。便捷服务举措在市中心医院随处可见。病人检查排号系统、自动取报告机、网上预约、网上查询检查结果等,服务上的细微改进,折射出的是对病患的拳拳真情。
围绕“立足岗位、优质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一主题,近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全面部署开展了“优质服务月”活动。全院上下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涵,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岗位责任心和团队凝聚力,患者投诉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11%,各科室涌现出一批优秀服务标兵和服务团队。在卫生计生委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评比中,徐州市中心医院荣获“江苏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4个科室部门、3名个人分获国家级、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科室、优质服务示范个人。泌尿外科韩从辉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心脏病诊疗中心韩冰获首届“江苏省医师协会医师奖”,口腔科孟箭获第四届江苏省 “十大医德标兵”。
2018年,医院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
积极开展高精尖技术,以技术吸引患者,提升疑难危重患者占比;加强日间病房建设,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实施范围,增加日间手术试点病种和术式;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开设高级专家诊疗服务;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各项政策。
为了使病人在得到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医疗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医院积极寻找病人的潜在需求,完善服务细节,从小处着眼,发现服务新亮点,开发服务新领域。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流程、扩展服务空间和内容,落实开展智慧分时段预约,20%以上的专家号源优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支配,逐步实现门诊患者诊间结算、住院患者床旁结算等,使“百姓就医零障碍”得到最大程度落实。
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医疗新高峰崛起徐淮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徐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力量,必须凭借规模大、实力强、水平高、口碑好的历史优势,成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定位,为徐州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聚焦高质量发展,重在高端引领。人才建设方面,市中心医院业已形成新高地。近2年来,从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引进37名心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等专业的优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这批高层次人才目前都成为各自临床专业的中坚。目前,医院拥有高级职称72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0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3人,省六大高峰人才17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8人,省级及以上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32人。近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主动担当、充分发挥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起医疗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1.2亿人口,下辖26家二级以上医院、200家乡镇卫生院、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型医疗集团,淮海经济区急危重症疑难病首诊医院和会诊中心的优势初步形成。
展望未来,在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峰的征途上,徐州市中心医院将以思想解放推动服务创新,在全市发展战略一盘棋中身先士卒,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当好领头羊,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标志性医院而努力。
一是打造淮海经济区“黄金1小时急救圈”。实现院前、急诊、ICU、手术、专科病房信息一体化,完善多学科协同救治机制,进一步提高淮海经济区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彰显徐州区域中心城市风采,体现徐州市中心医院的责任担当。
二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地生根。有效促进优质资源流动,进一步倾情帮扶医联体成员,同时利用本院学专科优势,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医院建立起紧密型“专科联盟”,开创医联体内分级诊疗的大格局。
励精图治铸名院,大医精诚竞风流。我们期待,徐州市中心医院上下与时俱进,励志求新,在由“大院”向“强院”的转变道路上再续辉煌!
九万里风鹏正举。未来,这里还有更多可能。
◎文/王任飞
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公立医院的改革形势也逐渐有利于中医院的发展,中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外有改革,内待突破的关键时期,如何从改革中获取新思路和新方法,坚持走中医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广大中医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风,但是,如何在改革中找准定位,徐州市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范从海心中有自己的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立足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科学精细管理,优化学科结构,不断突出中医药特色,着力抓好内涵质量建设,全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向管理要效益
中医院要想有特色,创新管理是关键。近年来,医院积极搭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平台,便捷快速的管理渠道,强大高效的沟通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和基础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科务会管理。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以科务会为主要管理平台,强化了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机制,提高了职工全员管理、全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扎实开展对口联系工作。职能科室对口联系临床科室制度既强化了职能科室服务临床一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把医院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制度高效传达落实到临床一线,又能积极为临床排忧解难,形成了“全院围绕临床一线转,临床围绕病人转”的有效工作态势。
