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省专题采访组走进马庄探寻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新路子

“马庄文化”灌溉千家万户
 
专题采访组走进马庄采访“马庄经验”。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悠 摄
 

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吴悠)近年来,马庄村转动“文化水车”将“马庄文化”灌溉到千家万户,用向上向善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的修养,以文化力量净化心灵,凝聚人心,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村民的精气神。

8月26日,由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江苏新闻广播、江苏电视台、群众杂志、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组成的“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题采访组走进马庄,采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马庄经验”。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采访组先后参观了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厅、村史馆、马庄香包大院等地,对马庄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历史沿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现状进行了详细了解。

马庄村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王浩向采访组介绍,当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第一个10年历程的时候,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委认识到精神贫乏比物质贫穷更可怕,必须以“文化兴村”,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村民远离不良嗜好和习俗。

于是,马庄村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用文化活动把村民“拢”起来,并于每月1日组织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由全体村民参加,村党委书记进行国旗下讲话,同时常态化地举办夏季乘凉晚会、冬季农民运动会、春节联欢会、元宵灯会等,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

“1988年我们村举行第一届夏季乘凉晚会,我自己很踊跃上台唱了一首歌,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当时感到很自豪。”59岁的夏桂美正在马庄香包大院缝制香包,面对记者采访,她说如今广大村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比之前更高涨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说快板、缝香包,不仅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还提高了收入,体现到了自身的价值。

村民乐团、手工香包及多年营造的良好婆媳关系,成为马庄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三宝”。其中,婆媳关系得益于村里一直提倡尊老敬老、家庭和睦,并坚持20多年评选“十佳婆婆”“十佳媳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今年45岁的夏莉已连续十几年当选马庄村“十佳媳妇”,从1993年嫁到马庄后,就一直与公婆一起住,对待婆媳关系,夏莉有自己的诀窍。“想要婆媳关系好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夏莉说,自从嫁到马庄村,村里的村风村貌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只要婆媳双方能够互相迁就,这婆媳关系都不会差。

通过实地参观、与群众深入交谈,让采访组对马庄村精神文化建设有了全面了解。“马庄村对于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一系列做法,即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又让村民可以通过文化致富,让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现代快报记者刘静妍说。

“文化激励了马庄村村民的表演欲望,更激励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从被动到如今真正地投入热情来参加活动传播文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新华日报记者吴雨阳表示,将通过此次采访把马庄村好的事例、典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江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作出的贡献。

据了解,此次采访是江苏省“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进式采访活动的主题活动之一。此前,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集中居住、产业发展的典型项目也被纳入了行进式采访的内容之中。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9-08-27/43827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