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写在大地上的新篇章——沛县农村综合改革侧记

 

 
  农民在学习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
  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本报记者 仲冬竹 摄
  家庭农场主“留学”日本研修种田。
  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连片大棚。
  一纸权证,让土地变成活资产。

 

  ◎徐州日报记者 王正喜 黄启源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龙城大地,麦苗青青,绿意盎然,幼果累累,缀满枝条,田间地头,笑脸盈盈……处处洋溢着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沛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有机化快速迈进,农民追求富裕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去年以来,沛县以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为契机,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突破,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体系和组织形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四类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沛县县委书记李晓雷说,由县委县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改革,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借助农业机械化、加工工厂化、销售网络化等,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衔接。一批年轻人成了职业农民,他们眼界宽、有思路、有耐心,通过成立一个个生态农业合作社,土地集中流转,完善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机制,让老百姓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有分析人士认为,沛县通过大户带动发展有机农业,不仅能够让农民增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而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今后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他们的“火种效应”开始蔓延,很多农户纷纷向他们咨询、取经,准备向有机农业“靠拢”。

  如今,作为继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之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正吸引着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集聚。据了解,沛县现已发展家庭农场1300家,总面积达47万亩,占到全县可耕地面积的一半。

  5月7日上午9时,在沛县张庄镇小康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尽的绿色藤蔓,近3000亩有机蔬菜生机勃勃。这块农场的主人叫袁东升,他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带动周边村1500余农户走上致富路。

  眼下,袁东升的农场主要种植有山药、洋葱、牛蒡、胡萝卜等蔬菜。在山药种植基地中,此时山药满地吐芽,长出叶片,枝如薯茎,叶似巴掌。在山药地不远处的另一头,记者看到一位工人正拿着铁锹往地里撒一些灰褐色的粉状物。“这是我们自己发酵的有机肥,它不仅能使农作物的产量更高、口感更好,而且还能保证无污染、无公害,这可是城里人现在最看重的。”

  在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袁东升积极带动周围乡亲共同致富,他总是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早在2011年,袁东升成立了沛县鼎丰果蔬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以及成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现在,合作社社员平均每年亩均获利一万多元。

  家庭农场的兴盛,土地流转是首要前提。

  去年9月16日,胡寨镇的孙正田拿到了沛县首批确权发放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证载面积653亩,也详细载有转出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情况、经营方土地地籍图等。

  5月7日上午10时,孙正田在刚落成的仓库旁,聚精会神地修理农机。“我们这有拖拉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大中型农机14台。现在种粮食,正是

  家庭农场 未来成农业生力军

  有了这些农机,才取得了高效益。”

  去年,孙正田的农场总收入为169.12万元,实现纯收入41.77万元。然而,孙正田并不满足。“下步我准备流转土地1000亩,进一步扩大农场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计划投资建设一座育秧工厂,建成后除了服务自家的农场外,还向其他农户提供代耕、代种、代育秧等系列服务。”谈及未来的“土地梦”,孙正田信心满满。

  在魏庙镇佟场村,沛县协心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郑茂栋指着一大片田地自豪地说。未来,他计划把家庭农场发展到5000亩,提高规模化经营效益;使用动物粪便和秸秆制作有机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购买一批新型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提升机械化水平,把自己的家庭农场做得更大更强。

  今年32岁的郑茂栋从15岁起就跟随父亲从事稻米加工。2003年,稻米加工厂被迫停工后,他贷款20万元使厂子重新运营,没用多久就还清了贷款,使厂子运营更上一层楼。2010年,他把原来的广勤稻米加工厂升级成为广勤米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企业的华丽转身。

  2010年夏季,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郑茂栋抢抓机遇,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把水稻产业做大做强,创名牌优质稻米”的号召,在佟场村率先承包1200亩土地,引种日本、泰国等水稻新品种,以此解决原料一直外调的状况。翌年,他承包种植的水稻大获丰收,公司销售额达到了上亿元,纯利润达到100多万元。

 

  5月7日下午15时,在沛县朱寨镇黄井村的玉盛家庭农场,记者看到不少土地撂了“荒”,光秃秃的地面,甚至看不到绿意。

  “为啥不种地?”

  “我种了些豆子,不过不是为了卖钱!”

  要么不种地,要么种了地却不卖钱,李福萍的举动着实让人看不懂。

  事实上,年过五旬的她虽然来自农村,却不是种地“科班”出身。“我很早就‘下海’搞电器生意了,现在回来种地,就是想变一变耕种的理念和方法。”从卖电器到种地,这个跨度可有点大,李福萍心里却有底,因为最近几年她一直和土地打交道。

  几年前,李福萍偶然结识了一个台湾客商,客商说大陆不少地方没有利用好土地资源,用了不少农药和化肥,让土地板结,就像生了病。李福萍记在心里,和土地较上了劲。“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农田的土壤修复和改良大有可为!”于是,李福萍一边请人做试验、搞研究,一边开始推广有机肥料。

  “最近这两三年,我是赶上了好时候。”李福萍对记者说。国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土地适度规模种植,改变以往小散户主要依赖化肥、农药的耕种模式,为推进现代有机农业打下了基础。去年9月,李福萍按照每亩1000元的年租金,流转了300亩土地。

  拿到地,她可不急着种地。“当时这片地硬邦邦的,铁锨铲下去,只能进去一小半。再像过去那样靠化肥和农药‘赘’高产量,是不行了。”

  李福萍首先要给土地“补补身子”。光是有机肥,她每亩就用了250公斤,而且深耕超过50厘米,深度是普通农户耕作的一倍多。投入几十万元办起家庭农场,却不种经济作物,而是“抛荒”,种豆子当肥料。不仅村里人说她“瞎搞”,就连家里人都闹翻了脸。“大家都认为,李福萍根本不会种地!”