强化督查督办提高效能。今年以来,共发放院级督查督办单160个,科级协办单24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职工满意度。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医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徐州市中医院科务会制度》、《职能科室与临床一线科室工作联系制度》、《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研“种子计划”管理方案》等各类管理制度、规定、规范45个,全面加强了管理工作和临床工作,管理科室和临床科室形成了互考互评的良性循环机制,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基础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近年来,医院以“立规矩、讲规矩、成习惯”为管理原则,立足“人人要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工作理念,行政职能部门做到了“言而有信,定而有为”,各行政部门公开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承诺并缩短“响应”时间,建立“坏而不报”、“报而不修”的问责制度,切实铲除“懒政”、“怠政”、“懒事”、“怠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总务后勤部门做到了“行而有效,稳而有进”,将医院环境建设、后勤服务建设、保卫工作建设视为基础性工作,坚决杜绝“久坏不修”、“久脏不清”、“久疾不问”的现象;临床科室做到了“言行一致,坚定自信”,坚定了中医自信和传承发展的自信,严格落实医院管理要求,管建结合,以管促建,以管促升。全院确立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基本服务理念,精简流程、精简环节,确保“有问题敢于面对,快速改进是基本要求,变化与态度是口碑的源泉”的治院理念得以扎实落地。
向技术要发展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徐州市中医院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为抓手,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普病与专病的分离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强化中医综合治疗模式
为进一步推广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加强医院中医特色技术诊疗服务,医院以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牵头,制定各科室联合其他科室治疗相应病种诊疗规范、适应症及禁忌症。形成以针灸、推拿、康复科为主体、院领导参与、行政科室保障的运行机制;针灸、推拿、康复科制定各科室中医特色技术适应病种、症状,确定介入的时机、治疗时间、疗程,给相应科室明示;医务处联合信息科设计门诊和住院的医嘱系统,提醒医生联合诊疗;经管和财务部门设计相应绩效激励机制,鼓励中医特色技术的推广。
医院通过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采集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的时间、手法、部位,分析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不同诊断制定相应标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同质化治疗方案。目前,针灸、推拿、康复已制定三百余种病、症相应诊疗规范、适应症及禁忌症,信息科对医嘱系统进行升级改进,做到自动抓取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需要中医特色治疗的疾病与症状,提示医生开具相应医嘱,实现中医特色技术的院内推广。
2017年12月16日,医院首先在呼吸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胸心外科、骨伤科等科室率先实施特色治疗。各科临床医师针对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开具中医特色技术医嘱,针灸、康复、推拿科医生在本科室住院电子病历系统直接接收,在下午分时段地为患者提供床边中医药特色服务。
依托三级甲等中医院的优势,徐州市中医院积极推广中医特色技术,目前已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中医特色治疗10万余人次,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诊疗体验,受到广大住院患者的好评。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加大针灸、康复、推拿科的人才引进,确保全院各科室有序推广中医特色技术疗法,从而深挖中医精髓,促进中医特色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推动中医多学科联合诊疗
为优化医院诊断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着力推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模式,分别以肿瘤科、介入科、普外科和中医外科牵头成立中医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中心(MDT)。
该中心下设胃肠肿瘤组、肝胆胰肿瘤组、乳腺肿瘤组、肺癌、食管癌肿瘤组、消化道早癌组,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组成各MDT工作组,由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甲乳外科、消化科内镜中心、肿瘤内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共同完成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实现MDT所具备的互动、协同、沟通、快速、优化等特点,体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精神,为患者提供一揽子诊疗服务。诊疗中心立足中医特色,做到内科与外科、中医与西医、保守与开刀相结合,完善科与科直接转接机制,科室内部形成同质化治疗标准,科室之间形成专业共识,对患者进行有序、多学科的诊治。
信息化管理对出院患者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肿瘤诊疗中心要求全院各科室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信息录入医院肿瘤平台,或由医务处专人自院电子病历系统抓取数据,加强患者的入院诊断、手术方式及有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与监管。医院中医肿瘤中心设有专职人员对恶性肿瘤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为患者合理安排复查时间、提前预约接诊专家,并将随访内容及时录入肿瘤平台数据库,为参加肿瘤中心的各专科监测患者病情提供了方便。
