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公共文化综合服务水平
《计划》明确了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的具体路径。
未来3年,铜山区将重点推进区级文体设施建设。2020年之前,完成区文化中心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推进区规划馆转型改造为区美术馆。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保证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场、街道)综合文体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三级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全面覆盖。2018年底前完成体校及2片室内网球场建设,新建张集镇邓楼村1片向社会开放足球场地(非校园足球场)和首个符合体育主题公园标准的龙腰山山体公园建设。
加大镇(场、街道)文体站达标建设力度。2018年底全区涉农镇(场、街道)综合文体站建设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其中,重点中心镇郑集镇、柳新镇、汉王镇、张集镇文体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新型中心镇(小城市)利国镇、大彭镇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鼓励有条件的镇(场、街道)提高建设标准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文化宫。2020年底其他街道综合文体站建设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加快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整合社区文体广场、村居文化室(农家书屋)和老年、妇儿活动中心等资源,建设多功能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2020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社区)均建成达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途径,在2018年—2020年分三年分类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2018年底,每个镇建成不少于一个文化礼堂示范点,2020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均完成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并发挥其提供召开村民大会、村民议事、节庆典礼、习俗筵席、电影放映、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乡规民约、宣传教育等服务功能。改善农家书屋阅读条件和环境,2020年实现农家书屋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全覆盖。
推进自然村(居住小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2020年,每个自然村(居住小区)建成1个为村民提供室外基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功能的文体活动场地。鼓励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新建居住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和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广场。老旧住宅小区通过改建闲置空间等方式予以完善。
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精准文化惠民工程”,向社会征集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清单,实行“你点单,我供应”, 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全年无休”开放制度、文化辅导员进村和社区包片辅导制度、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制度,探索建立文化义工服务机制,面向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更大规模开展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文化活动,继续实施“送戏曲、送电影、送图书”三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
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培训农村不同层次不同文化领域的带头人,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文化人才,三年内培育农村文化人才1万人次以上。
鼓励群众性文化活动有新突破
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想让清新的乡风,成为广袤田地上滋润人心的一股清泉,如何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享受到成果,是落实乡风文明建设行动的根本所在。
而这也在《计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未来3年,铜山区将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农村文艺精品生产、制作、销售各环节的有效链接。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参股入股、联合出品或独家购买等方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支持作家、艺术家以无形资产参与文艺生产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通过“以奖代补、以购代拨”等形式,扶持重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实行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反映铜山农村建设成果的文艺精品创作选题,邀请上级专家、艺术家予以指导,聘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参与重点项目创作生产,集中精英出精品,上下联动出精品。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出台文艺精品奖励办法,对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的作者和作品进行重奖,每三年表彰奖励一批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社科理论、文化产业等方面特别是在乡村文化精品生产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人才。
结合高层次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区及镇、村设立文艺名家工作室,通过购买文化项目方式,引导文艺名家工作室开展本土乡村文艺人才培训、举办文化活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鼓励扶持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艺精品生产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持续深入开展“迎春纳福过大年”、广场舞大赛、百姓春晚、少儿春晚、“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文化品牌活动。至2020年,确保全区所有镇(场、街道)每年完成“四个一”(一件戏曲或曲艺作品、一件音乐作品、一件舞蹈作品、一个特色文化活动);所有行政村做到乡村文化“三个一”(有一个文化带头人、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支广场舞文化小分队);积极参加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群众文化“五星工程”等评选活动,争取在获奖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鼓励各镇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形成自身的文化名片。在全区有计划地凸显两汉文化、彭祖文化、山水文化、革命文化、黄集面塑、汉王石刻、叮叮腔、剪纸、香包等铜山地方文化品牌特色,至2020年,各镇(场、街道)要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良好环境,丰富铜山文化内涵,提升铜山文化品牌,扩大铜山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