  被认为“不会种地”的李福萍,却在今年赚来了百万元订单。上海一家大型食品公司专门来农场考察三次,最终签下合作意向。“他们需要什么品种,我就种什么,不管多少产量,他们全收。”如今,上海公司已经提前预定了李福萍“未来”的豆子,每斤开价超过3元,是普通地豆子价格的3倍!

  尝到甜头的李福萍,逐渐改变着身边人对她的看法。如今,她这个“撂荒”的农场每天都会吸引各地农民和客商来取经或谈合作。

  而在沛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加入到农业“绿色革命”中。

  沛县沙河桥水果种植家庭农场,由80后的返乡大学生张诺创办。农场种植占地200余亩,种植着全国最先进品种的桃树和苹果树。果树下散养了2000多只鹅和鸡,它们吃草,粪做有机肥,这种立体养殖让他品足了甜头。

  “未来农业的发展空间,将从依靠产量转向依靠品质,农民的转型不可避免。”沛县农工办工作人员许雷告诉记者,为推动家庭农场绿色发展,沛县不定期到农场搞培训,引导农场主科学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时,还组织农场主代表到先进地区取经,甚至资助他们到国外学习现代有机农业技术。

  农业精致发展 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居住环境干净整洁,致富产业充满活力,文娱活动丰富多彩。随着沛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速推进,更多农民过上了媲美城市的高质量生活。

  今年4月10日,沛县鹿楼镇宋庄村村民王安富搬进了崭新的楼房,原本的村庄已经被整理为一片平整的耕地。村庄整体变耕地,农民自主选楼房,去年起,沛县在我市率先开展集体建设用地退出工作,宋庄村是第一个试点村庄。通过村庄布局规划调整,沛县探索实施增减挂钩、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走出了一条以退为进、创新发展的农村土地治理新路子。

  安置搬迁群众122户408人,置换建设用地指标189亩——这是2014年宋庄村集体建设用地退出工作交出的答卷。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道路泥泞、房屋破烂,再加上“空心村”,宋庄村过去在土地资源方面浪费严重,这也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穷则思变。在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上,村党支部书记宋永文提出了整村退出的想法,没想到竟有96%的党员赞同。随后,村里召开全体村民会议,也是一片赞成的声音。

  “宅基地退出要循序渐进,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民意。”沛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李晓建提出这样的工作原则。随后,宋庄整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正式开展,房屋造型和村庄选址完全由村民自己负责,国土部门则负责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

  为方便居住,村民们的新居建造了楼房和老年平房两种类型。除了按面积分配外,村民开会商议,决定再增加一条分配原则——按原来房屋质量的好坏进行评估,原来房屋质量较差的农户要拿出一部分差价。“我们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还要照顾部分村民的心里平衡。”村支书宋永文说。

  “退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地后,原土地所有权不变,复垦后的农用地流转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支配。”沛县宅基地退出办公室主任王开国介绍,退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按照每亩12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偿;进入城镇购房的(小产权房除外),退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按每亩补偿15万元。

  “随着集体建设用地退出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县将新增大量耕地。我们将秉承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坚持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助推沛县经济跨越发展。”沛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与宋庄村不同的是,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中,杨屯镇西姚桥居委会成立了全县首个社区股份合作社。短短四年的时间,合作社实现了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有章可循、效益明显、村民共享。去年,合作社的股份每股增值到4184.5元,集体提取股份191.9万元,按股分红到个人共计767.6万元。

  西姚桥居委会对自己的资产、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通过物业开发、租赁等方式,把集体原有的门面房、机动地、煤矸石、水面资源全部竞拍、租赁和销售。依托紧邻姚桥矿的优势,建设占地30余亩的煤矸石销售站,每次销售都进行公开招投标,从而增加集体收入,2014年达到930万元;依托近湖靠河的优势,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截至目前,全居新增水产养殖面积200亩,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余万元。

  此外,西姚桥居委会充分发挥服务优势,做好中介服务,完善村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扶持居民兴办各类私营企业;积极做好融资、运输、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不断加大与杨屯粮棉产业集聚区对接力度,为居民做好原料供应、产品运输等服务,以服务促发展,使集体经济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连年攀升。

  “一块田地,就是农民的一张脸,要善待它,不要让这张‘脸’上写满疲惫。”

  “农民增收,农民富起来,农村的生态环境好起来,会让市民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沛县有机农业的生产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县委书记李晓雷说。先行发展有机农业的这批农场主,正在从六个方面转型:从一味追求产量转向质量;从依靠苦力转向技术;从单一种植转向多种经营;从多是手工操作转向机械;从靠天吃饭转向可控农业;从无机农产品转向有机。

  新型农村社区 给农民“城里人”的幸福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5-11-16/24972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