医院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口碑,MDT诊治模式的引入,无疑是学科进步和医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2017年12月16日开诊以来,门诊已收治2000余例患者,病房讨论每周开展两次,现已讨论1000余例住院患者,每一位患者都收到一份“菜单式”诊疗方案。集智而治,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将在这里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学化管理,积极实践AMS策略,规范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医院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协作会议(AMS-MDT)。AMS-MDT以病历讨论会的形式开展,分别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药剂科牵头,其他临床科室参与。会议通过对患者抗菌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治疗方案等进行详尽汇报,提出了每个治疗阶段的问题和疑惑,临床专家现场讨论,针对病例提出的问题及自身的临床体会展开深入点评与热烈讨论,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思路借鉴。自2018年5月开展以来,每两周召开一次,至今共讨论病历300余份,为患者的治疗提出了客观、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普病与专病诊疗模式
在范从海看来,普病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专病是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品牌,没有专病的分组就没有亚学科的建设。因此,从2017年4月起,他力推普病和专病诊疗模式建设。该模式是将普病和专病分离与分组相结合,科室分组按照专病和亚学科建设进行分组,按照科室的个人专长分组。
为提高专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技术服务,从2017年4月起,徐州市中医院实施科室普病与专病诊疗模式的建设。
普病和专病分离与分组相结合,科室分组按照专病和亚学科建设进行分组,按照科室的个人专长分组,没有专病的分组就没有亚学科的建设。普病为技术含量低、科室主要收入的疾病,所有的医疗组都可以收。科主任发挥领导作用,普病必须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制定同质化、同标准的诊疗规范,科室每一组,每个人都要按照规范去执行。
专病是目前市场紧缺,或科内目前进行研究的疾病,目前病人不多,但有广阔前景。普病是基础,专病是发展,是品牌。医院及科室会定期对专病进行考核,不合格组,取消专病资格,交予有能力的其他医疗组来实施。科室对专病领队的人也有考核及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带领人要退出,且医院会对专病进行支持。科主任做好对专病的质控,其诊疗规范、诊疗流程要达成科室共识。
2017年12月1日,医院在骨伤科与肛肠科正式开展试点,肛肠科分为肛瘘专业组及肛痈专业组,骨科分为脊柱专业组、创伤专业组和关节专业组,各专业均制定自己的专病同质化标准。通过两个月的实施,病人收治有序,各专业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院其他科室已制订本科室普病与专病建设方案,分离专病82种,真正实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为患者就医提供便捷服务,为全面落实分级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向服务要品牌
医院牢固树立“主动服务、自觉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在此理念的带领下,切实推行便民惠民方案,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门诊大厅安置院内导航机,辅助微信公众号“院内导航”进行实时跟踪导诊,从线上线下多方位保证患者对院内布局及相关科室的了解;实施24小时电话预约服务,在门诊落实“预约优先”机制;在病房和急诊区域增设了迷你自助机,实现微信和支付宝的预交金缴存;实施诊区分诊叫号系统,有效地保障了“一医一患一诊室”制度的落实,保护患者隐私。成立了962120随访中心,实现了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100%;成立服务暗访小组,每天对全院各类服务进行暗访督查,重点查访服务形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定期通报整改,对违反服务规定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想方设法提高患者就医便利,在病房分层增设办理出入院窗口,在各病区和门诊增设资助缴费系统。
信息化建设秉持“永远畅通,不断升级”的工作理念,医院今年实施了手术包条码追溯系统,心电工作站系统,手麻系统,院感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病区无线网络系统,机房异地灾备系统,分诊叫号系统,医保监控系统,病案扫描系统,自助终端查询缴费系统等11个系统,目前正在积极上移动护理系统,极大地解放了医护人员,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满意度”责任到科到人,提高了医德医风水平和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制定了《徐州市中医院关于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的奖惩规定》,各科主任签署了责任书,严格履行行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岗双责”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即时限时办结制。医院在2018年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中总体满意度为95.84分,在全市32家二级以上医院中处于“特别满意”级别。坚持每月开展门诊、住院、出院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开展临床医护人员对机关、医技、药剂等相关科室满意度问卷调查,促进了服务效率的提升。为全体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考评电子档案,做好医德医风日常管理和行为记录,其中200名医务人员被评为优秀等次。
在突出中医药特色方面,医院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龙头作用,主动拓宽服务领域。充分依托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着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化服务。开设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中心设立了独立的服务区域, 并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宣教和技术的辅导交流,延伸到社区及基层,逐步形成一个群众性中医养生预防网络,普及了未病先防的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健康讲座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举办“中医中药社区行”“中医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积极搭建中医药宣传平台,拓宽了群众了解认识中医药知识的渠道,每年利用国医节、健康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等节日,为群众提供舌诊镜自检、体质辨识、中草药展示、针灸、真假中药鉴别、保健穴位按摩、各类保健茶品尝、科研成果展示、膏方品尝、健教宣传、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春季发放“防感香包”、端午发放“避秽香包”、重阳节发放“茱萸长寿香包”、春节发放“祈福香包”,在徐州市营造了“满城尽飘中药香”的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
每年“三伏”,医院都会举办“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穴贴”,每年冬至举办“膏方节”等活动,并实施膏方分级提高养生保健针对性,医院组织名老中医对此前医院膏方进行认真分类、分析,将膏方分为三级,以滋补为主的院级膏方,以辅助治疗为主的科级膏方,以治病为主的个人膏剂。未来,医院计划将院级和科级膏方转化为制剂,批量生产,实现中医在治未病领域的全程介入。
