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的魏集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的魏集实践 
乡风文明成魏集乡村振兴新动能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作霖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睢宁县魏集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黄河故道流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睢宁县《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工匠精神”精雕细琢重大“三农”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魏集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的讲话,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

魏集镇通过实施五大举措,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馆建设为重点,推进乡风文明发展。计划在魏集湖畔槐园小区建设一座乡风文明馆,馆内设置村史沿革、民俗民约、精英荟萃、凡人善举、美丽乡村等板块,通过实物、图片、视频、文字、模型等展示形式,将魏集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展示在大家面前,突出文化感染、增强文化自信、留住浓浓乡愁。培育特色文化村,打造农村特色文化村落。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对红色革命老区如叶场村等,重点开发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以村规民约破解村务管理难题,“约”出乡风文明。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健康生活等新风新气。用村规民约督促自查自改,填补管理“真空带”。多措并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农民文化节、民俗文化大展演、好人评选,开办农家书屋、结合村部打造农村文化礼堂、草根舞台等,鼓励文艺志愿者组成表演团队下基层,让全镇居民共享文化繁荣成果。加强阵地建设,创新乡风文明载体。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开办道德讲堂、座谈会、文化节晚会等,建设多彩文化墙,升级主题文化广场,使它们成为村民身边潜移默化的“宣讲团”,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魏集镇党委书记李国君说,2018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魏集镇将积极投身于推进“两聚一高”、发挥“三个作用”、建设“强富美高”新魏集的生动实践中,围绕睢宁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以乡村振兴撬动魏集发展的新未来,始终保持工作在状态,不满足、不懈怠、不停步,紧在前、干在前、走在前,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定不移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魏集落地生根,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睢宁做出强有力的支撑。

“湖畔槐园”让老百姓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

4月25日,走进位于睢宁县魏集镇东北部黄墩湖滞洪区新型农民聚居区湖畔槐园内,联排别墅纵横成街,美景如画,湖畔槐园按照生态园林的理念、将“槐文化”与景观元素融合,在小区内打造“槐梦苑”“槐香苑”“槐鼎苑”三个主题景区,创造性将小区与公园结合,实现“楼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小区道路硬化率100%,雨污分流,高标准垃圾收运体系,全日保洁。小区实现统一供气,安置太阳能路灯,全天候安保监控等,除此以外,小区内建有景观式微动力的污水处理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先进配套设施,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

魏集镇湖畔槐园通过集中居住,户均节约土地1.2亩,房屋建设成本下降35%,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下降42%,增加耕地面积2200亩,集中不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对复耕新增耕地和原有耕地连片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依托湖滨湿地景观与故黄河农耕文化,突出规模化与集约化现代农业优势,展示苏北水乡桃源仙境的田园生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魏集镇将围绕实现生态宜居,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加快推进湖畔槐园田园综合体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产业融合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推进农民集中居住。2017年共实施土地增减挂钩8个村,复垦土地2300余亩,用于高标准农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建成以竹城御景园一期和湖畔槐园一期为代表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两个,全年安置户数近4000户。2018年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涉及10个村。“十三五”期间魏集镇计划实施“1161工程”,即全镇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8个,分别为1个镇区、1个街区和6个农村新型社区和1个工业集中区,进一步优化镇区功能布局,提升镇区承载能力。

有机农业成集体增收新路径

土地腾出来了,梦想的房子住上了,魏集镇着力解决集体增收问题。魏集镇以有机农业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特色农业,不断探索集体增收新路径。

在湖畔槐园旁边,是目前魏集镇发展最红火的稻蟹养殖产业。这种模式“水稻+螃蟹”的养殖模式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的共生关系,实现稻蟹双丰收。螃蟹主要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害虫等为食,减少了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而螃蟹生长蜕掉的壳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生长,绿色无公害。这种共生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养殖用水排换,促进质量和产量,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每亩稻田可产出“蟹田米”300公斤,与普通水稻相比亩均增收千余元;“稻田蟹”亩产量可达350斤以上,较传统养殖技术的螃蟹亩产量约提高三成。平均亩产值约1.4万元,每亩纯收入约1万元。稻田养蟹采取标准化生产,不用农药和化肥,稻谷和河蟹的共生环境符合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市场前景良好,对周围地区农民投入生产有着积极带动作用,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按照《魏集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魏集镇将围绕有机稻米、核桃、枇杷、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到2020年建成万亩稻蟹共作示范区、万亩薄壳核桃示范区、万亩枇杷采摘园和万亩稻瓜轮作示范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行“县农业公司+镇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四级运营体系,建设1万平方米冷库和农业服务中心,吸引广大农户加入到“订单农业”产业链上来,降低种植风险,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新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探索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等方式实施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预计到2020年,全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50万元。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8-05-07/42307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文化  农业  建设  乡村  文明  农村  魏集镇  实施
湖畔  振兴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