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专题采访组走进徐州

探寻采煤塌陷地的华丽转身
采访组成员在贾汪区潘安湖湿地采访。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摄
 

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8月13日,“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专题采访组走进徐州,采访贾汪区潘安湖湿地由采煤塌陷区变身城市“后花园”的经验做法。采访组成员来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新华日报、交汇点、江苏电视台、群众杂志、现代快报、中江网、江苏新闻广播、江苏省环保宣教中心等11家媒体和单位。

采访组一行参观了贾汪转型之路展馆、潘安湖科普馆,对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进行了详细了解。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贾汪分局副局长石冬跃介绍,潘安湖区域是贾汪区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区,总面积3万余亩,平均积水深度4米以上,最深处达20米。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成功探索出“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沉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采煤塌陷区治理新模式,打造出苏北地区面积最大、生态修复最完整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

“过去这里环境特别差,到处都是杂草,也没法种地,我们收入少得可怜。现在,你看环境变得多美,我们村民也都搬进了干净的楼房,你们眼前的这片湖水,就是我家以前的位置。”潘安湖办事处西段庄村民朱世珍给记者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故事。一旁的潘安湖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王肖深有同感:“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年轻人都走了。我原本也在外面打工,背井离乡,后来听说村里大变样,赶紧回来了,现在挣得一点也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在观看了对比图和视频之后,采访组成员纷纷感慨于潘安湖湿地从“前世”到“今生”的巨大变化。“很难想象,曾经一个黑色的煤城,如今竟然变得如此美丽,而且这种生态的变化还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江苏电视台记者罗聪懿说,“在环境变美的同时,这里的人们也过上了更加富裕和幸福的生活。我觉得,潘安湖湿地真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在生态修复工程之外,潘安湖片区水系连通工程也于今年4月启动,计划清淤疏浚河道9条,总长21.2千米,消除潘安湖片区河道淤积严重、水流不畅、补换水时间较长等问题。采访组深入项目现场,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对潘安湖水质监测工程表现出浓厚兴趣。工作人员随即带他们参观了刚刚投入使用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智慧监测管理系统平台。参与平台设计的工程师陆文介绍,这一平台可以对湿地公园的水质、大气、土壤、噪声、动植物、地质沉降等数据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有效保护湿地公园的良好生态环境。

采访组一行还参观了马庄村香包大院。了解到全村香包从业人员近300人、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之后,采访组成员纷纷对马庄村农村文化展现出的勃勃生机表示赞叹。一名采访组成员说:“这里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农村。”

此次采访是江苏省“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进式采访活动的主题活动之一。此前,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集中居住、产业发展的典型项目也被纳入了行进式采访的内容之中。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9-08-15/43791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