医院相继荣获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满意度第一名,江苏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检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香港艾力彼评选的“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百强榜,位列第58名,全国地级市中医医院竞争力第7名;心血管科(心病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康复科等五个专科入选“2018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为全国地级市中医院入选最佳临床型专科最多的医院。
2019年,医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医改精神,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全成本核算、优质诊疗服务为抓手,加大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科研教学工作力度,实现医院综合管理、医疗内涵质量、临床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平稳发展、快速发展。
61年不忘初心 矢志奋进
市妇幼保健院:为淮海经济区亿万妇女儿童幸福安康担当
|
|
2017院班子 |
|
|
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落户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
|
|
院长黄大文检查指导工作 |
|
|
全国妇科腔镜技术培训中心 |
|
|
优质服务 |
|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铭
通讯员 耿中军
鹊传喜讯。
日前,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三甲”复审大获全胜,标志着这所61年不忘初心、61年矢志奋进的妇幼保健院,凭借雄厚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受住了全新的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考评。
风送佳音。
2010年就已拥有“三甲”桂冠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如今“金字招牌”再上墙,在为医院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无愧展示其呵护淮海经济区亿万妇女儿童幸福安康之担当。
凝心聚力,让“金字招牌”再上墙
关爱妇幼,呵护健康。
始建于1957年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61年来栉风沐雨,始终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精益求精的治疗和无微不至的服务。
几代妇幼人坚守杏林,辛勤耕耘,医院由小变大,由弱到强,迈出了铿锵步履。
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医院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妇幼保健重点学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如今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已经无愧为淮海经济区妇幼健康领域的领航者。
2010年,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已经拥有了“三甲”桂冠。
2018年,全员上下凝心聚力,向“三甲”复审发起攻坚。
“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来说,捍卫三甲医院‘金字招牌’是一场攸关声誉和未来的大考验,是区域卫生规划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健康徐州’发展大局的助推器。”
院长黄大文寥寥数语道出全院共识。
实力加上努力,终于迎来好消息: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三甲”复审大获全胜。
2010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以“新人”姿态再次踏上追梦路。多年来,医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辐射能力,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方面成效显著,为缓解徐州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看病难”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甲复评较三甲创建,更要求医院从内到外都要有显著提升和改变。复评工作启动以来,全院965名职工全面进入备战状态,紧紧围绕评审标准,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质量建设,改善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科学管理。
此次高起点、高标准通过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再度攀折“三甲”桂冠,说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凭借雄厚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受住了全新的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考评。
凝心聚力,让“金字招牌”再上墙,为医院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
医者仁心,让“百姓口碑”再提升
医者仁心,大爱挚诚。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以“关爱母亲、呵护孩子”为己任的三级甲等医院。走过61年风雨无悔,历经一甲子砥砺前行,始终用温暖的爱心、真情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呵护着淮海经济区亿万妇女儿童的幸福安康,谱写着精医为民的华美篇章。
建院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市卫计委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推进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总要求,积极适应医疗改革契机和需求,不断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优质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新突破。2018年1—8月份,该院门急诊总量达68万人次;出院病人2.5万人次。
建院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获得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PAC优质服务医院”、“产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殊荣、“全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二等功、“江苏省母婴友好医院”、“江苏省健康促进医院”、“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市卫计委多项光荣称号;在新一轮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运营与发展综合排名中,该院再次入围全国地市级妇幼保健院综合排名前30强。
