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任明伟 从一名不谙世事的“学生娃”,成长为能够熟练处理村中事务的“一把手”。担任邳州市新河镇牌坊村支部书记4年来,栗源有过惶惑、失落,但更多的是感动、收获。他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多听群众说、勤向群众讲、 善带群众干。 多听群众说 未担任大学生村官之前,栗源总认为农村是个“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广阔天地。然而,当栗源来到任职所在的新河镇牌坊村时,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村民住房未经规划,错落无序且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河沟内的垃圾时隐时现,味道难闻;砂石路坑洼不平,出行困难…… “总书记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就必须跑遍村里的每家每户。”上任之初,栗源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任务,每天至少走访5户群众,向种养大户学习农业技术;跟贫困户谋划脱贫之策;向老教师、德高望重的村民了解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向私企老板、经济能人问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跟返乡大学生探讨农业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之道……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栗源跑遍了全村16个村民小组。 在做好走访的同时,栗源还针对牌坊村当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渐渐地,村民们对栗源的态度由开始的漠然相视变为主动寒暄,连农户家中起初对栗源狂吠的看门狗也摇起了尾巴。栗源知道,这时候,他才真正成为了一名“牌坊人”。 勤向群众讲 刚到村里时,新老矛盾层出不穷。栗源发现,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少数村组干部不懂政策、法规,处理问题随意性强。 村级干部处于基层工作最前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此,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栗源积极组织全体村干部认真学习,切实增强村组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意识和为民服务能力。为确保政策宣传取得实效,栗源紧密联系牌坊村的实际,运用大白话、土话、方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针对一些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村民和党员,栗源召开专题座谈讨论会,重点讨论“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并宣讲了上级有关村庄环境整治的激励政策,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村里修路、建桥需要资金,栗源积极与农委、水利等部门对接,争取资金支持。曾经坑洼的桥面修平了,曾经要绕行的河堰边架起了农桥。他还带着群众对道路两侧的杂物统一清理,栽上景观树,间作鸡冠花,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聘请了8名保洁人员,彻底解决村容村貌脏乱差的难题,村民对这位年轻的村支书也更信服了。 善带群众干 村级党组织是“前沿指挥所”,作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必须冲在一线,还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巧解难题。 牌坊村是传统农业大村,为提高村民收入,栗源和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建成了大蒜、草莓、药材生产基地。栗源还牵头创办了丰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公司,解决了群众缺少大中型机械的难题。 以前,牌坊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经了解摸排,栗源发现村集体鱼塘、滩地、房屋等公共资源大多被个人占有,于是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成立了集体资源清欠领导小组。 村民王洪君家里有不到十亩地,和临边两家地界不清、争执了七八年。栗源和村里的老主任、队长一起查底账,对所有有地边矛盾的地块重新丈量,确定各家各户的亩数,在地边钉上小木橛子,清晰边界。王洪君多年的心病,终于给治好了。 村集体资产资源清理后,栗源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对外公开招标进行发包,让村集体腰包“鼓”了起来。用这些资金,村里组织清淤疏通了村内排水渠,修理维护了电灌站,还组织部分村民前往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坚定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 4年时间虽短,但栗源感到收获很大。而今,一个新的乡村振兴计划又在栗源的脑海中渐渐成熟,为了新的梦想,他决心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再次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