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亲身感受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贾汪
12月13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卢波带领徐报融媒采访团,深入贾汪村组、办事处,同一线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深度探寻贾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新举措、新亮点、新经验。要求把徐州日报“党报记者在基层”蹲点调研采访活动推向新境界、新高度。
次日起,徐报融媒采访团队连续两天驻点贾汪,写出了一些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推出了系列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和首肯。
今天,再选发几篇采访团记者的见闻和感悟,向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典型致敬!
◎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12月13日,马庄香包文化大院的柜台里,摆满了各类香包,能预防感冒、驱避蚊虫、提神醒脑、安神助眠……这小小的香包,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香包文化大院的东面,是马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个实践站,有文化礼堂、村史馆、香包文化大院、神农文化广场等19个文明实践阵地,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为了贾汪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香包、政策大香包、文化大香包、服务大香包,和著名的马庄香包一样好香、好实、好用。
“好香”
香包、香包,关键在香!
马庄香包里的20多味中草药,每一味都香气扑鼻、沁人心肺, “好香”是马庄香包畅销不衰的重要因素。
而贾汪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涵丰富、制度严谨、构思巧妙、形式多样,上接“天线”,下联“地线”,更像一个超级大香包,从中溢出的“复合型香”沁人心灵。
坚持思想引领,推动理论进万家。贾汪区的“四前一后”理论微宣讲,安排在村民会议前、文艺演出前、电影放映前、跳广场舞前、升旗仪式后,让群众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受教育;马庄农民乐团、耿集乡贤艺术团等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排练成快板、徐州琴书、大鼓等艺术形式,通过“讲+演+问”,推动全会精神进村居、进企业。
用爱国主义教育聚民心、用政策下乡帮民富、用文化惠民解民渴、用帮扶关爱纾民困、用厚德实践淳民风……贾汪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始终坚持践行“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和凝聚群众”的工作理念。
好香,好香,好一款香飘万里的“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香包”!
“好实”
落实、落实,关键在实!
好的香包不仅要香,而且要实,里面要真材实料、缝制要严严实实、买卖要货真价实。所以,“好实”是马庄香包的另一个重要特质。
贾汪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求的也是一个“实”——贾汪整合全区资源,真抓实干、力求实效,通过全域化建设、项目化推进、常态化开展,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贾汪模式。
他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区级为民办实事工程。开展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评选和表彰激励,提升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
区里每年还拿出600万元,为全区134个村、社区各配备1名专职文明实践联络员,确保每镇3名、每村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好实、好实,好一款真抓实干的“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香包”!
“好用”
管用、管用,关键在用!
马庄香包可以驱虫、可以醒脑、可以安神,“好用”是马庄香包的一个亮点。老百姓衡量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标志,是有没有获得感的标准,也是好用不好用。
贾汪区把文明实践活动落实到一件件民生实事上,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先说说“十必联”工作法。贾汪区组织农村党员、乡贤、后备力量、热心群众等与村民建立联系户制度,每人包挂10户,每季度入户走访一次,谁家有喜事、丧事、难事、急事、病事必上门联系;谁家有矛盾纠纷、信访诉求、当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必上门联系。于是,文明实践便由“进村”向“入户”深化、由“见人”向“走心”深化。
新时代新农民如何培养?贾汪的答案是——广泛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农民吃透政策、用好政策,组织农业专家、致富能人等把技术和管理送到田间地头,举办农业经纪人、农家乐旅游、种植、养殖等培训班36期,开展现场指导170余次,受益村民4000余人次。
“爱贾汪”志愿服务联盟针对特殊人群,推出暖心助老、阳光助残、敲门大姐、护航青春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好用、好用,好一款群众叫好的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香包”!