紧紧抓住新医改让广大群众在不增加医疗费用前提下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满意医疗服务之宗旨,该院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医改方针政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主动做好医改阶段性总结,认真调研并填报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医改进展情况。
为提高患者满意度,该院着力采取措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患者满意度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该院连续5次蝉联市级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特别满意”级别,前三季度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第二;在省卫计委委托第三方调查服务机构对全省147所三级医院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该院综合满意度98.09%,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站在新起点,市妇幼保健院要让“百姓口碑”再提升。
筑巢引凤,让“人才高地”再集聚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高水平专业人才可以迅速撑起一个科室,打开一个领域。因此,该院始终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积极构建平台,完善培养机制,筑巢引凤,让“人才高地”再集聚,让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医院设有临床、保健、医技等科室61个,其中一级科室19个、二级科室42个。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宫颈疾病科、遗传医学中心为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学科,新生儿医学中心、围产保健科为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妇科、产科、产前诊断中心、生育技术科、新生儿科、护理产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药剂科为徐州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妇产科为徐州市医学优势学科建设单位、徐州市首批专科(病)诊疗中心、遗传医学中心实验室获批为市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努力,市妇幼保健院形成多学科特色突出、齐头并进发展态势,构成了技术实力比较雄厚、专科特色较为突出的学科格局。
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另一方面每年有计划派出学科技术骨干到外地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并邀请学科领域内著名专家来院讲学、带教、手术演示、疑难病例讨论,提升医院技术水平。本月初,徐州市妇幼保健医院成功引进“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这意味着医院在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平台方面又将发生质的飞跃。
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妇幼人坚决捍卫医疗安全和质量,这是医院立院之本和生命线。
为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完善业务管理组织建设,明确院长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将高风险诊疗技术、母婴保健技术、妇科内镜技术、妇产科超声检查等纳入准入管理。确保24小时生命救援有效,完善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2017年,该院救治急危重症病人5361人,占住院病人总数13.69%,抢救成功率99.8%。
站在新起点,市妇幼保健院要让“人才高地”再提升,让医疗质量更安全。
创新服务,让“龙头作用”再发辉
医者仁心,妇幼人不断创新服务,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绿化美化院内环境,完成新生儿科NICU、产科病房及标准化输液室的升级改造,优化诊室布局,扩大超声科规模,将妇科、产科的超声诊室对应开设,在全市率先设立助产士门诊、二胎门诊。规范导诊标识,对院内及楼宇内各种索引、标识进行了醒目准确的标注。在各分诊台和窗口,都提供手机充电器、老花镜、轮椅、雨伞等设施。
开展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完善“无假日门诊”、开通绿色通道等便民服务措施、方式,全面推行就医“一卡通”,开放号源预约,开通了网上、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除门诊预约外,该院还开通手术预约、超声预约、染色体检查预约等项目,预约率达到29%。对重点专家的预约时间精确到“分钟”,患者只需按约提前15分钟来院即可。
通过两癌筛查、贝壳行动、健康大讲堂、孕妇学校、大型义诊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为医院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为优化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切实发挥龙头作用,医院与徐州县区妇幼保健院(所)、安徽宿州百佳妇产医院及安徽砀山妇幼保健院等签订妇幼健康联合体协议,建立跨省服务的妇幼健康联合体;日前,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牵头成立了淮海经济区医学遗传与出生缺陷防控专科联盟,对于提升区域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甲’复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三甲复审让全院队伍得到了锻炼,让医院精神也得到了凝聚和发扬。”黄大文表示,成功通过“三甲”复审、成功捍卫医院等级荣誉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面对医改政策下的新挑战、新变化,将继续按照三甲“新国标”标准,持续改进,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数字化的三级甲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将继续坚持“关爱妇幼、呵护健康”办院理念,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度,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提升保健和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生殖健康,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力争“十三五”末将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区域性妇幼保健医疗中心。
站在新起点,市妇幼保健院要让“龙头作用”再发挥。
与时代同行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崛起
——徐州市儿童医院发展回眸与展望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姜伟 曹玉姣
编者按
自1948年12月创刊至今,徐州日报已经历70年风风雨雨。从淮海战役的轰鸣炮火到和平年代的沧桑巨变,从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到全面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号角吹响……徐州日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以“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博大情怀,忠诚记录着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的发展进程,共同见证一座城市的涅槃蝶变。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同行的路上,始终有她的身影。
