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山体修复打造徐州特色峻秀青山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徐州行”系列报道之一
三环西路“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襄王路节点绿地。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州四面环山,曾经很长时间以来,开山采石为城市建设提供建筑原材料,但随之带来的是城市山体的严重破坏。裸露的山石、光秃的山顶、陡峭的采石宕口成为徐州的生态伤疤。“向荒山进军”,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山体绿化,徐州的荒山逐渐披上绿装,成为徐州的绿色屏障。徐州的山体修复从未停止,并且理念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改进,如今山体修复早已不是单纯的山体绿化,“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的持续推进,更使徐州的山体修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城市的生态景观、市民的休闲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月22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徐州行”走进在建和建成的山体修复工程现场,实地感受独具徐州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

城市双修,打造山体综合性城市休闲公园

位于徐州城区东部的广山,因为长期开山采石,“山”早已名存实亡,只有山顶裸露的山体岩石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过往。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了建筑垃圾的倾倒场所,砖头瓦砾堆满山坡。如今,随着五山公园的建设,这里变成了花木繁茂、干净宜人的休闲公园。

五山公园的起步区位于广山片区,自2017年5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1日建成开园迎客。在广山片区建设中,运用“城市双修”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广山山体、山体绿化,同时配套功能齐全的各类服务设施、运动休闲区及活动场地等。建成后的广山片区设有老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已成为一座全新的大型山体综合性城市休闲公园。

该工程高级工程师高卫说,五山公园一期工程范围内有无名山、广山、金陵山、杨山等,包括山体、采石场废弃地、空闲地和垃圾堆场,水土流失严重,地面裸露,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较差。工程以生态环境的修复营造为基底,恢复山林生态环境。同时,开展城市双修,均衡绿地布局,营造自然生态的城市绿岛,打造城市天然氧吧。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用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与五山公园相呼应,在徐州城西正在建设的卧牛山山体公园,是我市2019年城建重点工程。该地块原来曾是一片棚户区,如今被设计定位为山体生态修复公园,景观建设突出山体自然景观,苗木配置注重季相变化,栽植有乌桕、黄连木、五角枫、火炬树等色叶树种,同时配套建设旱溪、园路、亭榭、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服务设施,营造生态、自然、休闲的城市山体空间。

存蓄雨水,建设“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徐州是座缺水城市,只在夏季雨季降水较多。山体修复,种植植被,离不开充足的水源,如何将有限的水源进行有效利用?徐州在生态修复中,广泛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我市三环西路“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襄王路节点绿地就是成功案例。

该项目位于三环西路与襄王路交叉口东南侧,原本也是采石宕口,如今成为集景观游憩、雨水收集利用和生态修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生态绿地。走进这里,你会发现,该绿地保留了场地西南角的原有山体,结合原有地形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节约型理念,特别是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散置碎石两种透水铺装模式进行铺设,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提高对雨水的吸纳和蓄滞能力。

“海绵城市”的理念同样运用在五山公园和卧牛山山体公园的建设中,这两处在建公园均利用山地地形设置旱溪截水沟,采用生态节约的雨洪管理技术,留住雨水,营造雨水花园。卧牛山山体公园工程一期一标段负责人薛书员告诉记者,旱溪就是不放水的溪床,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以形态各异的卵石为基调,在其周围布置各种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在意境上营造溪水景观。雨季引导雨水顺着溪床聚集成水洼,旱季则可以循环利用进行补水。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显山露水、山体修复、宕口治理等一系列工程,对徐州的山水资源持续进行生态治理和景观修复,完成了市区长期采石形成的40余处宕口的生态修复,建成城市自然生态屏障,按照公园绿地标准建设山景公园,节约了大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用地,实现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重效能。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9-04-24/43510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