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王春生 近日,贾汪区的土拍市场火热,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两块工业用地分别被徐州康民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纽田食品有限公司摘得。康民有机农业公司总经理段绪立高兴地说:“我们的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加工配送中心终于可以开工建设了!”原来,他多年前自贾汪赴苏南创业,从事农产品营销业务,今年在获悉贾汪与上海共建蔬菜基地的信息后,遂决定回家乡创办蔬菜加工配送企业,如今项目推进如他所愿,非常顺利。 据悉,贾汪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引导一大批科技人员、大中专学生、退役军人、城镇人员和企业主返乡下乡,在广袤乡村干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打造出农村创业创新的贾汪升级版。 人才下乡,专家做给农民看 袁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回乡创业后从事甘薯种植。为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他曾经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为了组织群众生产,他和农民一起挽裤脚、下农田,给农民作示范。他流转土地数百亩,先后引进徐薯32、徐紫8等甘薯新品种15个、农业新技术3项,建立起甘薯脱毒繁育体系、绿色栽培体系,并建起加工物流中心,与苏南、上海市场对接。在袁起“点土成金”的手上,高亢贫瘠的土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亩均效益超过4000元,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甘薯近万亩。 2010年创办徐州坤元食品有限公司的苟晓琴,系南京大学博士,原在中科院广东分院工作。而江苏大学国贸专业硕士梁菲、工程热物理硕士刘春生这一对青年夫妇,2008年创办昊源生物质有限公司,研发农作物秸秆处理机械100余种,每年在全国各地收集加工秸秆40万吨,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贾汪区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以优厚条件吸引各路农业人才来贾。国家大宗蔬菜体系首席科学家杜永臣、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日籍土肥专家武田健教授等,越来越多的专家将试验室搬到贾汪农业一线。 能人返乡,创客带着农民干 农村农业大有可为。这是徐州苏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鹏的深切体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火龙果大棚里忙着接待游客。曾经担任银行经理的他,在认真了解市场和当地扶持政策后,毅然辞职返乡,在汴塘镇创办了苏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红心火龙果和百香果采摘体验项目,已成为贾汪乡村旅游热点之一。 这是贾汪区能人返乡的一个代表。在鼓励在外能人返乡当“农创客”的政策引导下,马庄村杏花村农家乐徐娇、巧媳妇家庭农场高钰滢、汴塘镇恒之盛农业园张震、龙泉鲟鱼养殖基地王浩扬、茱萸山引龙生态园冯子红、腾丰食用菌基地阚言龙……一大批能人回乡,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创业创新,发掘出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在江庄镇关口村,曾经的一处闲置办公场地,如今成为一帮年青人的创业天地。贾汪区小鱼山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职伟介绍说,他几年前回家接手家里的水蜜桃园,后来发现农产品电商行业潜力不错,就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立了小鱼山农产品电商公司。目前注册了“墨上集、代小丫”等商标,组建了12人的专业团队,雇用60余名当地村民,大量收购桃、蒜、甘薯、萝卜等地产农产品,通过淘宝、天猫平台发往全国各地。今年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3000万元,周边几十个种植园都成了他们的供货基地。 资本兴乡,企业领着农民赚 茱萸山街道的锦鲤文化产业园,温室里春意融融,数千条锦鲤畅游其中。据贾汪区供销总社理事长王翰文介绍,贾汪已建成全国首家锦鲤文化产业园,今年9月,该社注资350万元,参股江苏龙门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锦鲤搭台,“供销+基地+农户”的方式,精心打造许阳村锦鲤特色小镇,免费为养殖户提供鱼苗、饲料、病害防治和养殖技术培训以及成鱼回收、销售服务。通过发展锦鲤养殖,带动许阳村400多户农户从事锦鲤养殖。按照每条鱼可赢利200-300元计算,预计每户年可增收两万余元。 许阳村还有一座全市单体最大的蔬菜智能温室,是由徐州开元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墨青农业科技园。5万平方米日光能温室里,数十个工人在绿色中忙碌着。 近年来,贾汪区拓展农业招商引资渠道,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大洞山乡村旅游度假区等资本兴乡集聚区,引来唐耕生态园、两汉食品有限公司等60余家农业企业入驻,预计吸收两万农民就业,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平均增加30%。 贾汪区委书记张克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袤的乡村大地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我们将紧盯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积极破解要素下乡障碍,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乡村振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让贾汪农业产业兴起来,农村人气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