作为淮海经济区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的发展始终与时代的步伐同频共振,在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浩荡征途上,勇攀高峰,永不止步,以无上的担当扛起了时代赋予这座城市的崇高使命。
筑就守护儿童健康的“金字塔”
“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满足更多家庭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徐州市儿童医院院长曹军华的话掷地有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就要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在徐州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儿童医院迅速提升医院的发展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提出在淮海经济区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构想。
2018年6月15日,徐州市政府办公室成立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共10个部门相关领导,徐州医科大学、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共3家兄弟单位相关领导共同加入小组,合力推进徐州市儿童医院创建国家儿童区域(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
举全市之力,共谋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市政府明确将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卫生系统重点任务,着手研究徐州市儿童医院新院二期建设,初步计划增批医院用地面积,设定2000张床位规模,全面落实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在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政策,全面提升各方面保障水平,全力支持徐州市儿童医院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国内较早建立的儿童专科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积淀深厚,成长迅猛,依靠专科技术实力,引领淮海经济区儿科发展、扶持基层人才培养,依托徐州医科大学,深入开展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充分发挥儿科人才聚集优势,为区域儿童提供方便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医院整体优势突出,亚专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为江苏省妇幼重点学科,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骨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和康复科共10个专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肿瘤内科等8个科室在创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小儿外科和新生儿科为徐州市专病(科)诊疗中心, 20个临床科室均为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院38年来,医院植根于地处五省通衢的徐州,依靠技术实力,突破行政划区,为周边地区患儿提供诊疗服务并带动周边医疗机构儿科发展。
作为江苏省儿科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医院充分发挥专科技术优势,及时有效地对周边地区进行医学救援。近三年共救治疑难危急重症患儿6000余例,覆盖四省11市52个县区,有力保障了淮海经济区疑难危急重症患儿的生命安全。在推进医院整体发展的同时,医院一方面着眼于填补区域空白,2017年增设介入科、神经外科等科室,提高医院服务能力的全面性;另一方面着眼于加强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近三年来新增166项诊疗项目和技术,使淮海经济区儿童能够在医院及时获得高新技术诊疗服务,引领区域儿科整体实力的快速发展。
拓展区域儿医发展的“朋友圈”
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四省,拥有1.2亿人口、9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仅徐州市儿童医院一家。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不断摸索支援基层工作方式,与周边省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广泛协作,区域儿医的“朋友圈”越来越壮大。
自2012年起,徐州市儿童医院作为核心医院,牵头组建了淮海经济区儿科联盟,成员单位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3家,覆盖四省11市52个县区,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服务模式。儿科联盟通过依托新生儿协作组网络平台、儿科危重症急诊网络平台、淮海经济区儿科远程会诊中心、徐州市会诊中心、淮海经济区儿科医师联合体微信圈等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展疑难危急重症患儿远程会诊、远程网络教学、双向转诊、技术指导等医疗服务。
互联网时代,儿医“朋友圈”的优质医疗资源如何更大程度上共享?徐州市儿童医院出资为13家医联体单位安装远程会诊设备,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业务查房和门诊远程支持,部分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患儿不用转诊即可得到专家专业会诊和指导,促进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信息“联合体”,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还对联合体相关转科转诊、病情评估、会诊、微信平台管理等工作制订了更详细的管理规范,力求联合体平台高效运行。转诊制度中明确规定基层医院转诊至徐州市儿童医院的患儿,特别是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转诊患儿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无条件收治;会诊规定中要求收治科室于患儿入院一定时限内与转诊医院儿科主任就治疗计划进行沟通,共同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淮海经济区儿科医师联合体微信圈管理规定中明确各科室由主任或主任指定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答复微信群问题,细化到规定了每天回答问题的时间段。
