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史诗。回望这辉煌70年,一个文明、和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崛起背后,是一群又一群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他们用忠诚、执着、勇敢、奉献和坚守,筑梦中国,建设祖国。 当前,徐州正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各类发展平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为了凝聚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斗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报即日起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奋斗者”专栏,生动展现新中国70年来我市各条战线上的奋斗者书写的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壮丽史诗,并向新时代的奋斗者致敬。 ◎本报全媒体记者 樊海涛 在机械化水平极低的年代,市园林绿化管理站绿化科科长王来宾靠着一把铁锨和一根锄头完成每日的绿化及管护工作。作为工作40年的“老园林”,他见证了徐州园林绿化建设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我市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建设,绿化面积逐渐增大、城市公园日益增多,生态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让他感慨不已。 1980年,17岁的王来宾参加了园林工作。“上世纪80年代,没有绿化概念,工作以栽种行道树为主。”他回忆,当时城内路很少且狭窄,仅有淮海路、中山路等行道树较茂密,沿街是鳞次栉比的门面,除彭城广场外没有一片街头绿地、景观小品。到上世纪90年代,淮海西路搞了紫薇园街头绿地,每日引得游人如织。 “说起公园,更是少的可怜。”王来宾介绍,那时城内只有人民公园和云龙公园,都很小。工作没多久,他参加了云龙公园扩建工程,后来改造人民公园,改名为快哉亭公园。云龙湖也很荒芜,周边鱼塘相连、农房片片,上档次的景区只有云龙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大的园林工程是举全市之力建彭祖园,另外是彭城广场扩建,但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后,尤其近10年来,我市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园林绿化事业突飞猛进。”王来宾说,这个时期,我市投入巨资扩大了云龙湖景区,相继建成金龙湖、大龙湖;对市区72座山峦、3条河流和7个湖泊实施生态绿化再造,实施采煤塌陷地、采石宕口等生态修复工程。故黄河风光带、云龙湖风景区、潘安湖、大龙湖等一大批公园和绿地,被建成城市绿色地标。 同时,按照公园城市的理念,我市高水平实施景观润色工程,打造林荫路、景观河和街头绿地,老城区10亩以下的拆迁地块不再出让开发,主要用于街头绿地建设,以市民出行500米有一块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的目标,构建公园10分钟服务圈,大大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的需求。 十余年前,我市种植的草木品种少,只有了了几种,机械化水平低,工人用的是锄头、铲子、双人大板锯等工具,绿化施工和养护十分艰辛。扩建彭城广场时王来宾没日没夜地干,那时年轻力壮,也被累坏了。而今我市绿化对花草树木品类、环保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南方的花草乔灌已很常见,红枫、香樟也成了行道树。绿化工具也已机械化、半机械化,省力又快捷。王来宾说:“目前我市的园林绿化可媲美江南,超越了很多南方城市。” 绿化工曾被人戏称“城市农民”。这位老园林说,近年来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助力徐州获颁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让百姓受益匪浅,倍感幸福。现在人们一听他从事园林行业,都很羡慕和敬重。而用双手为我们的城市撑起绿伞,作为园林人,他也深感自豪。 链接 截至2018年底,市区公园总数达180余个,主城区平添近30个300亩以上的园林绿地;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200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10公顷,比“十一五”末增加8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8平方米。 建成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居全省第一;市区绿化覆盖率43.84%,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