医院积极创新模式,实现两重信息反馈,极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一是接诊转诊患儿后6小时内向原治疗单位反馈患儿情况,与联合体单位共同商讨治疗方案;二是康复期患儿回联合体单位救治时,向原转入单位反馈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检查后诊治意见,减少患儿家长带患儿来回奔波就诊的困难,形成良好的转诊后患儿延续性诊疗的转诊反馈激励机制,医院定期总结,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诊流程,促进本区域内各协作单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为丰富医疗联合体协作形式,医院开设专科专病门诊,高效接诊转诊患儿。已设立包括癫痫门诊、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喘息门诊、小儿糖尿病门诊、过敏性紫癜门诊、小儿心律失常门诊、颅内出血-微创治疗门诊等共68个专病门诊,鼓励医联体单位按照病种转诊急危重患儿,节约医疗资源,为医联体医院转诊来的患儿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对医联体内基础医院不易解决的多种疑难疾病,医院采取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方法,为患儿提供“一站式”服务。多个专家同时会诊一个患儿,多角度论证,以制订更为全面、科学、合理、规范的诊治方案,使看病更加方便和高效。
同时,在修订诊疗规范的过程中促进医联体单位儿科诊疗水平的提升,努力实现区域内儿科诊疗同质化,更好地为区域儿童的健康服务。
长期以来,徐州市儿童医院在北京、上海两大医疗资源高地中点,扎实做好基层儿童健康的坚实保障,立足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定位,专注疑难危重疾病的攻坚诊治,推进常见多发疾病的同质化诊疗,提高淮海经济区儿科医疗资源服务效率。
谱好现代化医院管理“主旋律”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后勤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医改中的重要一环,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依托信息化平台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后勤外包、设备采购、耗材管控、基建管理、设备维保、能耗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持续改进,构建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医院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科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医患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为保持医院整洁优美的就医环境,提升后勤管理效率,医院推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病员服务中心运用独立的病员服务软件,实时掌握为临床各科室服务情况。当服务人员到达派工科室和接收科室时均要扫描二维码,信息会记录到达和离开时间、接收工作内容等信息,流程简单,准确率高,便于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运行成效。
基于这套服务软件,病员服务中心对员工进行三维量化考核,从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服务态度三方面制订奖惩方案,每月计结并张贴公示,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实现整体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自三维量化考核实施以来,病员服务中心已实现“零投诉零不良事件”。
数字医疗设备是信息化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科主要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试剂的采购供应与维护保养,在大型设备采购管理、医用物资应急保障、医用耗材配送等方面,严格管理流程,最大化地为临床提供便捷服务和保障。在日常管理中,每年定期邀请环保第三方检测单位为医用辐射设备进行环评检测,同时购置2台便携式辐射检测仪进行自我检测,配备防护各类防护用品保障患儿及家属安全,每年定期组织放射操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实时监测身体状况。
为保障临床用气、紧急情况下断氧,医院自创紧急供氧连接器,并对医用气体管路进行改造,大幅提升了医院用气安全。为进一步保证急救抢救设备物资的使用,医疗设备科除参与配备院级应急库外,在全院甄选六个病区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所含物资均参照120急救车的配置,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在物资采购方面,医院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对于高值医用耗材,定期检查临床使用情况,均需填写知情同意书,记录跟踪单贴有条形码,保障临床诊疗程序合法性与安全性。在医用耗材配送方面,医院采用配送至科室服务方式,临床科室提交物资采购计划单后,由设备库房进行统一配送。
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先后对水电木工维修、中央空调及病媒生物防制、餐饮、电梯等进行社会化外包,精简后勤保障人员,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全力保障医院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能源消耗量大的平台之一,节能降耗是医院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医院对各科室、病区日常节能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有违规行为的科室、病区人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节能工作的有效落实,2016年徐州市儿童医院被评为江苏省节水型单位。
安全管理是保障医院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保障着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徐州市儿童医院始终将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且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以构建平安医院为中心,建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长效机制,使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多年来,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2017年至今,徐州市儿童医院共投入安全生产资金360余万元,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靠前抓、其它部门配合抓”的立体式组织网络。增加保安配置,病区实行门禁管理,每病区安排2名专职保安人员进行管理,与护理部沟通制定探视、陪护制度,在保障医院安全的前提下防控病区内交叉感染,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医院积极完善医院警务室建设,投资5万余元购买安防器材,在医院各重点部位、科室安装防盗报警设备并与110联网。在市公安局、泉山公安分局及辖区派出所的指导下,医院成立了由20名保安特勤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分队,在门诊大厅、急诊室、输液室安排固定岗,并进行不间断巡视,有效保障了医院的安全稳定。
浩瀚蓝图已绘就,扬帆起航正当时。
“我们将以更加坚实之力,担当之心,乘风破浪之势,继续引领淮海经济区儿童健康事业医、教、研、防一体化发展,系统推进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建设!”曹军华院长的话凝聚着儿医人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拳拳之心,一座满载希望的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正在迅速崛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